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涛

作品数:101 被引量:39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1篇哲学宗教
  • 7篇政治法律
  • 7篇文化科学
  • 7篇文学
  • 6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7篇荀子
  • 15篇儒学
  • 12篇儒家
  • 8篇道统
  • 8篇政治
  • 8篇发微
  • 8篇《孟子》
  • 7篇性恶
  • 7篇人性论
  • 7篇亲亲相隐
  • 7篇文化
  • 6篇哲学
  • 6篇四书
  • 6篇内圣
  • 6篇内圣外王
  • 6篇子思
  • 6篇外王
  • 6篇孟荀
  • 5篇道德
  • 5篇性善

机构

  • 96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山东大学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美国夏威夷大...
  • 1篇中国孔子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高丽大学
  • 1篇佛罗里达州立...
  • 1篇旧金山州立大...

作者

  • 96篇梁涛
  • 2篇顾家宁
  • 2篇安乐哲
  • 1篇曾春莲
  • 1篇陈霞
  • 1篇白立超
  • 1篇罗传芳
  • 1篇徐庆文
  • 1篇杨海文
  • 1篇韩星
  • 1篇匡钊
  • 1篇干春松
  • 1篇杨春梅
  • 1篇赵法生
  • 1篇赵依

传媒

  • 9篇哲学研究
  • 7篇学术月刊
  • 6篇中国哲学史
  • 6篇走进孔子(中...
  • 4篇哲学动态
  • 4篇邯郸学院学报
  • 3篇江汉论坛
  • 3篇新华文摘
  • 3篇文史哲
  • 3篇宗教与哲学
  • 2篇孔子研究
  • 2篇道德与文明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江苏行政学院...
  • 2篇少儿国学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19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本意发微
2014年
《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是庄子后学黄老派提出的思想观念、政治主张及学术评价的标准和原则。其中"内圣"主要指"以天地为宗""恬淡寂寞虚静无为",指一种超脱物外、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而"外王"则是指通过"因循为用"、君无为而臣有为所达到的"海内归""天下服"的具体事功,指"无为而功天下"。内圣主要是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天人、神人、至人都可以在《庄子》内篇中发现其身影或思想的根据;外王则来自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但又"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将君子、百官等包括进来,以仁义、礼法、刑名等作为治国的具体手段,体现了黄老派的思想特点。
梁涛
关键词:《庄子》内圣外王黄老
作为“备用机制”的儒家权利被引量:8
2013年
儒家权利可称为是一种"备用机制"(fallback apparatus),诉诸权利仅当其他首选机制,如家族与邻里的关怀或对传统礼俗的依赖等,不能有效维护人们的基本利益时才是必要的。儒家权利的存在取决于其补救功能,其需要补救的是儒家和谐社会关系及相应美德中出现的危机、过失。但儒家的补救并不完全是基于权利之上的,古典儒家不认为人民可以代表自己提出主张,也不认为民众可以直接推翻昏庸的暴君,有抵抗权的主要是汤、武等第一级的贵族。对于儒家国家来讲,从制度上认可人民的权利主张可能是获得社会和谐最有效的手段。
田史丹梁涛匡钊
关键词:儒家权利
权利观念与东亚立场
2013年
在政治压力之下,东亚领导人在言辞上接受了人权具有"普遍性"的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东亚承认自己哲学的失败,相反,他们所承认的"温和的普遍主义"使其立场更加完善与合理。通过重新诠释"普遍主义",东亚领导人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削弱了人权呼声中的道德实在论以及公民权利和"消极权利"(或自由)胜过经济发展和福利这类"愿望"的论点。这种"温和的普遍主义"包含着西方无论是哲学世界观还是实际政策上的妥协和让步。
克迪斯.海根梁涛曾春莲
关键词:儒家人权情境
“二重证据法”与古书的反思被引量:5
2013年
在现代学术两次集中对古书的反思中,疑古派学者与释古派学者都自觉地运用出土材料,各自对古书的观点进行论证,但观点却往往截然相反。受出土材料类型的影响,第一次对古书的反思主要集中于对史实的怀疑,进而扩展到对古书作出或伪或真的判定。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一系列新的出土材料多以古书的形式出现,所以,第二次古书的反思在观点上延续了疑古派和释古派的观点,在形式上转变为对古书的成书与流传的不同认识,对出土文献的不同解读为焦点。科学的做法是,应当结合出土古书和传世古书,对古书通例进行充分研究,运用"二重证据法"穷其流变,对古书的成书和传流等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古书的真、伪之争。
