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丽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神经元
  • 3篇下丘
  • 2篇下丘神经元
  • 2篇小鼠
  • 2篇小鼠下丘
  • 2篇小鼠下丘神经...
  • 1篇短纯音
  • 1篇声强
  • 1篇声压
  • 1篇声音
  • 1篇听反应
  • 1篇听皮层
  • 1篇皮层
  • 1篇功能性
  • 1篇包络
  • 1篇纯音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作者

  • 4篇杨晓丽
  • 3篇肖中举
  • 2篇王晓
  • 1篇张帆
  • 1篇杨尉国
  • 1篇王宁黔
  • 1篇柏林
  • 1篇谭晓东
  • 1篇丛文东
  • 1篇从文东

传媒

  • 2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声长对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强反应关系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声长(sound duration)对听神经元声音强度反应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通过给予双耳不同声长和声强的特征频率(characteristic frequency,CF)短纯音刺激,记录4-6周BALB/c小鼠下丘神经元听反应,并分别以动作电位发放数(spike counts,SC)和第一发放延时(first spike latency,FSL)为评价指标,分析比较声长对神经元的声强反应关系的影响。结果:共记录到35个神经元反应。以发放数为评价指标,这些神经元分别表现出34%单调、26%饱和、40%非单调3种声强反应。较之发放数,FSL能更好地反映声强和声强变化,并展示出同一规律的FSL-声强反应曲线:FSL随着声强的增大而缩短。在不同声长下,所有神经元发放数-声强曲线和FSL-声强曲线基本重合,但后者变异性小。结论:声长对小鼠下丘神经元强度反应关系无明显影响;相比发放数,FSL则能更准确地反映声强和声强变化。
杨晓丽从文东王晓肖中举
关键词:小鼠下丘
小鼠听觉中枢神经元强度-时间反应特性
时间编码作为感觉信息在中枢的编码方式不断得到肯定。动作电位产生时间,尤其是第一动作电位延时(first spike latency,FSL)由于其可能携带的大量感觉信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先后在视觉、体感、嗅觉、海马...
杨晓丽
关键词:神经元下丘听皮层
文献传递
确定声音激活通路功能性传导和传输的一种方法
2012年
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研究小鼠下丘中央核(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inferior colliculus,ICC)听觉神经元对不同频率纯音刺激反应的延时-幅度关系.对于同一个神经元,采用基于Pieron’s法则建立的一个新方程,可对所有单一频率下延时-幅度反应曲线进行很好的拟合,提示单一频率下延时-幅度反应曲线具有相似的曲度,而仅表现为同一坐标系下所处位置的差异.经标准化消除不同频率下延时-幅度反应曲线相对于神经元特征频率(characteristic frequency,CF)下延时-幅度反应曲线的位置差异后,所有曲线高度重合.ICC神经元对声刺激延时-幅度反应曲线曲度相似并可高度重合,反映了声音信号转化为生物电信号的物理法则.以神经元CF延时-幅度反应曲线为参照,不同频率下延时-幅度反应曲线横、纵轴趋于无限大时的纵、横坐标数值的差值(ΔL及ΔA)可用来描述其位置的相对差异.声音信号处理过程中,连接于同一神经元的神经纤维和突触可功能性地简化为单个"线路"(总和纤维的长度)和单个"接头"(总和突触的强度).在线路和接头上,分别完成信号的传输(transmission)和传导(transduction).因此,ΔL及ΔA可作为衡量一条声刺激激活通路功能性相对总和纤维长度及总和突触强度的指标.实验结果显示,对于不同的频率处理通路和不同的神经元其ΔL及ΔA不同,提示神经元不同的声反应是因声刺激激活的信号处理通路不同而造成的,而用于处理不同频率声刺激的通路也是不同的.
王宁黔柏林张帆谭晓东杨晓丽肖中举
关键词:听反应
小鼠下丘神经元对声音起始瞬时声压的时间反应特性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声音刺激与神经元第一发放延时之间的编码关系是否可通过所示方程来更好地表现出来。方法:在4~6周BALB/c小鼠下丘神经元上,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采用不同起始动态特征的纯音包络波对小鼠下丘神经元给予双耳声音刺激,并同时改变声刺激的3个实验控制参数:上升函数、上升时间(分别设为2,5,10,20,50,100 millisecond,ms)和稳态声压(阈值到90 decibel,dB),并记录对应于特定上升函数、上升时间和稳态声压时的第一动作电位发放延时。然后以特定的数理模型对单位神经元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确定声音起始瞬时声压与神经元第一发放延时之间的关系。结果:共记录到70个神经元反应。通过分析发现,推导出来的方程中的时间转换常数(T)和声压指数(K)是预测神经元第一发放延时的重要参数。结论:声音包络波的瞬时声压与小鼠下丘神经元第一发放延时良好的对应关系可通过此方程的两个常数预测出来。
丛文东杨晓丽王晓杨尉国肖中举
关键词:神经元下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