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炜琳
- 作品数:13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6
- 2017年
-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为临床常见病,早期切除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而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得到了明显提高,相关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也在广泛开展之中,诸如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multi-bandmueosectomy,MBM)、ESD等。本研究对我院近几年开展的MBM和ESD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旨在评价两者在治疗早期食管癌方面的临床价值。
- 苏虹陈进忠刘明杨炜琳雷天霞庄惠军李秀梅苏雪芬廖素珠潘丽云李世群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微创治疗技术早期食管癌疗效分析食管黏膜上皮黏膜切除术
- 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文方便选取了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入院经过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的45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及随访。结果 45例患者全部成功进行病灶切除。鳞状细胞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4例,鳞状细胞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30例,原位癌6例,黏膜内癌5例。术后出血1例,占2.2%,经胃镜下止血成功;术后出现食管狭窄2例,占4.4%,经胃镜下扩张术后狭窄得到缓解;3例出现复发及残留,复发残留率6.7%。结论多环粘膜切除术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简单、有效的方法。
- 杨炜琳陈进忠刘明苏虹李秀梅
-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
- 内镜治疗50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病人的疗效观察
- 目的:通过对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病例进行随访,评价其治疗效果。
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50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病例进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 杨炜琳
- 关键词: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 文献传递
- 经口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0例报道
-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研究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经过临床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成功接受PO...
- 刘明廖素珠李世群潘丽云陈进忠苏虹张志阳杨炜琳薛增富吴秋丽苏雪芬李秀梅
-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肌层切开术微创治疗疗效评价
- 内镜下结肠支架置入术治疗52例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疗效观察
- 杨炜琳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1例初步经验及体会
- 目的:总结经口内镜下食管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31例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初步经验和应用体会.方法:总结我们自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经过...
- 刘明陈进忠苏虹张志阳杨炜琳薛增富栗华郑建玮林冠霞章金艳史美娜徐桂华庄慧军苏雪芬李秀梅廖素珠李世群潘丽云
-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
- 早期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的内镜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早期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EBSCC)的内镜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发现并行ESD治疗的早期EBSCC患者32例(EBSCC组),纳入同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普通典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ESCC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内镜特征、治疗结果及生存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年龄(P=0.746)、性别(P=0.506)、肿瘤大小(P=0.423)和肿瘤浸润深度(P=0.91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肿瘤均好发于食管中段,内镜下分型以0-Ⅱb型为主,所有病灶表面黏膜均粗糙和/或糜烂,放大内镜观察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袢(IPCL),以B1型为主,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SCC组较ESCC组病灶表面白斑出现的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25%和26.04%,χ^(2)=9.88,P=0.002)。碘液染色:EBSCC组有17例(53.12%)为不染或淡染,15例(46.88%)有斑驳状不染改变(即碘不染区域中可见岛状染色斑点或者深染斑点);ESCC组有72例(75.00%)为不染或淡染,24例(25.00%)有斑驳状不染改变,两组患者碘液染色后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P=0.020)。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75%和96.88%,χ^(2)=0.62,P=0.429)。结论早期EBSCC内镜下表现不一致,病灶表面白斑、碘液染色后呈斑驳状不染改变和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观察到B型血管,提示可能存在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成分。早期治疗EBSCC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 庄惠军陈进忠苏虹王海星雷天霞吴建海杨炜琳郑永胜陈金海许国幸张宏斌谢逸林
- 关键词: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内镜特征生存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放大内镜窄带光成像联合内镜超声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性分析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评估放大内镜窄带光成像(ME-NBI)、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及两者联合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普通白光胃镜检查且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的105例患者(105处病灶),通过ME-NBI和EUS评估病灶浸润深度,依据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E-NBI、EUS及两者联合判断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性。结果ME-NBI判断病变浸润至黏膜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的准确率分别为87.3%(69/79)和84.6%(22/26),总体准确率86.7%(91/1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5%(69/73)和68.8%(22/32)。EUS判断同样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85.9%(67/78)和77.8%(21/27),总体准确率83.8%(88/1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8%(67/73)和65.6%(21/32)。EUS和ME-NBI二者皆提示病变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固有层的准确率为91.7%(67/73),而两种方法任一方法判断浸润深度≥黏膜肌层时,只有18.2%(6/33)的病变位于黏膜上皮层/固有层(Kappa=0.978,P=0.000)。结论ME-NBI、EUS对于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都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而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准确性,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 郑永胜雷天霞杨炜琳庄惠军吴建海苏虹陈进忠王海星
-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大胃镜内镜超声检查
- 下咽癌行早期胃镜检查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下咽癌患者早期行胃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231例下咽癌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下咽癌患者和伴同时性食管癌(包括早期食管癌和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以及胃镜检查与全身PET-CT检查的同时性食管癌和同时性早期食管癌检出率。结果下咽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为38.96%(90/231)。伴同时性食管癌62例,五年生存率为27.42%(17/62);不伴同时性食管癌169例,五年生存率为43.20%(73/169)(χ^(2)=4.747,P=0.029)。伴同时性早期食管癌患者49例,五年生存率为30.69%(17/49);伴同时性进展期食管癌患者13例,无一例生存期达到五年,与伴同时性早期食管癌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同时性食管癌胃镜检查检出率为26.84%(62/231),其中早期食管癌检出率为21.21%(49/231);同时性食管癌全身PET-CT检查检出率为14.29%(33/231)(χ^(2)=11.14,P<0.01),其中早期食管癌检出率为8.66%(20/231)(χ^(2)=14.328,P<0.01)。结论下咽癌伴同时性食管癌风险高,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下咽癌患者早期行胃镜检查,可以显著提高同时性食管癌的检出率,有助于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庄惠军陈进忠姚礼庆苏虹王海星雷天霞杨炜琳吴建海郑永胜陈金海许国幸谢逸林
- 关键词:下咽肿瘤胃镜检查下咽癌
- 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活检结果为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行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ME-NBI)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门诊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148例,患者均行ME-NBI、靶向活检病理检查、内镜超声、腹部增强CT等检查及ESD治疗。以ESD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E-NBI、ME-NBI指导下靶向活检的癌性病变检出率。结果ME-NBI、ME-NBI指导下靶向活检的癌性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2.84%(19/148)和11.49%(17/148),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活检、ME-NBI、ME-NBI指导下靶向活检的癌性病变漏诊率分别为13.51%(20/148)、0.68%(1/148)和2.03%(3/148),常规活检与ME-NBI、靶向活检的漏诊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E-NBI与靶向活检漏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检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行ME-NBI能够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 庄惠军沈许德陈进忠姚礼庆苏红雷天霞杨炜琳吴建海郑永胜陈金海王海星许国幸
-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活检漏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