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涛
- 作品数:44 被引量:186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商法渊源制度的解析与重构
- 商法渊源具有自治性、多元性及民法补充性。中国的商法渊源制度主要包括:商成文法、商事习惯法、商事自治法、商事判例及商事政策等。中国的商法渊源制度过于复杂,严重损害了交易安全。为有效地调整商事关系,中国应依《立法法》之规定,...
- 樊涛
- 试析民办高校财产权面临的困境和解决对策
- 2019年
- 虽然我国已在法律和理论层面确立了民办高校的法人地位及其与出资者的关系,但民办高校的财产权仍面临着虚置和相关法律规范缺失的问题。通过比较大陆法系的高校法人制度和英美法系的公共信托制度的优劣并结合我国民办高校法人自治不足以及民办高校的举办者追求“合理回报”的国情,我国应兼采上述两种制度,同时应在保障民办高校财产权和落实法人制度方面努力,以解决民办高校财产权面临的问题。
- 樊涛孙思航
- 关键词:法人财产权公共信托产权交易
- 关于区块链技术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结合的若干思考被引量:1
- 2021年
-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催生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技术与社会信用体系的结合,有助于规范信息持有者的法律责任、规范信息输入者和持有者的法律关系、建立完善的法律规范。依托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修改等特征,借助法律规范辅助区块链技术与社会信用体系的相辅相成,区块链技术与社会信用体系的结合对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 樊涛陶冉
-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社会治理能力
- 我国商行为制度的评判与重构——兼论与法律行为制度的区别被引量:10
- 2008年
- 受"民商合一"理论的误导,我国在学理上及立法上均认为商行为属于法律行为的一种,从根本上否认商行为的独立性。然而,商行为与法律行为在价值取向、有效要件、瑕疵分类及瑕疵处理模式等诸方面均存有根本性的差异。我国商行为制度的重构,应采取《商事通则》与具体商行为制度相结合的模式。
- 樊涛
- 关键词:商行为法律行为独立性商事通则
- 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外部转让合同的效力
- 我国目前学界及实务界均不当地采用合同法来评判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外部转让合同的效力。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外部转让合同的性质为组织合同与债权合同的统一。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外部转让合同的宗旨系维护公司利益兼顾交易安全。
- 樊涛
- 关键词:债权合同
- 论商人的注意义务——以一起居间合同纠纷为例
- 基于营利的追求,商主体依法承担谨慎义务,以敦促商主体更加谨慎负责地履行自己的行为。商人的谨慎义务须局限在特定的范围内,它不应造成商人谨慎义务的无限性。商事案件的审理,必须优先适用商法,必须依法合理地界定商人的注意义务。
- 樊涛
- 关键词:商事纠纷谨慎义务
- 文献传递
- 我国商主体法律制度的评判与重构被引量:9
- 2006年
- 基于商事交易迅捷与安全的价值追求,商主体有区别于民事主体立法的制度需求.我国现行商主体法律制度过分强调交易安全,以牺牲交易效率为代价,客观上不利于财富的创造.面临全球化的商主体制度竞争,我国的商主体法律制度应从法的价值.立法技术、商事责任与商事诉讼等方面进行完善或重构.
- 樊涛
- 关键词:商主体
- 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外部转让合同的效力
- 我国目前学界及实务界均不当地采用合同法来评判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外部转让合同的效力。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外部转让合同的性质为组织合同与债权合同的统一。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外部转让合同的宗旨系维护公司利益兼顾交易安全。
- 樊涛
- 关键词: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股权转让合同法律效力权利保护
- 预重整: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的衔接被引量:1
- 2022年
- 预重整作为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的衔接,是在破产拯救文化背景下创新出的一种新型企业挽救辅助性模式,具有独特的适用特性。但是预重整制度在实践中面临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衔接难题。为顺利推行预重整程序,需要明确在预重整程序中不能对债务人企业财产中止执行或解除保全措施,以及预重整方案的效力可以延伸至重整程序,并且应通过充分发挥辅助管理机构的作用、谨慎处置债务人企业的财产、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新融资债权优先受偿地位等措施不断推进预重整制度价值的实现。
- 樊涛禹琳琳
- 关键词:衔接
- 我国民法典的制定与商事规范的重构
- 2015年
- 一、商法典的命运:灭亡抑或重生在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体制上存在着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两种不同的立法模式。在民商分立国家,立法上一直主张民法和商法是各自独立的两个法律部门,民法侧重于对私法关系的一般调整,商法则侧重于对商事关系的特别调整。商事关系相对独立于民事关系而存在。
- 樊涛
- 关键词:商事关系民商分立商法典民商合一民事关系民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