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梁
-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青藏高原东北缘生态脆弱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被引量:11
- 2011年
- 青藏高原属于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属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同时又是我国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地区,面临着保障生态安全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因此,以主体功能区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的优化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引导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城镇发展模式,缩小区域空间差距,对促进区域一体化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利用GIS定量分析技术,探讨在面临资源环境等多重约束条件下,高原城镇的空间布局特征以及空间功能组织的优化途径.结果表明:甘南城镇的发展要在维护甘南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以促进农牧区人口城镇化转移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走特色化、集约化的城镇化道路;在城镇空间布局上,要以现状的"土"字形布局为基础,强化北部的"十"字形骨架,完善南部的"一"字形骨架,最终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空间结构,为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固的平台,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 李巍毛文梁
- 关键词:生态脆弱区
- 冻融循环对青藏高原腹地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2年
- 通过构建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研究了冻融循环对青藏高原腹地北麓河的高寒沼泽草甸和高寒沙化草原两种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α-、β-、γ-和δ-变形菌门(α-、β-、γ-和δ-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为两个生态系统土壤共有的细菌类群,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及浮霉菌门细菌为研究区域优势菌,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所特有,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细菌是高寒沙化草原土壤特有的细菌类群,表明青藏高原腹地两种生态系统土壤具有丰富的细菌多样性.冻融循环会降低区域土壤的细菌多样性,随冻融循环,高寒沼泽草甸和高寒沙化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放线菌门丰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大部分细菌随冻融循环的变化在两种生态类型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说明冻融循环对于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既存在相似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 张宝贵张威刘光琇陈拓王鹭章高森伍修锟台喜生龙昊知毛文梁
-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融循环克隆文库
- 祁连山不同海拔氮磷循环细菌数量变化特征被引量:6
- 2014年
- 祁连山植被的水源涵养作用对于维持黑河的流量至关重要,地下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维持了地上植被的稳定,因而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研究分析了祁连山冰沟流域不同海拔梯度上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植酸矿化细菌的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氮磷循环细菌的数量下降;随海拔升高,硝化细菌相对减少,而反硝化细菌和固氮细菌呈增多的趋势.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主要受地下生物量和土壤pH值的影响,而反硝化细菌、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植酸矿化细菌主要受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聚类分析表明,低海拔(E1-2905m和E2-3128m)浅层土壤(0~40cm)聚类,而其深层土壤(60cm)与高海拔(E3-4130m)土壤聚类,说明高海拔处土壤发育与低海拔处深层土壤的早期发育相类似.研究表明,高山地区氮磷循环细菌数量的变化受到海拔主导下植被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共同作用.
- 台喜生杨秀丽刘光琇薛林贵张勇陈拓张威伍修锟毛文梁
- 关键词:海拔土壤理化因子植被
- 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3年
- 微生物对冰川前沿裸露地土壤的发育具有影响,并且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后续生物的定居和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100多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平均温度升高了约0.74℃.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全球冰川快速退缩,研究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的原生演替成为当前热点研究领域.文章系统综述了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数量变化规律、微生物对土壤发育和改良的作用及N循环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作用,旨在探索其演替规律,为确定微生物在冰川前沿这一特殊生境中的生态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 伍修锟毛文梁台喜生张威刘光琇陈拓龙昊知张宝贵陈年来
- 关键词:微生物生态
- 黑河上游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 黑河上游祁连山区位于祁连山中段(96°42′~102°04′E,37°45′~42°40′N),其水源涵养能力对于中游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的发展和下游阿拉善高原生态系统的维持至关重要。植被是维持黑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的关键因素...
- 毛文梁
- 关键词:可培养细菌NIFH基因土壤微生物海拔
- 文献传递
- 黑河上游祁连山区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生境的垂直分异特征被引量:13
- 2013年
- 利用PYGV、R2A、NB和Czapek 4种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海拔下黑河上游祁连山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可培养细菌数量为4.6×106~37.0×106 CFU·g-1,随海拔升高明显减少;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共发现了7个门、19个属、26种细菌,其中Agreia pratensis,Mucilaginibacter ximonensis,嗜冷冷杆菌(Cryobacterium psychrophilum)和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oxydans)四种细菌是优势种;嗜冷冷杆菌的相对丰度在高海拔地区明显增加,Agreia pratensis的相对丰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细菌的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冗余分析(RDA)显示,可培养细菌数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细菌的多样性与植被指数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可培养细菌数量主要受海拔的影响,而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 毛文梁台喜生伍修锟刘光琇陈拓陈年来张威王筠龙昊知张宝贵张勇高海宁
- 关键词:海拔可培养细菌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