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为拉德布鲁赫公式辩护被引量:6
- 2007年
- 在行将结束的这个世纪里,德国法院曾两次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处理过去的法治崩塌所带来的司法困境:一次是在1945年纳粹政权垮台之后,另一次则是在198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解体之后。在这两种情况下,法院都必须回答下述问题:某事违背了正义和法治的基本原则,但根据已经瓦解的法律体系中的实证法却是合法有效的,现在,我们是否仍应视之为合法有效?
- 罗伯特·阿列克西林海
- 关键词:法治法院合法实证法
- 以德治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
- 2015年
-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生产关系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与之相随,中国社会也经历着一次现代化转型的过程:工业化和城市化,改变了传统社会的城乡结构和人口构成,催生了一些新兴的阶层和社会群体;而信息革命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林海
- 关键词:社会建设法治移动通信技术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
- 法律的正义性价值——从富勒的两则虚拟案例谈起被引量:4
- 2007年
- 《斯派伦辛探险者案件》与"怨毒告密者难题"是美国著名法学家富勒设计的两个虚拟案件,他试图以此来说明法与不法的界限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本文从法律及其正义价值的论辩性角度来推理这两个案例,抓住其中的"极端性"因素,进而分析富勒提出其著名的"法律的内在道德"理论的条件,并尝试着更深入地解读富勒的"程序自然法"理论的学术内涵。
- 林海
- 哈富论战、拉德布鲁赫公式及纳粹法制迷案——从历史视角透析理论问题被引量:6
- 2008年
- 五十年前的哈富论战不仅活跃了当时的学术环境,也为法哲学领域留下了许多值得反复推敲的理论难题,而其中关于纳粹统治下的司法疑难问题的讨论,多年来常常引起许多涉及范围甚广的争议。本文就是试图立足于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出发,考察哈富论战中相关的理论问题,对以"告密者案件"为代表的纳粹法制迷案进行更加细致的梳理,进而对哈特、富勒与拉德布鲁赫的学说背景加以重述,澄清有关的历史观念问题,并据此对相关理论问题的属性进行一些分析。
- 林海
- 死刑存废的民意冲突及其制度实现方式——以美国法视角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只要未能从立法上根本废除死刑制度,死刑政策终究会成为一个价值选择问题;而如何应对相对主义带来的挑战,则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立法者与裁判者很容易被集体无意识所裹挟着,难以抉择。美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清楚地表明,无论是裁判活动还是立法活动不能只是民意的重复与汇总。这对于理解中国语境下的司法与民意的关系问题,显然有他山之玉的价值。
- 曾日红林海
- 关键词:死刑民意人权报应刑
- “哈富论战”的规则观与法治径路争议——自“告密者案件”而始的理论回溯被引量:1
- 2008年
- 五十年前发生的"哈富论战"在法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但也留下了许多至今未解的疑难,"告密者案件"就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从哈特与富勒对"告密者案件"的不同见解切入,分析了他们各自的立场,并通过探讨引起他们争议的拉德布鲁赫的理论,尝试揭示其在理论与史实两方面的真相,进而剖析这一焦点案件背后隐含的理论意义,以此对论战各方在相关问题上的思路作一梳理。
- 林海
- 关键词:法治
- 程序公正:依法行政的积极追求被引量:1
- 2010年
-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讲话中,温家宝总理指出:“政府不仅要按照法定权限办事,还要按照法定程序办事。没有程序的民主,就没有实质的民主;没有程序的公正,就很难保证实体公正和结果公正。当前重权限、轻程序的问题比较突出,许多损害、侵犯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往往是不按程序办事或程序不规范造成的。”自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来,
- 林海
- 关键词:依法行政工作程序公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法定权限结果公正实体公正
- 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与法律调整机制的转型被引量:3
- 2010年
- 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全球化之影响的加大,日益在我国凸现出来。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化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重点考察了其中存在的、与法律及法治原则相关的问题。文章从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问题的启示出发,对如何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实现法律调整机制的转型,进而确立社会运行的法治原则进行了讨论。
- 林海
-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调整法治
- 区域立法的程序价值、特征与创新原则被引量:2
- 2021年
- 本文认为,区域立法作为国家法治结构和立法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客观存在的价值是具有程序性意义的。基于区域立法现象产生的客观时空要素与事项内容等方面的特定性,分析与理解其具有的程序价值和特征,不仅对于区域立法的具体实践,而且对于推动区域间立法协调和完善国家法治建构的总体制度框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区域立法程序问题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推进立法体系和实践的制度创新探索,也具有指导参考的作用。
- 林海
- “法律消亡”与“法律连续性”的理论关联——论富勒支持帕舒卡尼斯的原由及其限度被引量:1
- 2012年
- 由于历史原因,以帕舒卡尼斯为代表的苏联早期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并不为我们真正熟悉和了解,对其论证"法律消亡"而建立的"法律的商品交换理论"也有许多误解。通过分析西方学者对其思想进行的批判,以及比较其与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联系与差异,我们发现其从商品社会的交换关系切入,研究和分析作为法律的规范形式之现实意义及商品关系与法律关系的重要联系,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启示。而在对具有普遍性的法律概念的理解上,帕舒卡尼斯的很多观点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并且与富勒等人的西方法学思想可以产生关联,分享不少共识。但帕舒卡尼斯在"资产阶级法律必然消亡"的论述目标上,构成了与西方法学意识形态的本质区别,并由此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立场提供了智识支持。
- 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