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宏芹

作品数:21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3篇格奥尔格
  • 13篇奥尔
  • 4篇诗人
  • 4篇颂歌
  • 4篇《颂歌》
  • 3篇圈子
  • 3篇魔性
  • 3篇恶魔
  • 3篇恶魔性
  • 2篇德国文学
  • 2篇艺术
  • 2篇太阳神
  • 2篇为艺术而艺术
  • 2篇维吉尔
  • 2篇无意
  • 2篇无意识
  • 2篇席勒
  • 2篇先知
  • 2篇马拉美
  • 1篇修辞

机构

  • 20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0篇杨宏芹

传媒

  • 4篇杭州师范大学...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3篇国外文学
  • 2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外国美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牧歌发展之“源”与“流”——西方文学中的一个悠久的文学传统被引量:5
2013年
古希腊诗人忒奥克里图斯的11首田园诗(Idyllen)兼具拟曲性与隐喻性,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其基础上发展创作10首牧歌(Eklogen),独尊隐喻性,牧人隐喻诗人,牧歌成为一种"诗学反思"。文章把这些诗歌作为牧歌发展之"源",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了三大作品;以维吉尔为典范的意大利作家桑那扎罗在1504年出版的小说《阿卡狄亚》,"阿卡狄亚"隐喻现实并成为一个永恒的象征;以忒氏为典范的德国诗人格斯讷在1756年出版的《田园诗》,通过描写美化的田园风光为田园诗正名;德国诗人普拉滕在1834年出版的《牧歌与田园诗》,深化忒氏的丰富描写与维吉尔的"诗学反思",既是三段式发展的结束也是新起点。
杨宏芹
关键词:牧歌维吉尔
伊卡洛斯形象在19世纪的演变——以歌德笔下的欧福里翁-拜伦、波德莱尔与斯特凡·格奥尔格的几篇诗作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在古希腊神话里,伊卡洛斯由于不听父亲的劝告而飞得太高,翅膀被太阳融化,坠海而死。后人将他阐释成各种形象,如追求爱与美的诗人与爱人,追求自由的英雄、革命者、反叛者与乌托邦主义者。在19世纪,有三位大诗人——拜伦、波德莱尔、斯特凡·格奥尔格——续写了伊卡洛斯神话。献身希腊战场的英国诗人拜伦在歌德的《浮士德》里以欧福里翁的形象出现,是一个英雄伊卡洛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把追求美的现代诗人比作不幸坠落的伊卡洛斯,德国诗人格奥尔格则塑造了一个作为诗人-先知的伊卡洛斯,他是变革社会的精神领袖。格奥尔格对伊卡洛斯形象的塑造,成熟于他在伦敦漫游中与拜伦的神交、在巴黎参加马拉美主持的星期二聚会以及对波德莱尔诗歌的熟稔,这可视为一种"侨易"现象,同时也造就了格奥尔格的伊卡洛斯形象的独特性。身处不同时代、源自不同民族与国家的这三位诗人对伊卡洛斯的不同感悟与阐释,展现了伊卡洛斯形象在19世纪的一种"侨易"过程。
杨宏芹
关键词:拜伦波德莱尔
论斯特凡·格奥尔格的神圣战争观
2019年
德国诗人斯特凡·格奥尔格在一战前夕出版的诗集《联盟之星》中提出“神圣的战争”,一直被人误解为支持威廉二世发动战争的宣言。本文解读《联盟之星》里的两首诗以及格奥尔格在1917年创作的长诗《战争》,分析格奥尔格的“神圣的战争”的含义,认为他同时还预言了另一种神圣的拯救之战,即他和弟子们用诗歌创造新生活,这两种战争合在一起构成了格奥尔格的神圣战争观。格奥尔格的神圣战争观具有一种乌托邦性。
杨宏芹
关键词:神圣
格奥尔格融合诗与修辞的新构想
2020年
信奉“为艺术而艺术”的德国诗人格奥尔格在19世纪末提出融合诗与修辞的新构想,基于三点:一是建构自己的言说对象--格奥尔格圈子;二是把“为艺术而艺术”与修辞看成一种美育;三是重视身教。格奥尔格的这一想法,灵感来自马拉美,具体见于他创作的以亚历山大里亚诗人卡利马科斯和古希腊修辞教育家伊索克拉特这两个人名为标题的两首赞歌。
杨宏芹
关键词:马拉美修辞
当生命的夜幕降临……——克里斯托夫·彼得斯的《夜幕》
2004年
德国作家克里斯托夫·彼得斯(Christoph Peters)1966年出生于下莱茵州的卡尔卡,中学毕业后,曾在卡尔斯鲁厄的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1995—1999年在法兰克福机场担任过乘客检察员的职务,现作为自由作家居住在柏林。1999年彼得斯发表了处女作《城市、农村、河流》,以他独具特色的语言和诗情描绘了居住在城市、农村以及河边的人的生活和死亡,赢得了下莱茵州文学奖以及“视角”文学奖。2001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来来去去,偶尔停留》。
杨宏芹
关键词:小说象征手法
格奥尔格与法国象征主义被引量:1
2017年
德国诗人斯特凡·格奥尔格在1889-1892年的巴黎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不可低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追求"为艺术而艺术"、崇奉诗与美以及以马拉美为中心的志同道合者的聚会,都与他心底深处的渴求一致;但在吸收他们的新美学并内化的过程中,格奥尔格也推崇并继承了古希腊罗马传统中的诗人之为先知与民众之师的精神,由此彰显了自己的不同追求。马拉美是伟大的美的祭司,而格奥尔格既追求美诗,又是先知,但对他而言,诗人之为美的祭司是诗人之为诗人的根本,诗人的创作之于其先知使命具有本源意义。
杨宏芹
关键词:马拉美象征主义
诗人-王者与缪斯-圣礼——解析格奥尔格的《颂歌》之“突破”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将德国诗人斯特凡·格奥尔格的《颂歌》置于当时德国的政治和文学思潮发生转折的背景下加以考察,通过对"诗人-王者"和"缪斯-圣礼"两个诗学理念的分析,深入思考格奥尔格的文艺思想及其《颂歌》为代表的诗歌特征。
杨宏芹
关键词:格奥尔格《颂歌》威廉二世
“太阳神”的颂歌——格奥尔格的《颂歌》解读被引量:4
2009年
《颂歌》是德国著名诗人斯特凡·格奥尔格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关于这部诗集是不是欧洲文学传统意义上的"颂歌",西方学术界素有争议。本文通过对《颂歌》的文本分析,肯定它继承了欧洲颂歌的传统并有所发展。本文着重提出:这部《颂歌》所歌颂的对象是"太阳神",并且与世纪末德国的"太阳崇拜"思潮存在一定的联系。
杨宏芹
关键词:格奥尔格
试论“恶魔性”与莱维屈恩的音乐创作──关于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杨宏芹
关键词:浮士德集大成音乐创作作曲家
试论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DAS D(?)MONISCHE的意义
《浮士德博士,一位朋友讲述的德国作曲家阿德里安·莱维屈思的一生》(以下简称《浮士德博士》)是德国伟大作家托马斯·曼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创作的一系列艺术家小说(如《特里斯坦》、《托尼奥·克勒格尔》、《死于威尼斯》、...
杨宏芹
关键词:魔鬼无意识绝望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