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英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院校
  • 3篇英语
  • 3篇高职
  • 3篇高职院校
  • 2篇商务
  • 2篇外贸英语
  • 2篇外贸英语函电
  • 2篇教学
  • 2篇函电
  • 2篇翻译
  • 1篇锻炼
  • 1篇多媒体
  • 1篇多媒体教学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建设
  • 1篇意识形态
  • 1篇译名
  • 1篇英美文学
  • 1篇英美文学教学
  • 1篇语用原则

机构

  • 8篇江西外语外贸...

作者

  • 8篇林英华

传媒

  • 3篇牡丹江教育学...
  • 1篇芒种
  • 1篇中国商贸
  • 1篇湖北广播电视...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商情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翻译批评标准之我见
2012年
翻译批评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翻译工作者的水平。本文通过对三种翻译批评标准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分别给出不同看法,进而得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译文和翻译活动,就会有不同的翻译批评标准的结论。
林英华
关键词:翻译批评标准多元性
高职外贸英语函电实训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高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具有强烈的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不仅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较高,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与商务知识。所以,高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集理论与实训于一体。教师要以实训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林英华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贸英语函电实训课程
国际商务谈判中语用原则的应用探究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通过对语用学理论的简单阐述,对国际商务谈判中出现的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在特定语境下,如何运用语用原则来做好国际商务工作的具体方法,以希望能够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林英华
关键词:商务谈判语用原则
信息技术背景下英美文学教学的启示
2012年
英美文学课程不仅具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道德素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然而科技不断进步,社会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波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林英华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教学过程人文素质网络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
试论以高职学院“思想政治课”为路径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被引量:1
2014年
培养高职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高职生是我国未来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他们保持高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关系到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民族事业的伟大复兴。然而,崇高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不是与生俱来的。相反,它是通过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而得以确立的。本文以高职学院"思想政治课"为切入点,探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培养的可行性。
林英华
关键词:高职院校认同感思想政治课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实践初探——以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建设一支熟悉企业整体工作流程,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必要性,应遵循的原则及取得的实质性成效进行了深入阐述,进一步说明下企业锻炼实践对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强专业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林英华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企业锻炼
试论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急剧膨胀,职业院校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开设了外贸英语函电课程,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外贸英语人才。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促进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可持续发展,是职业院校英语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林英华
关键词: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外贸英语函电
《红楼梦》译名的比较与分析——以杨宪益译本与霍克斯译本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对《红楼梦》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关于书名、地名、人名、称谓、药名、节日的翻译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就两个译本在传达原文语言和文化信息方面提出了看法。两位译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实现各自的翻译目的,对饱含中国特殊文化内涵的"名"作出了不同的处理。
林英华
关键词:《红楼梦》翻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