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柴育成

作品数:58 被引量:289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16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8篇地球科学
  • 24篇地球科学部
  • 17篇地球
  • 16篇基金评审
  • 13篇科学基金
  • 8篇地质
  • 8篇造山带
  • 6篇地质科学
  • 5篇山带
  • 5篇青年
  • 5篇基金评审工作
  • 4篇地质学
  • 4篇岩石
  • 4篇岩石圈
  • 4篇蛇绿岩
  • 4篇自然科学
  • 4篇自然科学基金
  • 4篇绿岩
  • 3篇东段
  • 3篇新体

机构

  • 50篇国家自然科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地...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总...

作者

  • 57篇柴育成
  • 15篇陆则慰
  • 13篇李军
  • 12篇姚玉鹏
  • 12篇田兴有
  • 7篇吕克解
  • 6篇宋长青
  • 5篇马福臣
  • 5篇易善锋
  • 4篇郝杰
  • 4篇吴正文
  • 4篇李继亮
  • 2篇罗云峰
  • 2篇郑永飞
  • 2篇杨庚
  • 2篇郭正堂
  • 2篇刘羽
  • 2篇蒋复初
  • 1篇周小刚
  • 1篇张春红

传媒

  • 23篇地球科学进展
  • 14篇中国科学基金
  • 8篇科学通报
  • 3篇地学前缘
  • 2篇地质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科技管理
  • 1篇全国气象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 5篇1998
  • 8篇1997
  • 2篇1995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大陆造山带研究的新突破
1997年
我国大陆造山带研究的新突破从90年代开始,固体地球科学将大陆动力学作为跨世纪的研究目标。代表岩石圈热学和力学变化最为剧烈的造山带是大陆动力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又是地学界集中力量攻克的难点和研究热点。90年代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抓住这一科...
柴育成田兴有马福臣
关键词:造山带岩石圈地球化学
2003年度地球科学部基金评审工作综述
2004年
地球科学部2003年的评审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委四届四次全委会以及相关委务会的精神、委各项规定、管理办法和《2003年评审工作意见》。评审工作中体现学风建设,引导并培植实事求是的科学的良好学风,对“夹杂着泡沫和浮夸语言”的申请从严。把“有无科学价值、资助价值”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评审过程。
柴育成陆则慰
关键词:地球科学部基金评审工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加强学科交叉,促进学术交流——记第三届青年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
2008年
2003年8月和2005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结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10周年纪念活动和“十一五”地球科学发展战略规划的研讨,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青年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主题分别为“国际地球科学前沿与中国地球科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国的机遇和挑战”.与会者均为活跃在科研和教学一线的青年学者,研讨内容涉及地球科学各个领域,有效地促进了不同领域和方向的学术交流.第二届沙龙召开后,不少学者倡议将青年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作为系列学术活动继续举办下去,以促进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的交流和学科交叉.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科学通报》编辑部、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于2008年6月21~22日在南京共同主办了第三届青年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
柴育成郑永飞郭正堂
关键词: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地球科学部地球科学发展
浅议学科交叉与地球系统科学被引量:18
2002年
以整体系统的观念认识地球 ,强化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 ,是 2 1世纪初地球科学发展的主题。各国都十分重视推动学科交叉研究 ,并将学科交叉分为Modidisciplinary、Interdisciplinary、Transdiscipli nary三个层次。地球系统科学的两大前沿为“地球系统的联系”和“地球系统的演化” ,2 1世纪地球科学的突破在于地球系统变化理论的形成。笔者指出 :目前 ,我们的观念还跟不上地球科学的发展 ,尤其是“学科交叉”的理念不强 ,缺乏地球系统科学的思维 。
柴育成
关键词:地球系统科学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地幔地核
中国蛇绿岩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被引量:30
1997年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蛇绿岩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强调对中国典型蛇绿岩的研究,即结合我国的地质背景,以构造、岩石、地球化学互相配合,进行多学科、多手段的“立典式”研究;重视对蛇绿岩岩浆成因的研究,进而探索地球深部地幔过程与板块扩张机制;深入挖掘蛇绿岩各岩石单元中所赋含的信息,为板块运动学和动力学提供更合理的解释;而对前寒武纪蛇绿岩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姚玉鹏田兴有易善锋柴育成
关键词:蛇绿岩岩石圈演化
关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的新认识被引量:12
1995年
国内外不少地质学家大都将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视为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之间的缝合带。但是,笔者等在喜玛拉雅造山带的东段即仁布-康马一线以东地区的研究却发现,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南侧发育着一个宽大的增生杂岩体,它与雅江蛇绿岩是同一大洋即特提斯喜玛拉雅洋俯冲消减的产物,前者代表着特提斯喜玛拉雅洋消亡遗迹的主体,是印度板块与拉萨地块之间缝合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后者代表的是俯冲带与拉萨地块之间的残余洋壳,它由北向南仰冲,构成日喀则-桑日弧前盆地前缘脊和南部基底,因而其不代表主缝合带。北喜玛拉雅增生杂岩体的发现改变了以Gansser(1964)为代表提出的喜玛拉雅造山带的构造模式,为重新审视印度板块与拉萨地块缝合作用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地质制约和新的研究途径。
郝杰柴育成李继亮
关键词:缝合带蛇绿岩造山带
加大“支持创新”力度,促进地质科学发展被引量:1
1997年
加大“支持创新”力度,促进地质科学发展田兴有易善锋姚玉鹏柴育成肖宗正肖建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北京100083)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科学创新研究1创新:既是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又是科学家精神的体现1995年5月,江泽民主席在全国...
田兴有易善锋姚玉鹏柴育成肖宗正肖建新
关键词:地质科学
科学大洋钻探:成就与展望被引量:14
2003年
在回顾ODP学术目标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按照地球环境动力学和地球内部动力学两大科学主题,对ODP在地球环境变化、作为环境变化营力的沉积物、流体和细菌、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岩石圈变形和地震作用等前沿领域所取得的主要科学成就进行了简单的介绍。IODP将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利用多个钻探平台,以更为广泛的钻探领域和更深的钻探深度,对全球海底进行学术目标更为庞大、系统的科学钻探,并进一步加强与石油工业以及其它国际地学研究计划的合作。
柴育成周祖翼
关键词:ODPIODP
蛇绿混杂带和弧后盆地形成的新模式被引量:2
1995年
蛇绿混杂带和弧后盆地形成的新模式柴育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从90年代开始,固体地球科学将大陆动力学作为跨世纪的研究目标代表岩石圈热学和力学变化最为剧烈的造山带和盆地,是大陆动力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又是地学界集中力量攻克的难点。蛇绿混杂带...
柴育成
关键词:蛇绿岩弧后盆地
2006年度地球科学部基金评审工作综述
2007年
地球科学部2006年的评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自探索,发挥导向作用)和新时期的工作方针(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从宏观层次指导评审工作。在评审中强化科学价值判断;不断深化对通信评议与会议评审的功能定位的理解和把握;不断改进组织大跨度评审会的方式,向专业评审组和重点项目“领域”评审组的所有专家提供6位同行通信评议意见全文。
柴育成陆则慰吕克解李军
关键词:基金评审工作地球科学部国家创新体系科学基金评审会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