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蔚宁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弓形虫
  • 3篇弓形虫感染
  • 2篇细胞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先天性...
  • 1篇药物疗法
  • 1篇已烯雌酚
  • 1篇阴道
  • 1篇阴道炎
  • 1篇孕鼠
  • 1篇示踪
  • 1篇示踪研究
  • 1篇宿主
  • 1篇胎盘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培养

机构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梅蔚宁
  • 4篇王海琦
  • 2篇张健宁
  • 1篇朱兰兰
  • 1篇刘嘉茵
  • 1篇周丽玲
  • 1篇毕玉澄
  • 1篇俞淑
  • 1篇王美莲
  • 1篇周惠英
  • 1篇邵亚男
  • 1篇刘志军

传媒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江苏医药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6
  • 1篇199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生儿先天性疾病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
2000年
目的 建立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的无损伤性早期诊断技术。方法 取新生儿分娩时脐动脉血标本 ,细胞培养 ,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SPA - EL ISA法查弓形虫抗体 ,聚合酶链法监测胎盘组织中弓形虫抗原。结果  1 4 7例研究对象中 ,5 6例孕妇弓形虫感染者 (感染组 )中发现染色体异常 3例 ,91例正常孕妇 (正常组 )中发现染色体异常 1例。感染组胎儿弓形虫抗体抗原双阳性 2 0例 ,抗原抗体单项阳性者 4例 ,合计 2 4例垂直感染 ,占 43%。结论 胎儿分娩时 ,脐动脉血样检测方法准确可靠 ,且无损伤 ,对早期诊断新生儿遗传性及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周惠英王海琦朱兰兰梅蔚宁
关键词:先天性疾病新生儿染色体弓形虫
老年性阴道炎的两种疗法比较被引量:16
2001年
王美莲梅蔚宁刘嘉茵俞淑
关键词:老年性阴道炎药物疗法已烯雌酚疗效比较
弓形虫感染培养细胞核的超微结构研究
1996年
为弄清弓形虫侵袭、损害宿主细胞核的过程及机制,采用电镜观察弓形虫侵入体外培养的猴肾细胞、恶性胶质瘤细胞和人胚肺细胞胞核的过程,及其在核内的寄生状况。结果显示,弓形虫攻击细胞核时,先以顶端与核膜接触,使该处核膜溶解,然后进入核内。核内寄生的虫周围有一低电子密度区,但没有膜性结构包绕。核内有弓形虫寄生的细胞数较少,但这些细胞的胞质结构常破坏严重,这些结构的损伤和胞质内环境的变化可能是弓形虫进入核内寄生的原因之一。
张健宁周丽玲王海琦梅蔚宁
关键词:弓形虫细胞宿主超微结构
^(125)I-弓形虫感染孕鼠后胎盘示踪研究被引量:21
1996年
本文应用同位素125I-Iodogen标记法,将125I标记在弓形虫速殖子细胞膜上,125I-弓形虫经鼠尾静脉再感染孕鼠,分别在不同时间动态观察胎盘及胎鼠体内受染组织的放射量,并应用放射自显影示组织细胞的病理改变,示踪125I-弓形虫定位侵袭的状态。结果表明:125I-弓形虫对胎盘及胎鼠的感染率分别为85.8%和76.8%,胎盘感染率明显高于胎鼠(P<0.01),125I-弓形虫在胎盘组织内呈簇状或点状分布,见受侵细胞崩解、留下细胞残迹或呈絮状物,导致局灶性组织缺损,周围炎性细胞的增殖等征象,为弓形虫孕妇感染易致早产、流产、死胎和先天性畸形等提供病理基础。
王海琦邵亚男毕玉澄梅蔚宁
关键词:弓形体胎盘放射自显影
弓形虫感染体外培养细胞的电镜观察被引量:9
1995年
用电镜观察了弓形虫在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HGC)、人胚肺细胞(HEPC)、人K562细胞和猴肾细胞(V-116)中感染和寄生状况及受感染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HGC、HEPC对弓形虫的感染率和受感细胞含虫数量均高于V-116。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和胚胎细胞对弓形虫的易感性较强。在一些超微结构损伤较严重的V-116细胞中,见弓形虫攻击溶解细胞核膜并进入核内寄生,可能细胞浆结构的损伤和环境的改变是弓形虫进入细胞核的原因之一。此外,上述各种细胞感染弓形虫后均可见线粒体空泡化和髓样变、细胞肿胀、核溶解和细胞崩解等病理变化。
张健宁王海琦梅蔚宁刘志军
关键词:弓形虫细胞培养超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