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之
-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合并心脏血管畸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被引量:3
- 2003年
- 对 8例心脏血管畸形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患者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 (RFCA) ,其中 2例合并布 加氏综合征 ,1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1例房间隔缺损 ,1例完全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2例Ebstein畸形 ,1例二尖瓣重度狭窄。这 8例SVT心内电图与普通病例相比基本相同 ,但因心脏或大血管畸形 ,故操作过程有其特殊性。结果 :上述 8例患者全部消融成功 ,其中SVT合并完全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者 2个月后心动过速复发 ,再次消融成功。对合并的心脏血管畸形除 1例Ebstein畸形和 1例完全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者未接受进一步治疗外 ,其余均根据适应证进行了相应手术 ,2例布 加氏综合征进行了球囊扩张术 ,1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1例房间隔缺损实施了Amplatzer伞闭术 ,1例Ebstein畸形行房化心室折叠术 ,1例二尖瓣重度狭窄患者行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结论 :合并心脏血管畸形的SVT进行RFCA安全、有效。
- 袁义强刘怀霖马业新王瑞敏孙运郭应先于力孙俊华杨庆之
- 关键词:合并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病变位置及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03年
- 总结 15 9例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且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 ,为探讨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病变位置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 (QTd)及校正QT离散度 (QTcd)的影响。结果 :冠脉狭窄≥ 70 %对QTd及QTcd影响明显 (P <0 .0 5 )而冠脉狭窄 <70 %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 ;冠脉病变所处位置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 ;介入治疗后QTd及QTcd明显变小 ,P <0 .0 5。结论 :冠脉病变所处位置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 ,病变严重程度及介入治疗对QTd及QTcd有明显影响。
- 袁义强刘怀霖马业新王瑞敏孙运于力杨庆之董建增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病变位置介入治疗QT离散度
- 布瑞得和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布瑞得和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7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布瑞得和甘露醇治疗组 47例 ,甘露醇对照组 2 9例。另外同时应用脑活素及维生素C等药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 6% ,显效率 72 3 % ;对照组总有效率68 9% ,显效率 41 4%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布瑞得和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 ,副作用少。
- 王瑞敏孙运杨庆之
- 关键词:甘露醇脑出血疗效
-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术
- 1998年
- 目的:探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特征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系统电生理检查(食道及心内程序刺激),并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对比分析其电生理机制及其特性。结果:本组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占25%,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占71.7%,所有病例均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首次成功率96.7%。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大多为折返机制,部分特殊类型具有特异的电生理特性,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折返机制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 李靖刘怀霖袁义强于力杨庆之
- 关键词: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
- 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位置及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
- 2004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位置及介入治疗对QTd及QTcd的影响。方法 :16 7例已行冠脉造影术且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 ,按如下进行分组 :(1)按病变狭窄程度分为 :①无狭窄组 ,冠脉造影示病变狭窄 <5 0 % ,33例 ;②轻度狭窄组 ,冠脉造影示病变狭窄≥ 5 0 %且 <70 % ,5 7例 ;③重度狭窄组 ,冠脉造影示病变狭窄≥ 70 % ,77例。 (2 )根据病变位置分为 :①前降支组 ,4 9例 ;②回旋支组 ,38例 ;③右冠脉组 ,4 7例。 (3)根据介入治疗分为 :①术前组 ,10 3例 ;②术后组 ,10 3例 ;③非介入治疗组 ,6 4例。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位置及介入治疗对QTd及QTcd的影响。结果 :冠脉狭窄≥ 70 %对QTd及QTcd影响明显 (P <0 .0 5 ) ,而冠脉狭窄 <70 %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冠脉病变所处位置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介入治疗前后QTd及QTcd变化明显 (P <0 .0 5 ) ,介入治疗术后与无狭窄组相比 ,QTd及QTcd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冠脉病变位置对QTd及QTcd无影响 。
- 袁义强刘怀霖马业新王瑞敏孙运于力郭应先赵玉洁杨庆之牛思泉孙俊华
-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心电图QT离散度
- 急诊介入治疗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急诊介入治疗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1例UAP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 :急诊介入治疗组 (4 3例 ) ;非急诊介入治疗组 (2 8例 )。均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观察 30天内心脏事件 (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再次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手术 )的发生情况 ,症状缓解时间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急诊介入治疗与非急诊介入治疗组比较 ,30天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症状缓解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手术的成功率及疗效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急诊介入治疗高危的UAP患者效果好 ,安全 ,并可缩短住院时间 。
- 袁义强刘怀霖马业新王瑞敏孙运于力郭应先孙俊华杨庆之牛思泉郭国勋李浩亮祖占霞
- 关键词:急诊介入治疗安全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进展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初探
- 2000年
- 进展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即使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亦难以改变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的趋势。近来,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进展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初步结果,现将我院完成1例该手术结果报告如下。
- 李靖袁义强刘怀霖杨庆之
- 关键词:双心室同步起搏疗效
- 无休止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急诊射频导管消融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探讨无休止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急诊射频导管消融(ERFCA)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11例IVT均在持续发作下完成血管穿刺及放置导管。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排除室上性心动过速,寻找IVT的最佳诱发条件,左心室IVT以在窦性心律下记录到蒲氏电位(P电位),且P电位落后希氏束≥10ms为消融靶点。右心室IVT采用起搏和激动顺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以起搏与IVT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ECG)完全一致为消融靶点。以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下反复程序刺激不再诱发IVT为消融终点。 结果:11例IVT术中证实起源于左心室后间隔5例,右心室流出道5例,右心室游离壁1例,ERFCA全部成功,无并发症。随访6~24个月无一例复发。 结论:无休止型IVT行ERFCA安全有效。
- 刘怀霖李靖袁义强于力吴艳霞陈玉珍杨庆之郭应先
- 关键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急诊射频导管消融
- 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新近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 (MI)患者新近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 ,将 34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磺脲类组 ,胰岛素组 ,二甲双胍类组 ,单纯饮食疗法组 ,分析各组治疗后新近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新近冠状动脉事件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为 :年龄 (增加 1岁危险率 1 0 2 )、吸烟 (危险率 1 36)、高血压病 (危险率 1 0 5)、LDL增高 (危险率 1 53)、HDL降低(危险率 1 72 )、使用磺脲类药物 (危险率 1 35)。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MI患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应选择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类药物治疗 ,严格控制血压 ,积极降低LDL ,提高HDL 。
- 于力刘怀霖裴瑞泽杨庆之
-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