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章
- 作品数:15 被引量:9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地下水位固体潮响应的地震异常被引量:17
- 1994年
- 本文从理论上讨论了承压井水位与含水层固体潮体应变的关系以及在非线性失稳状态井水位对固体潮响应的变化,重点讨论了其响应率与响应比的变化。对水位观测资料的计算分析表明,震前响应率有一些变化,响应比有一个背景值1,与理论是一致的,而且震前也存在一些变化,说明水位固体潮响应可以反映含水层岩石参数的变化。
- 陈建民杨林章张昭栋石荣会张继红
- 关键词:地震前兆固体潮地下水位
- 用分波理论值拟合处理固体潮汐
- <正>大量观测事实表明,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固体潮观测中的零漂曲线有着不正常的形态。震前发现阶变、弯形变化、脉冲突跳及潮汐成分中出现波形畸变等异常现象。但这些异常现象的幅度及频率范围有时与潮汐相近,因而很难识别,许多人对此...
- 何世海杨林章姜能高福旺
- 文献传递
- 精密引潮位计算机演绎展开研究
- 郗钦文侯天航杨林章
- 成功地解决了引潮位调和展开。最后得到一个包括日、月、行星以及地球形状影响的行星地球潮汐模型,其中日月潮波3070项。引潮位展开的新成果已被国际会议推荐用于高精度潮汐数据分析,国际上称为“Xi (郗)引潮位展开”,并获19...
- 关键词:
- 体应变潮汐观测资料信息提取与映震效果被引量:4
- 2003年
- 根据体应变观测资料的特点,研究了体应变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在时间域分析的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中,将潮汐因子、气压系数、非潮汐应变速率和加速度一并考虑,在资料处理结果中,这些参数可同时取得。分别用时间域分析方法和频率域分析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发现潮汐因子、气压系数、应变速率和加速度等参数在大同地震前均有大小不同、持续时间不等的异常,这些参数可作为物理意义明确的地震中短期预测的指标。
- 杨林章
- 关键词:映震效果体应变固体潮中短期预测地震预报气压系数
- 邢台地震与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
- 本文探讨了邢台地震对中国地震预报的影响,对40年来地震预报研究的主要科学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取得了多次有减灾实效的较成功的短临预报。
- 张国民李志雄杨林章
- 关键词:邢台地震地震预报短临预报
- 文献传递
- 重力固体潮观测资料处理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 定点重力观测资料中含有日、月引潮力引起的重力潮汐变化及构造应力场随时间变化引起地壳变形造成的重力线性及非线性应变变化.本文应用响应比理论,提出一并计算响应比、加载响应率、卸载响应率、时间滞后、线性变化速率及非线性变化加速...
- 杨林章
- 关键词:重力固体潮地震预测构造应力场地壳形变
- 文献传递
- 以地壳形变进行地震短期预测的理论方法研究
- 牛安福张晶贾民育杨林章孟国杰陆明永高福旺朱自强延旭东吉平
- 本成果利用地壳形变与地震活动性观测研究了:地震短期危险性分析方法,短期前兆识别方法及地震短期预测方法。依据半个月至半年内突变性变形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依据异常持续时间与幅度对地震震级拟合的误差为0.4级。拓展了...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壳形变地震活动性
- 地震大形势预测方法的预测效能与应用研究
- 2007年
- 采用地震非均匀度(GL值)预测方法,在震例回朔性检验研究、室内岩石破裂实验及GPS观测结果等三种途径对该方法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对中国大陆未来1~3年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和危险性预测工作。效能评价结果表明,地震非均匀度(GL值)可以较好地刻画岩石失稳前因破裂成核导致的声发射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状态变化,这种状态变化可能与强地震孕育进入末期、强地震即将发生有关。地震非均匀度时空扫描结果表明,未来1~3年中国大陆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将集中在青藏块体中北部及新疆南天山地区,上述区域在未来一个时期发生多次6.5级乃至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 李志雄陶本藻吴婷路鹏李圣强江在森杨林章泽仁志玛赵晓燕
- 关键词:地震大形势地震非均匀度
-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区域面膨胀现象被引量:2
- 2006年
- 利用GPS连续观测站资料研究了2001年11月14日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地震前的面膨胀现象。选取了震中周边6个GPS基准站的连续观测资料,计算了4个三角形的面应变,并分析了区域面膨胀的空间分布和时变特征,利用大尺度地面观测资料可能发现地震前存在的区域面(体)膨胀现象,或可将其作为判断失稳压临界状态前兆的依据。
- 杨林章张晶郗钦文
- 关键词:昆仑山口西地震GPS观测
- 引潮力与潮汐应力对强震触发的研究被引量:57
- 2007年
- 本文讨论了在构造应力水平达到岩石破裂临界值时引潮力、潮汐附加应力的动态变化与地震序列之间的关系,选用了中国大陆1970年以来7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分析了引潮力水平分量动态变化与强震发震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前震、主震及余震序列发震时刻的引潮力存在优势方向,多数地震发震时刻与选取时段引潮力水平分量的方位角相位比平均值仅为35%;对于构造复杂地区,结果显示引潮力水平分量的方位角不仅存在一个优势方向,还明显存在其他优势方向,可能与发震构造有关.根据1966~1976年中国九大地震震源机制解计算潮汐正应力和滑动方向的剪应力及其变化率,结果显示多数地震发震时刻潮汐剪应力接近最大值.
- 张晶郗钦文杨林章陈荣华王武星
- 关键词:引潮力潮汐应力触发地震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