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楼放毅

作品数:16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头痛
  • 4篇内窥镜
  • 4篇窥镜
  • 3篇微创
  • 3篇慢性
  • 3篇内窥镜检
  • 3篇内窥镜检查
  • 3篇镜检
  • 2篇咽异感
  • 2篇咽异感症
  • 2篇诊治
  • 2篇黏膜
  • 2篇疗效
  • 2篇慢性头痛
  • 2篇内镜
  • 2篇接触点
  • 2篇接触性头痛
  • 2篇解剖学
  • 2篇反流
  • 2篇鼻黏膜

机构

  • 16篇义乌市中心医...

作者

  • 16篇楼放毅
  • 15篇楼正才
  • 5篇吴小洪
  • 5篇罗利民
  • 5篇陈家海
  • 3篇陈华英
  • 3篇杨剑
  • 2篇吴亦
  • 2篇楼兴华
  • 2篇金忠海
  • 2篇陈怀华
  • 1篇骆杭丽
  • 1篇王兰青
  • 1篇张艳慧
  • 1篇龚旭红
  • 1篇应光荣
  • 1篇王欣
  • 1篇朱巧英
  • 1篇龚旭洪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食管反流食管外症状的治疗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食管外症状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18例伴食管外症状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莫沙必利+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A组)、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B组)及莫沙必利+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C组)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的症状及体征情况。结果 B组与A、C两组症状有效率及痊愈率差异显著(P<0.05);然而,A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显示比A组高18%的痊愈率。此外,B组与A、C两组体征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与A、B两组痊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莫沙必利可有效控制胃食管反流食管外症状。
金忠海楼放毅楼正才吴小洪陈华英应光荣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莫沙必利质子泵抑制剂
咽异感症病因学分析及个体化治疗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分析咽异感症的病因并研究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12例多次被误诊的咽异感症患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临床常规检查、胃食管24hpH值测定、食管吞钡X线拍片、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心电图R-R间期变动系数检查、男性生物有效性睾酮检查、直立试验及男子更年期综合征10个问题问卷调查等,同时对伴随症状、咽异感部位进行分析总结,明确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结果:212例咽异感症病因分别为精神因素62例、内分泌功能紊乱32例、上消化道疾病106例、循环系统等疾病9例、不明原因3例。212例患者经各种治疗,痊愈110例,显效63例,有效31例,有效率96.23%。结论:咽异感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规久治不愈的咽异感症患者应仔细检查,综合分析。短疗程及不合理用药等是咽异感症患者疗效不佳和短期复发的主要原因。
楼正才龚旭红楼放毅何兰娟朱巧英
关键词:咽异感症更年期综合征喉咽反流
鼻内接触性头痛误诊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鼻内接触性头痛的误诊原因,提高鼻内接触性头痛的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鼻内接触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下鼻结构异常情况,同时行内镜下鼻结构异常整形。结果51例患者均被误诊3次或3次以上,中鼻甲变异81侧,鼻中隔高位偏曲32例,钩突异常39侧,筛泡肥大33侧,上鼻甲变异5侧。行内镜下鼻结构异常整形治疗后,随访8~12个月,痊愈39例(76.47%),有效8例(15.69%),无效4例(7.84%),总有效率为92.16%。结论临床医生对鼻内接触性头痛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不明原因头痛伴鼻内结构异常及黏膜挤压应考虑鼻内接触性头痛,内镜下鼻结构整形可有效解除头痛。
楼正才楼放毅
关键词:头痛内镜
黏膜接触点头痛与鼻解剖变异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研究黏膜接触点头痛与鼻解剖变异的相关性。方法对58例黏膜接触点头痛患者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进行鼻解剖结构评估及骨间隙值测定,同时对药物治疗2个月无效的患者采取内镜下鼻异常解剖干预,并分析疗效。结果58例中,老年患者25例、中青年患者33例,两者钩突与筛泡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及上鼻甲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突内缘与中鼻甲外壁间距、钩突上缘与筛泡下缘间距、筛泡内缘与中鼻甲外壁间距等骨间隙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中(上)鼻甲、钩突、筛泡等变异导致骨间隙狭窄及黏膜接触是接触点头痛的主要原因,内镜下干预以实施鼻变异解剖的整形修复,维护其生理功能为目的。
