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疆
- 作品数:48 被引量:220H指数:9
-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广西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强化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认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误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53例误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多发于中老年男性,与高血压病马凡综合征相关,突发胸、腹部剧烈、持续疼痛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MRI、CTA、DSA检查是确诊的最佳方法,早期及时确诊,降低血压、心率是关键,手术患者预后好,生活质量较高。结论:本症临床表现多样,应加强对不典型症状的认识,强调全面细致查体与及时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减少误诊、漏诊。
- 杨新疆赵开亮麦泉云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诊
- 硫化氢在P38MAPK信号通路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目的 探讨硫化氢在p38MAPK信号通路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磷酸化P38、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设对照组(HSC加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二甲基亚砜(DMSO)组(对照组基础上...
- 徐霞李睿任嫱赵强杨新疆宋丽秀郑勇陈卫刚
-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72例分析
- 2005年
- 麦泉云杨新疆
- 关键词:院前急救死亡率
- 纳洛酮、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观察纳洛酮、醒脑静脉注射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37例伴有意识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纳洛酮+醒脑静)49例,单用纳洛酮组46例,单用醒脑静组42例。用药10d为1个疗程,对3组患者治疗后的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及10d、20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均优于纳洛酮组及醒脑静组(P<0.05或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脉注射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纳洛酮或醒脑静脉注射射液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 杨新疆赵开亮麦泉云
- 关键词:纳洛酮脑梗死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接诊方法的预后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接诊方法与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提高AMI抢救成功率。方法对该院急诊科2000~2010年出诊院前急救的AMI患者132例(观察组)和同期由家属或同事送来急诊救治的AMI患者136例(对照组)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死率为12.12%,低于对照组的22.79%(χ2=3.89,P<0.05)。结论不同接诊方法对AMI患者预后有差别,院前急救能降低AMI患者病死率。
- 麦泉云曾宇杨新疆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病死率
- LY294002在外源性H_2S预处理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 MTT法分别检测NaHS(H2S的供体)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增殖抑制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的有效浓度对HSC-T6凋亡的调节。结果低浓度(50μmol/L)的NaHS能够明显促进HSC-T6的增殖(F=955.949,P=0.000),LY294002可抑制HSC-T6的增殖,伴随药物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并诱导HSC-T6的凋亡,而二者联合应用诱导HSC-T6凋亡作用增强。结论 H2S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HSC-T6的增殖,但对肝星状细胞的凋亡抑制作用并不显著,H2S可协同LY294002共同诱导HSC-T6细胞的凋亡。
- 任嫱李睿赵强徐霞杨新疆陈卫刚郑勇
- 关键词:硫化氢细胞增殖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急救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 2012年
- 在急诊的临床实践中,使急诊科医师最感困难的是如何在众多急诊患者中识别潜在危及生命的因素,以减少漏诊和误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常常是复杂、易变的,医护人员仅凭临床经验和"直觉"对急诊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是不利于科学规范地开展医疗工作的,若医护人员能于早期即能对病情作出正确的评估与判断、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可极大地改善预后。
- 杨新疆
- 关键词:MEWS评分急诊急救危重症
- 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总结院前急救中气管内插管的重要性,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以来我院在院前急救中对216例急危重患者采取紧急性气管内插管等措施后对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影响。结果在院前急救中及时实施紧急气管内插管可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论提倡急诊科医护人员在院前急救中应适时行紧急气管内插管,提高急救质量。
- 杨新疆
- 关键词:院前急救气管插管
- 急诊心肺脑复苏20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的抢救措施与方法,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抢救心搏骤停患者20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分析急救措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206例心搏骤停患者中,初步复苏成功61例,最终复苏成功14例,复苏成功率分别为29.61%和6.8%。1995~2000年初步复苏成功率9.68%,最终复苏成功率0。2001~2004年初步复苏成功率37.74%,最终复苏成功率3.77%。2005~2010年初步复苏成功率38.46%,最终复苏成功率13.2%。结论: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抢救人员急救水平、抢救是否及时、抢救措施与方法是否正确、自主循环恢复后综合治疗措施是否得当、患者原发病是否可逆等因素相关。
- 麦泉云杨新疆曾宇赵开亮符兆亮彭于仑
-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急救成功率
- 纳洛酮不同用药方法治疗重度酒精中毒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纳洛酮不同用药方法治疗重度酒精中毒效果及其最佳用药剂量。方法将重度酒精中毒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各组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第一组(N1)一次性给予纳洛酮0.8mg静脉注射;第二组(N2)首次给予纳洛酮0.8mg静脉注射,后以0.4mg/h的速度持续静滴,直至清醒;第三组(N3)首次给予纳洛酮0.8mg静脉注射,然后每隔20min重复静脉注射0.4mg,直至清醒。结果N2、N3催醒时间比N1短(P<0.01),N3催醒时间比N2短(P<0.01)。结论重复给药是治疗重度酒精中毒最佳用药方法。
- 麦泉云赵开亮杨新疆曾宇符兆亮黄廷添
- 关键词:酒精中毒纳洛酮用药方法剂量效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