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彬彬

作品数:21 被引量:14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学成
  • 16篇化学成分
  • 14篇化学成分研究
  • 7篇木棉
  • 3篇种子
  • 2篇药物
  • 2篇药效
  • 2篇药效学
  • 2篇治疗2型糖尿...
  • 2篇溶剂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天然药
  • 2篇天然药物
  • 2篇总酚
  • 2篇鸢尾
  • 2篇曼陀罗
  • 2篇化合物
  • 2篇黄酮
  • 2篇极性溶剂

机构

  • 16篇中国药科大学
  • 5篇安徽中医学院
  • 3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0篇林彬彬
  • 16篇王国凯
  • 13篇秦民坚
  • 3篇刘劲松
  • 3篇刘欣欣
  • 3篇洪俊丽
  • 3篇李建文
  • 3篇王刚
  • 2篇王琦
  • 2篇刘保林
  • 2篇谢国勇
  • 2篇吴刚
  • 2篇李红艳
  • 2篇秦晓颖
  • 1篇刘吉开
  • 1篇王飞
  • 1篇方成武
  • 1篇刘守金
  • 1篇申亚军
  • 1篇朱侃

传媒

  • 5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江苏省植物学...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药材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苞鸢尾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大苞鸢尾(Iris bungei Maxim.)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渗漉方法提取,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用重结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纯化,并通过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林彬彬王国凯郑媛媛秦民坚
关键词:化学成分
木棉叶总酚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棉叶总酚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提取物可以预防或治疗2型糖尿病。其特征是该提取物是从木棉的叶中用极性溶剂提取,浓缩干燥得到。药效学试验证明木棉叶总酚提取物具有预防或治疗2型糖尿病的功效...
秦民坚王国凯刘保林刘欣欣吴刚林彬彬洪俊丽王琦秦晓颖
南苜蓿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研究南苜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反复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南苜蓿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4)、木犀草素(5)、异芒柄花素(6)、异甘草素(7)、刺囊酸-3-O-[O-α-L-鼠李糖-(1→2)-α-L-阿拉伯糖苷](8)、香豆雌酚(9)、腺嘌呤(10)、黄嘌呤(11)、正三十九烷醇(12)、胡萝卜苷(13)、β-谷甾醇(14)。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得,其中化合物3、4、6、8、10、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晏小云殷晓静王国凯洪俊丽林彬彬秦民坚
关键词:芹菜素
木棉叶总酚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棉叶总酚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提取物可以预防或治疗2型糖尿病。其特征是该提取物是从木棉的叶中用极性溶剂提取,浓缩干燥得到。药效学试验证明木棉叶总酚提取物具有预防或治疗2型糖尿病的功效...
秦民坚王国凯刘保林刘欣欣吴刚林彬彬洪俊丽王琦秦晓颖
文献传递
野鸢尾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利用各种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对野鸢尾(Iris dichotoma Pall.)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茶叶花宁(apocynin,1)、豆甾醇(stigmasterol,2)、5,3′,4′-三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5,3′,4′-trimethoxy-6,7-methylenedioxyisoflavone,3)、尼鸢尾黄素(nigricin,4)、德鸢尾苷元(irilone,5)、鸢尾苷元(tectorigenin,6)、胡萝卜苷(daucosterol,7)、反式白黎芦醇(resveratrol,8)、草夹竹桃苷(androsin,9)、野鸢尾苷(iridin,10)、鸢尾苷(tectoridin,11)。除化合物6和11外,其余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下部分中分离得到。
尉玉玲林彬彬王国凯秦民坚
关键词:白射干异黄酮化学成分
木棉叶酚性成分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采用硅胶、MCI和Sephadex LH-20层析方法对木棉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鉴定了12个酚性化合物,分别为芒果苷(1)、东莨菪内酯(2)、滨蒿内酯(3)、原儿茶酸(4)、七叶内酯(5)、柠檬油素(6)、龙胆酸(7)、东莨菪苷(8)、七叶苷(9)、丁香酸葡萄糖苷(10)、槲皮素(11)和木犀草素-4'-葡萄糖苷(12)。除化合物1和11,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王国凯林彬彬刘欣欣申亚军秦民坚
关键词:酚性化合物
荔枝草全草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荔枝草(Salviap lebeiaR.Br.)为唇形科(Lamiaceae)鼠尾草属(Salvia Linn.)植物,别名为蛤蟆草、雪见草和癞蛤蟆草等,其味苦、辛,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和凉血止血的作用。作为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曾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
刘慧清王国凯林彬彬黄珺秦民坚
关键词:荔枝草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
木棉叶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木棉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对木棉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MS、NMR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亚油酸(1)、棕榈酸(2)、desmoic acid(3)、月桂酸(4)、壬酸甲酯(5)、正十五烷酸(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除化合物7,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王国凯林彬彬秦民坚
关键词:化学成分
鸢尾叶的化学成分被引量:12
2011年
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主产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根茎作为"川射干"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的功效,被收载入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有关鸢尾药用部位(根茎)化学成分的相关研究较多,其中异黄酮类成分为其主要有效成分[1-2],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和雌激素样作用等[3-4]。
马雨涵林彬彬刘慧秦民坚
关键词:鸢尾化学成分黄酮类
黄药子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研究黄药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正二十酸单甘油酯(2),1,7-b/s-(4-hydroxyphenyl)-1E,4E,6E—heptatfien-3-one(3),山蓊酸(4),去甲基山药素Ⅳ(5),2,3,-二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6),黄药子素B(7),黄药子素D(8),阿魏酸二十二酯(9),7-如一(4-hydroxyphenyl)-4E,6E—heptadien-3-one(10),5,3’,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11),3,4’,5-三羟基-3’-甲氧基联苄(12),原儿茶酸(13),腺苷(14)。结论:化合物2—4,6,9,10,12,1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王刚林彬彬刘劲松王国凯王飞刘吉开
关键词:黄药子化学成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