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桂尚书

作品数:1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网络
  • 3篇史学
  • 2篇大学生
  • 2篇读史
  • 2篇公众
  • 1篇大学生核心价...
  • 1篇当代大学生
  • 1篇新闻
  • 1篇新闻标题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特征
  • 1篇信仰
  • 1篇信仰教育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特征
  • 1篇语言
  • 1篇语言风格
  • 1篇中国公众
  • 1篇中国史
  • 1篇中国史学

机构

  • 13篇宁波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13篇桂尚书
  • 1篇汪甜甜
  • 1篇唐燮军
  • 1篇赵敏
  • 1篇林坤
  • 1篇周俊超

传媒

  • 1篇编辑之友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设计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科教导刊(电...
  • 1篇青年与社会(...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青少年研究与...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色彩与构图:大学校徽设计中的艺术特征解析被引量:1
2018年
校徽是一所大学最核心的文化凝聚,代表着一所大学的精神追求和办学理念,每一所大学的校徽都代表着不同的意蕴。在大学校徽的设计中,色彩和构图是两种最主要的艺术表达方式。不同的色彩,蕴含不同的精神,代表不同的学科特点、地域特质、文化精神、历史沿革等。在构图方式上,写实是形与意的直接式表达,象征是形与意的指示性表达,会意是形与意的想象性表达,三者互相配合,使得校徽设计体现出无限的精神内涵。
桂尚书
关键词:构图艺术特征
变与不变:百年来五四运动纪念话语的历史考察
2021年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自然也是后代说不尽的历史资源。研究发现,五四的话语阐释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五四运动的形象也是处于动态建构之中。百年来,纪念五四运动的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载体都发生了变化,但同时也蕴含着不变的逻辑:五四运动的精神内核不变、青年的历史作用不变、社会的记忆建构不变。从这些变与不变之中,历史、现实和未来发生联系,为理解五四运动、阐释五四运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桂尚书卞梁
关键词:五四运动
“21世纪是公众史学的时代”——中国公众史学研讨会综述被引量:4
2014年
2014年6月5-6日,由宁波大学史学史研究所(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公众史学研讨会在宁波大学成功召开。这次会议是钱茂伟教授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公众史学研究"内容之一。复旦大学历史系张广智教授、台湾中兴大学周樑楷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比较与公众史学文学硕士总监马木池博士、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新、新历史合作社唐建光总编、河南师范大学王记录教授等23位两岸三地学者出席了大会。
周俊超桂尚书林坤赵敏
关键词:中国公众史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民国时期新闻标题语言风格初探——以《宁波民国日报》为例
2014年
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既有共性,也有各自迥异的特色,而新闻标题就是一个时代语言的汇集之地。民国时期的新闻标题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三种风格:一是庄严稳重,二是紧跟时代,三是简洁朴实。
桂尚书
关键词:民国时期新闻标题语言风格
中国史学通史写作范式的新转向
2013年
l中国史学史学科是在八十年代初才正式恢复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史学通史著作也已经是不甚枚举,经历了多种形态的嬗变0后学拟就对以往中国史学通史的写作范式作一个简单的回顾,认为中国史学通史应该追求一种新的写作范式,并提出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桂尚书
关键词:中国史学史通史写作范式
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被引量:4
2018年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然而,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各国文化不断相互交流碰撞,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我国多元文化时代的形成因素很多,经济的全球化为其创造了条件,文化的多样性为其提供了可能,国家文化大繁荣的需求为其提供了契机。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仍以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价值观为主流,但也存在理想信念弱化、价值评判标准弱化、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呈现出多元性、功利性、从众性等全新的时代特点。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需要协调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道德需求与社会需求等多对矛盾。应正确理解这种冲击,可以从思政理论课建设、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网络教育平台等多个方面寻找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路径。
邵一骏桂尚书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徐时栋的妇女观管窥
2014年
徐时栋(1814-1873),是晚清甬上著名的藏书家、方志学家,他的“烟屿楼藏书”曾名噪一时。同治年间,主持过宁波方志局,校刊的《宋元四明六志》,被誉为“志中上乘之作,其作品《烟屿楼文集》、《烟屿楼笔记》等都是近代史上珍贵史料。以往对徐时栋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藏书成就上,而对其学术、思想上的特色论及很少。本文全面考察了徐时栋《烟屿楼文集》中所有关于妇女的传记、墓志、寿序等文章,辨析出徐时栋的妇女观是一个复杂且矛盾的体系。他既重视妇女的社会作用、文化修养与见识,而另一方面又极力宣扬烈女、妇道、贞洁等与封建制度相吻合的腐朽思想。对于这种矛盾的二元思想,需要把它放到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与体察。
汪甜甜桂尚书
关键词:妇女观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供给机制探究
2019年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信仰教育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精神基石。作为高校来说,牢牢扭住人才培养的牛鼻子,关键就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确保学校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构建科学有效的信仰教育供给机制。基于对信仰本体的内涵界定、信仰形态的历史演变、信仰教育的当代特征的剖析,准确把握信仰教育的内涵。仔细梳理大学生信仰产生的内在逻辑历程即从文本世界-思想世界-现实世界-思想世界的螺旋式曲线过程,科学把握信仰生成的规律。与此相适应,提出高校信仰教育应着力建构"四大动态机制":"层级供给"动态机制、"合力运行"动态机制、"环境支撑"动态机制、"科学评价"动态机制。
桂尚书卞梁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
网络读史:媒介更迭与读者接受方式的历史变化
2017年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传播结下了不解之缘,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数次深刻的历史性变革。而传播方式的变革,也对历史文本读者的接受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口语接受、文字接受,到印刷接受、电子接受,再到现如今数字化网络接受,而由此带来的"思想自由与解放"也使更多人参与进新的写史读史当中,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历史做了全方位的记录与体悟,这使得呈现一幅立体的历史画面成为可能。
桂尚书
读者之境:网络读史中的方式转换与心理特征
2018年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历史书写和阅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往史学史研究较多关注书写主体和文本,对历史文本的受众群体研究较少。随着高度互动的网络介入历史写作与阅读,读者群体成为一个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领域。在读者接受方式方面,从"滞后接受"到"即时接受",从"视觉接受"到"视听一体化接受",从"被动灌输式接受"到"主动抽取式接受",发生了三次深刻的范式转换。在读者阅读心理方面,有随大流式的阅读心理,有消费娱乐式的阅读心理,有学习切磋式的阅读心理等。这些读者群体出现的新变化,也应该是史学史研究的重要维度,因为它们共同见证了历史作品的产生、传播、接受。
桂尚书钱茂伟
关键词:心理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