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莉
- 作品数:16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形状记忆高分子智能膜对蔬菜感官和营养品质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本实验研究探讨冷藏条件下SMP对蔬菜感官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5种蔬菜按照容积比随机保存于风冷式冰箱的三个保鲜盒中:A盒覆PE保鲜膜密封、B盒覆SMP膜盖板密封、C盒覆调湿盖板。分别于冷藏后第5、10d,由6名实验人员对蔬菜进行视觉、手感、气味、喜爱程度、认为可食等感官指标评分;并测定VC、VB2和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尽管蔬菜感官品质随冷藏时间延长而下降(p<0.01),但和A、C盒相比,B盒蔬菜水分含量及各感官指标评分明显较高(p<0.05)。维生素分析结果显示,VC损失率受蔬菜品种、冷藏时间影响较大,品种和时间存在明显交互关系(p<0.01),但各维生素损失率在三个保鲜盒间未见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SMP膜能改善冷藏条件下蔬菜保水性能和感官品质,但未证明具有减少营养素损失的作用。
- 王竹门建华杨晓莉王国栋何梅杨月欣
- 关键词:蔬菜感官品质
- 冰箱冷藏条件下紫外灯照射对食物维生素的影响
- 2006年
- 为探讨冰箱冷藏条件下紫外灯照射对食物维生素的影响,选择4种果蔬类食物分别贮存于有无安装紫外灯(5瓦)的冰箱(5℃)内,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第3、7d取样测定维生素C、维生素B2和胡萝卜素,并计算各营养素的保留率(%)。冷藏后维生素C损失最为明显,有随冷藏时间延长损失增加的趋势(P<0.01),第7d保留率降至48.2%。紫外灯照射对维生素C和维生素B2没有显著影响,胡萝卜素损失有增加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d的冰箱冷藏过程中,紫外灯照射不显著加剧维生素的损失。
- 门建华王竹杨晓莉王国栋边立华周瑞华
- 关键词:冷藏维生素类紫外线营养评价
- 中国食物营养成分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 杨月欣王竹唐华澄涂晓明王光亚周瑞华潘兴昌何梅门建华杨晓莉边立华王国栋杨晶明沈湘冯悦红韩军花郑玉梅郭军石磊
- 食物营养成分数据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每一天,是百姓健康饮食、国家制定营养相关政策的基础性数据。然而目前现有的食物成分数据只停留在书籍版的表格阶段,远不能满足目前居民的膳食需求。针对这一现状该项目在国家科技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
- 关键词:
- 关键词:数据库
- 中国食物数据库的增补
- 1 研究背景食物成分数据是描述食物中营养素和非营养素含量的资料。它是制定国家有关食物政策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是了解人群的营养状况,评价膳食的营养质量,设计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所必不可少的依据,是指导广大人民群众合理选择食...
- 杨月欣石磊王竹边立华杨晓莉王国栋
- 文献传递
- 食物中抗性淀粉的含量分析被引量:19
- 2007年
- 对我国常见食品中可消化淀粉(DS)和抗性淀粉(RS)的含量进行分析,初步评价食品来源和加工方法对RS的影响。文中选择80种食物样品,依照AOAC 2002.2方法分析食物中DS和RS含量分析;并分析了不同直链淀粉比例、常规烹调加工方法下RS的含量。结果食物RS受来源和加工方法影响较大,豆类、生的薯类、饼干食品、含直链50%淀粉的玉米RS含量相对较高;淀粉中直链淀粉比例为50%时,RS含量较高;碾磨、蒸煮、膨化使RS含量降低,特殊工业加工的高RS产品蒸煮后RS不被破坏。
- 王竹李建文杨晓莉杨晶明杨月欣
- 关键词:食物抗性淀粉烹调加工
- 富碳水化合物食品血糖生成指数的体外回归模型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通过探讨富碳水化合物(CHO)食品营养组成及体外消化特性与体内血糖指数的关系,尝试建立体外回归模型。方法选择30种富CHO食品分析蛋白质、脂肪及CHO组成;在AOAC抗性淀粉测定的实验条件下,修改建立体外消化实验方法,测定淀粉在20min、120min、240min和16h的消化量以及不能消化的抗性淀粉含量;并采用国际标准方法完成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评估;通过逐步回归方法探讨各成分组成与GI关系。结果30种食品GI值分布为26~113,GI值高低与20min和120min内消化的淀粉量(S20、S120)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与抗性淀粉(RS)呈明显负相关(P<0.01)。将S120与葡萄糖含量相加定义为易利用糖(EAG),建立GI体外测试的回归方程为GI=39.65+1.008EAG-1.072RS。结论食品碳水化合物组成和体外消化实验有助于解释富碳水化合物食物体内血糖应答反应及预测GI值。
- 李建文王竹杨晓莉刘静杨月欣
- 关键词:淀粉体外测试血糖生成指数
- 膳食纤维分析方法合理应用的探讨——非淀粉多糖分析方法与酶重量法的比较
- 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是指聚合度>10的非α-葡聚糖, 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树胶、粘胶等其它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构成成分。NSP在小肠中不能消化,但却能...
- 杨晓莉李建文杨晶明王竹杨月欣
- 文献传递
-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总的、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和植物性食品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植物类食品及其制品中总的、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及各类植物性食品和含有植物性食品的混合食品不溶性膳食纤维的...
- 杨月欣杨晓莉唐华澄刘泰然阴文娅王莉莉栗红瑜于亚鹭薛颖边立华赵忠林王光亚
- 关键词:纤维食品
- 文献传递
- 烹调对蔬菜中烟酸含量的影响
- 本文对7种蔬菜5大类,采取6种烹调方法进行处理,研究了炒、炖、腌、焯、蒸、炸等方法对蔬菜内烟酸含量的影响,为合理烹调蔬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沈湘赵洪静杨晶明杨晓莉王国栋杨月欣
- 关键词:营养损失
- 文献传递
- 蔬菜维生素B_1、维生素B_2保留因子的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蔬菜、不同烹调方法间维生素B1、维生素B2保留因子(RF)的差异,探讨影响蔬菜维生素B1、维生素B2保留因子的因素。方法选取了常见的12种蔬菜,以炒、炖、炸、蒸、焯、盐腌的方法进行烹调,分别记录烹调前后的重量,采用GB/T5009.84-2003荧光法、GB/T5009.85-2003荧光法分别测定烹调前后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计算出相应的重量保留因子(保留率)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保留因子(保留率)。结果鲜豆类蔬菜,维生素B1的保留率大多在66%~75%之间,维生素B2的保留率在85%-90%之间。焯不论对于根茎类还是叶菜类都会造成维生素B1的较大损失,损失率为50%。对于叶菜类,焯同样会造成维生素B2较大损失,RF的均值为50,明显低于炒青菜(P〈0.05)。根茎类和茄果类蔬菜在炒的烹调方式下维生素B2的RF值在77-79之间。结论焯会造成较大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损失,炒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保留率较高;烹调方法、蔬菜的品种是影响维生素保留因子的重要因素。
- 赵洪静杨晓莉周瑞华杨月欣
- 关键词:维生素B1维生素B2烹调蔬菜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