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秋生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清油
  • 4篇中性蛋白酶
  • 4篇磷酸
  • 4篇磷酸二氢钠
  • 4篇磷酸氢二钠
  • 3篇生物活性
  • 3篇抗氧化
  • 3篇活性
  • 2篇血管
  • 2篇乳油
  • 2篇提取物
  • 2篇提油
  • 2篇籽油
  • 2篇栝楼籽油
  • 2篇超声波
  • 2篇超声波处理
  • 1篇凋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生成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8篇林秋生
  • 7篇于海宁
  • 7篇沈生荣
  • 2篇严人
  • 1篇杨婧娟
  • 1篇马颀
  • 1篇沈钰珍
  • 1篇曾思敏
  • 1篇陈莹
  • 1篇楼肃文

传媒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菱壳生物活性成分分析及抗胃癌机制研究
水生植物菱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其果实菱角是人们喜食的一种蔬果。作为食用和加工副产物而丢弃的菱壳,目前尚未有效的利用途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果实的外皮(壳)富含多酚、黄酮、生物...
林秋生
关键词:抗氧化胃癌凋亡血管生成
文献传递
发酵辅助提取对三七总皂苷提取物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以DPPH自由基清除法、FRAP及Fe3+还原力法测定抗氧化能力,抑菌圈及最低抑菌浓度评价抑菌活性,对比发酵法与常规提取法所得三七总皂苷提取物活性差异,探讨微生物发酵提取三七总皂苷及其组分含量变化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常规提取,发酵提取所得三七总皂苷含量提高35.36%,稀有皂苷组分Rh1、F1、Rg3含量增多,活性测试显示其DPPH清除的IC50由1.226降至0.377 mg/mL,对Fe3+还原力提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菌等的抑制活性增强。结果说明发酵辅助提取能提高三七总皂苷的有效溶出,实现成分间转化,同时还能提高提取物生物学活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杨婧娟于海宁林秋生沈生荣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微生物发酵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
一种杨梅核仁油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梅核仁油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杨梅核仁粉碎后加入pH7.0-8.0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在150~250W频率下超声波处理;然后再加入中性蛋白酶,置于水浴中于45-55℃酶解3-5...
沈生荣于海宁林秋生严人
文献传递
提取栝楼籽油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栝楼籽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栝楼籽粉碎后,加入pH6.0~7.0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然后加入中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置于水浴中于45~55℃酶解3~5小时,得酶解液;2)将步骤1)所...
沈生荣于海宁林秋生
文献传递
三种菱壳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生物活性被引量:7
2013年
对三种菱壳进行乙醇提取并分级分离获得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分析其多酚、黄酮和皂苷含量,并利用DPPH和Fe3+还原力体系评价抗氧化能力,MTT法考察体外抑癌活性。不同极性部位对比表明,乙酸乙酯相的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氯仿相的皂苷含量最高;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具有较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3+还原力;乙酸乙酯相和氯仿相均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前者优于后者。不同菱壳对比发现,四角菱壳的多酚含量最高,无角菱壳的黄酮和皂苷含量最高;四角菱壳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无角菱壳的抑癌活性最强。
林秋生陈莹于海宁沈钰珍曾思敏沈生荣
关键词:活性成分抗氧化抗癌
一种杨梅核仁油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梅核仁油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杨梅核仁粉碎后加入pH7.0-8.0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在150~250W频率下超声波处理;然后再加入中性蛋白酶,置于水浴中于45-55℃酶解3-5小...
沈生荣于海宁林秋生严人
提取栝楼籽油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栝楼籽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栝楼籽粉碎后,加入pH6.0~7.0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然后加入中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置于水浴中于45~55℃酶解3~5小时,得酶解液;2)将步骤1)所...
沈生荣于海宁林秋生
辅酶Q_9对人类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2012年
目的:研究辅酶Q9对人类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构建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氧化损伤模型,研究辅酶Q9对HUVEC细胞氧化损伤的预防、修复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质量浓度为100μg/mL的辅酶Q9对由H2O2诱导的HUVEC细胞的氧化损伤有预防和修复功能。抑制HUVEC细胞中ROS、MDA的增加是作用机制之一;同时,辅酶Q9预处理可有效减少H2O2对SOD酶的损伤,但对已损伤的SOD酶无修复作用。结论:辅酶Q9对H2O2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和修复功能。
于海宁楼肃文马颀林秋生沈生荣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