梁涛白立超
关键词:古书疑古二重证据法
羞耻与荣誉
2018年
记者:'知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精神,'耻'是儒家文化的底线和基石,请您给我们简单讲讲儒家的'耻'文化。梁涛:'耻'是儒学中一个很核心的概念,以至于有学者称儒家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强调一种羞耻感(与此相对比,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是罪感文化)。从《论语》来看,孔子说'行己有耻',这是对士人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说作为士人要对自己的行为有羞耻感,以自己不端正的行为为耻辱。为什么我们要'行己有耻'呢?是因为我们要有更高的追求,追求什么呢?就是'道'。
梁涛
20世纪以来的孟学史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孟子研究包括孟学、孟学史两大部分。20世纪以来,随着孟学研究的长足发展,孟学史研究亦取得不小的成绩,出版了两部通史性专著、五部断代性专著,发表了一批较有质量的专题论文,有望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孟学史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相关研究大多寓于经学史(四书史)、哲学史、思想史研究之中,专门成果相对较少;文献与义理二者较好结合的成果较少,一些断代还没有孟学研究专著;研究义理性著作的较多,关注考据性著作的较少。因此,今后孟学史研究要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就须特别注重:多学科结合,尤其强调文献学对其他学科的基础作用;史论结合,尤其强调哲学观念史进路对历史思想史进路的理论支持;宏观微观结合,尤其强调宏观视野对个案研究的整体通观;古今结合,尤其强调传统资源对当代社会的人文提升。有史料、有观点、有主线、有关切,方是孟学史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
梁涛杨海文
关键词:孟学
清华简《厚父》与中国古代“民主”说
2019年
清华简《厚父》公布后,因涉及《孟子》引《书》等内容,而备受学者关注。关于其思想主旨,更是引起热烈讨论。有学者认为《厚父》主要反映了古代的民本说,并将民本的产生推到夏商时期。其实,《厚父》所表达的并非民本说,而是作为三代意识形态的'民主'说,即'天惟时求民主'(《尚书·多方》)。本文拟通过对《厚父》的解读,对三代'民主'说的发展,以及春秋以后'民主'说的演变做出探讨.
梁涛
关键词:政治理念清华简
“天生人成”与政治形上学——荀子天论发微被引量:8
2021年
荀子天论的主题有二,一是要否定神学天,批判宗教迷信,二是为礼义寻找形上的根据。他一方面提出“天行有常”,从“天人之分”的角度批判了天有意志,肯定“治乱非天也”,同时又提出“天职”“天功”,以说明经验世界的整体秩序与和谐运行。前者是一种经验天,后者则是指经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根据,是一种本体天。荀子从本体天出发,提出天君、天官、天情、天养、天政五种天赋,其中前四种是天赋予人的禀赋和能力,而天政是天的法则,故天政是人间政治的形上根据,是礼法的价值原则。荀子的天政包括生养原则、差异原则以及和顺或和谐原则。荀子的天论可概括为“天生人成”,“人成”是建立在“天生”的基础之上。
梁涛
关键词:荀子天论
匡章的悲剧,孟子的情谊——《孟子》新读之二
2023年
一孟子第一次到齐国时,一个重要活动便是与匡章的交往,《孟子》中有两章涉及这一内容。匡章是齐国的将军,历仕齐威王、宣王、闵王三世,屡建奇功。威王时,他指挥桑丘之战,运用间谍战术大败秦军,迫使秦惠文王割让土地,自称“西藩之臣”。宣王时,他利用燕王哙让国造成的混乱,出兵伐燕,短短五十天即攻取燕国。闵王时,他率军大破巅峰时期的秦国,攻入函谷关,迫使秦昭王割地求和,匡章也成为战国时期唯一攻入秦关的将领。
梁涛
关键词:战国时期宣王《孟子》
春秋非礼崩乐坏而是以礼为中心的时代
2023年
人们常以“礼崩乐坏”为春秋时期的特征,并视之为混乱、动荡的时代。然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礼制依然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甚至可以称为“以礼为中心的时代”。那么,哪一种说法更具合理性?春秋“礼崩乐坏”说质疑人们之所以认为春秋时期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主要着眼于诸侯和卿大夫对礼的越。
梁涛郑虹
关键词: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制卿大夫诸侯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