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满
- 作品数:95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一种多逆变器电磁供暖系统及其输出功率预测控制方法
- 一种多逆变器电磁供暖系统及其输出功率预测控制方法,其中多逆变器电磁供暖系统的主电路包括供电、整流、滤波、逆变单元,供电单元采用单相结构,整流单元将市电变换为脉动直流电,再通过滤波将脉动直流电变换为较为平直的直流电,多逆变...
- 王兴贵李锦键王海亮徐逸扬薛晟王琢玲李晓英郭永吉郭群杨维满
- 基于微源最大输出功率的串联型微电网功率协调方法
- 基于微源最大输出功率的串联型微电网功率协调方法,将微源的最大出力作为优化调度首先考虑的因素,构造与各微源最大输出功率成正比的功率分配系数,考虑到微源逆变器的超调状况,对出力能力偏大的微源的输出功率进行修正,结合载波变幅移...
- 王兴贵李世洁张津京杨维满李晓英郭群
- 孤岛模式下串联型微电网逆变系统动态建模被引量:18
- 2014年
- 针对目前H桥逆变单元串联系统中传统线性控制器设计缺乏数学模型支持,闭环控制作用下系统稳定性也难以进行分析的问题,以孤岛模式下3单元串联型微电网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逆变系统的动态模型。首先介绍了串联型微电网的拓扑结构与逆变系统的等效模型;其次建立了逆变系统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与小信号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等效电路模型及主要传递函数;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及串联型微电网模拟实验平台进行了串联逆变系统动态行为分析。结果表明:直流侧他控型电流源输出及控制输入变化量与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之间呈线性关系,且仍满足各单元相互叠加的关系;仿真运行模型、实验电路输出的动态特性均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由此表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 王兴贵杨维满
- 关键词:H桥小信号孤岛
- 孤岛模式下串联型微电网中逆变环节的建模及控制
- 2014年
- 首先给出了串联型微网结构及逆变环节等效模型;其次,通过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逆变环节的大信号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传递函数;最后,基于该模型设计了系统控制器(电压外环准比例谐振(QPR)控制、电流内环比例控制)参数设计。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和控制器设计的正确性。
- 杨维满王兴贵李晓英
- 关键词:孤岛微网
- 电动汽车充电站三相电压自动平衡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 电动汽车充电站三相电压自动平衡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主电路采用三相四线制网络,换相装置由三组双向晶闸管组成;三组双向晶闸管并联之后从电网引出,作为充电桩的一端,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中性线直接引出,作为充电桩的另一端;控制电路由...
- 王兴贵苟向峰李锦键高敬更郭群李晓英杨维满
- 文献传递
- 孤岛模式下串联型微电网稳定控制与分析
- 微电网是一种在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型发配电系统,具有可再生能源渗透率高、运行方式灵活、输出电能质量高等主要特征。它能够实现大量分布式发电系统输出能量的协调分配与统一管理,是今后智能电网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 杨维满
- 关键词:孤岛模式混合储能系统微电网稳定控制
- 基于轻量级Shuffle-SimAM网络级联H桥变流器故障诊断方法
- 基于轻量级Shuffle‑SimAM网络级联H桥变流器故障诊断方法,针对级联H桥多电平变流器不同功率器件故障特征相似度高、传统故障诊断特征提取不全和分类器选取困难问题,将深度可分离卷积引入ShuffleNet,建立并行网...
- 杨维满顾剑锋刘文生王兴贵薛晟王琢玲魏祥林郭永吉王成祥
- 基于OBE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被引量:23
- 2018年
- 针对目前课程导向教育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不足等弊端,本文结合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探索性的改进方案。
- 李晓英王兴贵杨维满
-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工程教育
- 基于GBDT的串联结构微电网与电网交互稳定性评估被引量:4
- 2021年
- 针对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中,微源投切对微电网与电网交互稳定性影响机理复杂,传统方法建模困难且无法及时决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模型的交互稳定性评估方法.首先提出微源投切特征函数的构造方法,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取采用载波移相SPWM调制的串联结构系统中特有的投切微源位置特征,同时具有降低特征维数、提高模型效率、通过简单拟合使模型具备迁移能力的优势;其次将交互稳定性评估视为多分类任务,且对其中较不稳定样本进行谐振频段预测,从而可针对不同投切工况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在验证集和新建测试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特征提取方法正确、有效,可为类似串联结构系统在电能质量分析、优化运行等方面提供方法参考;所建模型泛化能力强且具有实用性,可为并网运行系统稳定性在线分析及决策提供新思路.
- 张津京王兴贵宋汶秦杨维满
- 关键词:特征提取
- RFID和WSNs技术在机器人协同定位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针对常用定位技术难以满足移动机器人协同定位精度高、实时性强的要求,提出了射频识别(RFID)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混合定位技术。采用有源RFID定位技术,参考身份标识ID对应的电子标签在未知环境中的位置坐标,利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结合改进的极大似然估计算法确定出单个机器人的位置坐标。基于WSNs技术,确定出父节点机器人与预协作子机器人之间的相对方向和距离信息。给出了机器人自身绝对位置和协作机器人之间相对定位的算法,并通过实际电路和程序设计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取,可解决多机器人可协同定位的范围小,精度低,实时性差等问题。
- 潘峥嵘杨维满朱翔张宁
-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无线传感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