楼正才楼放毅吴亦吴小洪陈华英
关键词:解剖学头痛内窥镜检查
鼻内接触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鼻内接触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及其有效的诊治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鼻腔接触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鼻窦CT及内镜检查评估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及接触类型,同时测定骨间隙CT值,并通过内镜手术纠正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结果73例中,67例局部麻醉后头痛消失,5例上颌窦穿刺后头痛消失;内镜检查发现,73例中筛泡肥大31侧,钩突肥大、内移、气化59侧,中鼻甲异常91侧,鼻中隔高位偏曲51例,其中57例存在同侧2处及以上相邻解剖结构黏膜接触。73例中,术后1周内头痛消失64例(87.67%),头痛减轻9例(12.33%)。随访12个月,痊愈59例(80.82%),有效12例(16.44%),无效2例(2.74%)。结论接触性头痛患者鼻腔解剖异常以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变异及其邻近结构的病变最明显。解剖结构黏膜挤压及鼻窦自然口阻塞是接触性头痛的主要原因,内镜及鼻窦CT结合局麻试验可有效诊断鼻内接触性头痛。
楼正才楼放毅罗利民陈家海
关键词:头痛内窥镜检查耳鼻喉外科手术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被引量:1
2004年
吴亦楼放毅王兰青骆杭丽王欣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急危重症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神经科致残率
鼻内解剖结构变异与慢性头痛的关系
2009年
目的:研究鼻解剖结构变异与慢性头痛的关系。方法:对40例鼻解剖结构变异患者分为伴头痛组与不伴头痛组,内镜及鼻窦CT评估其鼻解剖结构变异类型、接触黏膜对血管收缩剂的敏感性。结果:两组鼻结构变异类型及骨间隙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痛组接触部位黏膜对血管收缩剂敏感性差。结论:骨结构变异基础上接触部位黏膜挤压张力增加及鼻窦自然口阻塞是鼻结构变异性头痛的主要原因。
楼正才楼放毅
关键词:解剖学头痛
内镜下鼻结构异常的微创整形治疗接触性头痛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估内镜下鼻结构异常微创整形治疗鼻内接触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25例鼻内接触性头痛患者行内镜下微创整形,包括中鼻甲成形、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局限性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手术结合内镜检查和鼻窦CT评估,将上述各个单一手术进行组合,制定个性化微创整形方案。结果:术后随访9~12个月,平均10个月。痊愈21例(84.00%),有效3例(12.00%),无效1例(4.00%),总有效率96.00%。结论:鼻内接触性头痛是由于鼻腔存在多种结构异常而引起黏膜接触的一类鼻源性头痛。鼻内镜下对双侧鼻腔进行统一的结构、功能、形态的微创整形,恢复鼻腔对称性整体结构可有效治疗接触性头痛。
楼正才楼放毅
关键词:头痛内镜
鼻黏膜接触类型与接触点头痛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鼻黏膜接触类型与头痛的关系。方法:自行设计头痛问卷调查表,对494例鼻黏膜接触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鼻腔专科检查,同时对现症接触点头痛患者进行药物干预,1周后随访疗效。结果:494例鼻黏膜接触患者中,223例(45.1%)发生头痛,271例记忆中无头痛发生。中鼻甲与鼻中隔、筛泡、钩突单点接触头痛出现率分别为20.6%、15.3%、78.4%;钩突与筛泡、鼻中隔黏膜单点接触头痛出现率分别为45.8%、70.4%;上鼻甲与筛泡、鼻中隔黏膜单点接触头痛出现率分别为100.1%、88.9%。鼻中部解剖黏膜多点接触头痛出现率分别为74.5%、70.5%、71.0%。126例现症头痛患者随访1周,86例(68.3%)头痛减弱,27例(21.4%)头痛消失,13例(10.3%)头痛无明显变化。结论:接触点头痛与鼻黏膜接触类型密切相关,以鼻中部黏膜多点接触头痛发生率最高,不同黏膜接触类型头痛机理可能存在差异。
楼正才楼放毅杨剑
关键词:头痛
鼻黏膜接触点头痛与接触类型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鼻腔黏膜接触点头痛与接触类型的关系。方法:自行设计头痛问卷调查表,对494例黏膜接触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鼻腔专科检查,同时对现症头痛患者进行药物干预,1周后随访疗效。结果:494例鼻黏膜接触患者中,223(45.14%)例有既往或现症头痛史。中鼻甲与鼻中隔、筛泡、钩突单点接触头痛出现率分别为20.6%、15.3%、78.4%;钩突与筛泡、鼻中隔黏膜单点接触头痛出现率分别为45.8%、70.4%;上鼻甲与筛泡、鼻中隔黏膜单点接触头痛出现率分别为100.0%、88.9%。鼻中部解剖黏膜多点接触头痛出现率分别为74.5%、70.5%、71.0%。结论:接触点头痛与鼻腔黏膜接触类型密切相关。
楼正才楼放毅杨剑
关键词:头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