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池婷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污染
  • 1篇度条件
  • 1篇多尺度
  • 1篇多尺度分析
  • 1篇有机碳
  • 1篇植物
  • 1篇沙枣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量
  • 1篇湿地
  • 1篇水质
  • 1篇锑矿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含水率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农田
  • 1篇种间
  • 1篇种间关系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江苏省环境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6篇池婷
  • 5篇徐驰
  • 5篇刘茂松
  • 3篇张明娟
  • 3篇杨雪姣
  • 2篇洪超
  • 1篇宋静
  • 1篇田颖
  • 1篇於方
  • 1篇盛晟
  • 1篇石云峰
  • 1篇吴龙华
  • 1篇张红振
  • 1篇张艳
  • 1篇袁程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土壤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国际重要湿地濒危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因子
2015年
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作为野生濒危动物的栖息、繁衍或越冬场所,承载着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功能。本文在300、600和1200 km 3个尺度上,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对国际重要湿地濒危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解释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濒危物种丰富度的若干假说中,人类干扰假说具有最高的解释率,其次为能量假说和生境异质性假说。国际重要湿地濒危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气温年较差、生境规模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气温年较差和生境规模与国际重要湿地濒危物种丰富度显著正相关,人均GDP与其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有助于在全球尺度上深入理解湿地濒危物种丰富度的成因,对于湿地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史沛文刘茂松池婷盛晟徐驰
关键词:国际重要湿地濒危物种生物多样性
中南某锑矿及其周边农田土壤与植物重金属污染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以南方某锑(Sb)矿区周边土壤与植物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与植物样品,测定其Sb、As、Cd、Zn、Pb浓度,研究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周边土壤受Sb污染严重,各采样点全量sb为3.08~219mg/kg,平均54.0mg/kg,同时伴有As、Cd、Zn和Pb污染,其中Cd污染相对严重;但土壤中Sb与土壤As、Cd、Zn和Pb没有相关性,土壤As、Cd、Zn和Pb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矿区周边植物同样受到严重的Sb、As、Cd和Pb的污染,蔬菜可食部分Sb最高达2.05mg/kg,存在较高的人体摄入风险,且蔬菜中As和Pb超标严重。所采集植物中水麻对Sb有较强的积累和转移能力,是修复Sb污染土壤的潜在植物资源。
袁程张红振池婷於方宋静吴龙华
关键词:污染植物土壤
干旱区沙枣-芨芨草群落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被引量:3
2013年
对宁夏干旱区的沙枣一芨芨草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地下生物量、土壤水分等因子的关系,以及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机制.结果表明:在沙枣.芨芨草群落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少,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格局较为平缓.不同区位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具有明显差异.0~30cm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60~150cm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根系生物量及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经偏回归分析,0~30cm层土壤中芨芨草根系生物量密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贡献;60~150cm层中土壤有机碳格局主要受沙枣根系和土壤含水率的影响;而30~60cm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根系生物量密度和土壤含水率的关系不显著.在沙枣-芨芨草群落内,不同层次、不同区位的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
池婷徐驰刘茂松张明娟杨雪姣
关键词:种间关系干旱区沙枣
不同密度条件下芨芨草空间格局对环境胁迫的响应被引量:17
2012年
基于小尺度上植物间相互作用与空间格局的高度相关性,选用可避免环境异质性影响的K2点格局函数,研究了沙枣-芨芨草群落中63个芨芨草样方(3密度条件×3生境条件×7重复)中芨芨草种群在小尺度下(0—0.5 m)的空间格局,探讨了在3种密度条件(高、中、低)及3种生境条件下(冠盖区、过渡区、空旷区),芨芨草种群空间格局对土壤理化性质胁迫(盐分、有机质及容重)程度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就土壤盐分,养分含量及土壤容重而言,土壤理化性质胁迫程度沿冠盖区、过渡区和空旷区增加的趋势。相应地,芨芨草种群呈聚集分布的样方比例在沿冠盖区(6/21)较低,而在过渡区(11/21)和空旷区(11/21)较高。然而,在不同密度条件下,芨芨草种群空间格局对土壤性质胁迫的响应不同。在低密度条件下,芨芨草种群在冠盖区多数为聚集分布(4/7),在过渡区和空旷区全部为聚集分布;中密度条件下,芨芨草聚集分布样方比例沿冠盖区-过渡区-空旷区梯度增加(分别为2/7,3/7,4/7),但低于同等胁迫条件下低密度样方中聚集分布数量;高密度条件下,在各胁迫条件下,除了一个过渡区高密度样方,其余芨芨草种群均为随机分布。总体上,随着环境胁迫增强,在中低密度下,芨芨草种群趋向于聚集分布;但在高密度下,芨芨草种群均以随机分布为主。此外,芨芨草种群空间格局随密度变化趋势比随土壤理化性质胁迫梯度变化趋势更加明显,可能表明相对于土壤理化性质胁迫程度,芨芨草种群密度对其空间格局影响更大。因此,在考虑芨芨草种群空间格局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时,应当考虑种群密度因素。
张明娟刘茂松徐驰池婷洪超
关键词:种群密度
南京城市边缘增长速率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被引量:4
2013年
为深入理解城市增长的驱动机制,本研究利用1998、2003和2008年3期LandsatTM遥感影像,应用空间分析技术和广义线性模型从多个尺度对南京城市边缘区内聚落规模的变化及增速分异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聚落占地率持续增长,不同时期、不同区位的聚落分布及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南京城市的边缘增长受到多种因子的共同作用,影响因素的构成依赖于研究的时空尺度。1998—2003年期间主要影响因子为水体占地率、公交站点数量、与国道、省道、县道的最近距离、林业用地占地率等;2003—2008年期间包括与国道、省道、县道的最近距离、公共绿地占地率、公交站点数量等。交通可达性以及人居环境质量对城市边缘增长速率的影响普遍存在于2~4km不同研究尺度上,但不同尺度上具有显著作用的具体因子具有明显差别。总体上,交通可达性表现出最高的相对重要性。城市基础设施规模、公共绿地占地率等因子的负效应反映了城市增长空间的制约作用,这种制约作用先期只发生在较小尺度上,后期在较大尺度上也有所体现。
石云峰刘茂松徐驰杨雪姣张明娟张艳池婷
关键词:城市化广义线性模型多尺度分析
河流干支流水质与土地利用的相关关系被引量:19
2014年
为探索不同等级河流水质状况及其对土地利用构成响应的差异,以江苏北部的灌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07年两个年度灌河及其支流的水质监测数据和研究区的Landsat TM影像,在河流两侧长度0.0—10.0 km、宽度0.0—0.5 km的范围内,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对研究区干、支流主要水质指标及其与相应土地利用构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6—2007年间,研究区干流水质总体上显著好于支流,支流的总氮(TN)、总磷(TP)等营养盐指标显著高于干流,而干流的有机污染指标显著高于支流;比较不同观测尺度上土地利用构成对河流水质变化的方差贡献率发现,缓冲区宽度一定时,支流在所有观测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构成与水质变化皆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干流仅在缓冲区长度0.0—4.0 km的观测尺度上其土地利用构成与水质变化的相关关系显著;缓冲区长度一定时,干、支流河道两侧0.0—0.3 km间土地利用状况对水质变化的解释能力较大。同时发现,氮、磷等营养盐浓度多与较大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构成相关,而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等多与较小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构成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有必要区分不同河流等级,选择适宜的观测尺度,分别研究不同水质指标与土地利用构成间的相关关系。
洪超刘茂松徐驰杨雪姣池婷田颖
关键词:水质面源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