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志平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聚丙烯
  • 2篇聚丙烯酰胺
  • 2篇丙烯
  • 2篇丙烯酰胺
  • 1篇电荷
  • 1篇絮凝
  • 1篇絮凝效果
  • 1篇有效电荷
  • 1篇接枝
  • 1篇接枝聚丙烯
  • 1篇二茂
  • 1篇二茂铁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篇上官勇刚
  • 2篇江志平
  • 2篇郑强
  • 1篇安全福
  • 1篇叶一兰
  • 1篇金磊
  • 1篇王可

传媒

  • 2篇高分子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聚丙烯酰胺絮凝效果的母液浓度依赖性及其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考察了相同剂量下不同浓度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母液对三氧化二铁悬浮液的絮凝效果.通过电导率和流变行为测试,阐明了随母液浓度增大絮凝效果先变好后变差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母液浓度为0.3 g/L时PAM絮凝效果最佳.根据聚电解质标度理论及流变测试结果,认为此最佳母液浓度(cop)接近临界缠结浓度.母液电导率及加入絮凝剂后的搅拌过程中水体电导率变化表明,絮凝剂浓度高于最佳母液浓度时出现的电荷屏蔽现象使得有效电荷减少,导致高母液浓度下絮凝效果变差.向低浓度母液中添加适量β-环糊精后,环糊精分子通过氢键作用搭桥使PAM分子间距变小,发生协同絮凝形成足够大的絮体,从而使絮凝效果得到改善.这一结果表明,低于最佳母液浓度时由于PAM分子相对孤立形成的絮体不足以沉降,是导致絮凝效果较差的原因.
金磊王可叶一兰上官勇刚安全福江志平郑强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絮凝效果有效电荷
二茂铁接枝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流变行为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Post-Modification"技术在二甲基亚砜中直接对聚丙烯酰胺进行烷基化反应,接枝二茂铁官能团(Fc),制备出一种具有氧化还原性质的二茂铁改性聚丙烯酰胺(PAM-Fc).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热失重(TGA)、电化学、动态流变测试等方法对PAM-Fc的化学结构、电化学活性和流变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PAM-Fc具有氧化还原性,相比PAM呈现更好的热稳定性,这主要源于Fc基团稳定了PAM分子链的自由基.Fc基团在水溶液中的疏水缔合作用会导致体系黏度显著增大.通过添加Na Cl、β-环糊精或H2O2等可以对PAM-Fc水溶液的黏度进行有效调控.其中,Na Cl可以屏蔽PAM-Fc分子链上的电荷,β-环糊精能够包合Fc基团,H2O2则可将疏水的还原态Fc基团氧化成亲水的氧化态Fc,从而实现PAM-Fc水溶液流变行为的调节.
江志平上官勇刚郑强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二茂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