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东
- 作品数:39 被引量:168H指数:9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云南省泸西县鼠类斑点热立克次体基因检测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泸西县鼠形动物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的状况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为斑点热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笼和鼠夹在云南省泸西县居民区和野外捕鼠,捕获的鼠进行分类鉴定并剖取脾脏。采用巢式PCR检测鼠脾脏中斑点热立克次体groEL基因,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对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较,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同源性及进化分析。结果在泸西县共捕获鼠193只。其中居民区64只,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129只,以大绒鼠和中华姬鼠为优势鼠种。鼠脾脏巢式PCR扩增,从野外大绒鼠中检测到1株groEL基因阳性标本(LX68),阳性率为0.52%。该阳性片段测序后在GenBANK库中经BLAST比较分析,与Rickettsia raoultii、Rickettsia rickettsii和Rickettsia sibirica相似性较高。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片段与斑点热劳氏立克次体株(GenBank:KJ41028850)、立氏立克次体株(GenBank:U96733)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株(GenBank:AY059014)在同一分支,同源关系非常近。结论该地区大绒鼠中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感染。
- 袁庆虹杨向东
- 关键词:斑点热立克次体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布鲁菌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 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布鲁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初步筛查方法。 方法 根据编码布鲁菌外膜蛋白omp10和omp31的碱基序列设计4对引物和对应探针,即omp10、omp10-1、omp31和omp31-1,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将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分别用于检测6个种类的19份已知生物型的标准布鲁菌株DNA、10份云南玉溪分离的布鲁菌株DNA和224份阴性对照菌株DNA,包括35份巴尔通体菌、103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中包括4份O∶3型和9份O∶9型)和86份杂菌,根据检测结果评价引物和探针的特异性。 结果 omp10、omp10-1可对19种标准布鲁菌株DNA进行扩增,omp10的起峰时间和扩增曲线优于omp10-1,且omp10不能扩增阴性布鲁菌株的DNA;omp31-1可对16种标准布鲁菌株DNA进行扩增;omp31不能扩增标准布鲁菌株DNA。omp10、omp10-1和omp31-1检测10份玉溪分离的布鲁菌株,DNA的平均循环(Ct)值分别为:19.87,、19.14、17.52。 结论 omp10特异性强,只对布鲁菌有特异性扩增,可用于布鲁菌的快速检测。
- 杜清春王鹏董珊珊姜海丁奕博杨向东
- 关键词:RT-PCR特异性
- 云南省2006-2017年恙虫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6-2017年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恙虫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2006-2017年的恙虫病疫情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及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恙虫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及疾病的地理、季节和人群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2年间云南省每年均有恙虫病病例发生,累积发病27 838例,死亡11例,年发病率在0.65/10万~13.36/10万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病死率为0.04%。全省16个州(市)均有恙虫病病例发生,129个县(市)中有118个报道过恙虫病病例,其中保山和临沧市发病数最多,占总发病数的41.94%,迪庆藏族自治州发病数最低。恙虫病每年的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高温多雨的8月,发病例数最多的为<5岁的农村儿童(占13.16%),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68.41%);男女性别比例为0.98∶1。结论云南省恙虫病高发,多发于8月,属夏秋型,以农民为主,<5岁的儿童居多,男女发病率差异不大。加强疫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提升基层医生恙虫病的诊断能力,增强野外作业时的防护和开展灭鼠灭螨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是防制该病的重要措施。
- 袁庆虹陈敏杨向东
- 关键词:恙虫病流行病学
- 云南省一起人间布病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风险评估
- 目的 通过对陆良县2013年1月发生的一起布鲁氏菌病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其流行规律,确定陆良县布病疫情流行程度,查找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出防控措施,为制定疫区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报告的...
- 杨向东唐欣然王跃兵朱凤琼于彬彬张青资素琼严桂莲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疫情
- 2010-2019年云南省人间炭疽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云南省人间炭疽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云南省人间炭疽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全省10年共报告炭疽病例94例,其中皮肤炭疽93例,占总数的98.94%,未分型1例;炭疽全年均有发病,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5~10月(80例,占85.10%);从性别构成比上看,男性70例,女性24例,男女发病比例为2.9∶1;炭疽病例最小发病年龄为1岁,最大发病年龄为92岁,以30~59岁发病最多(70例,占74.47%)。职业以农民发病最多(85例,占90.43%)。全省报告炭疽病例分布在8个州(市)的15个县(区),其中楚雄州报告病例数最多,其次昆明市、昭通市、文山州丽江市、大理州,主要疫区县为元谋县、鲁甸县、永胜县、禄劝县。结论云南省炭疽疫情稳中有降,发病呈现老疫区反复不断.农民为最主要的感染人群,需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以提高对炭疽的防病能力。继续加强畜牧兽医部门与卫生部门的合作,联合进行疫情的规范化处置。
- 彭海燕杨向东于彬彬袁庆虹杨富萍
- 关键词:炭疽
- 云南省炭疽疫源地调查及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炭疽疫源地的流行状况,评估疫情发生的风险,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3个不同类型的疫区县,对疫区县内2001~2012年所有病例和高危人群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病例回顾性调查、病例和高危人群感染状况调查、可疑污染环境调查等。结果共调查71例病例,含2例死亡病例。病例主要发生在6~9月,病例分布随年份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38±3)岁,以中青年农民为主。疫点主要分布在生产生活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偏远农村地区,疫区群众的炭疽健康知识知晓率仅为33.68%,剥食不明原因死亡动物的危险行为普遍存在。检测病例血清12份,抗体阳性率16.67%;高危人群血清53份,抗体阳性率1.89%。34份土样中未分离培养出炭疽芽孢杆菌。结论 3个疫区县代表了云南省不同的炭疽流行区域,疫源地较为活跃。全省炭疽疫情总体上稳中有降,但局部地区疫情依然较重,疫情点状暴发的风险较高。做好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加强健康教育等预防控制措施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 王跃兵杨向东杨发莲张青马海滨于彬彬彭海燕杨慧李志强
- 关键词:炭疽疫源地
- 布鲁菌分型研究进展
- 2024年
- 布鲁菌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病原菌之一,可引起人兽共患传染病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布鲁菌分型在布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分型技术主要有表型分型和基因分型。前者是传统的分型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后者是近年的研究重点。本文将近期国内外的布鲁菌分型方法做一综述,以供参考。
- 杨秋菊杨秋菊邵宗体杨向东于彬彬张青赵溯
- 关键词:布鲁菌基因分型
- 云南省泸西县啮齿动物携带立克次体调查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调查云南省泸西县啮齿动物携带恙虫病东方体、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的状况,了解该类病原体在当地自然界中的保存状况和基因特征。方法用鼠笼和鼠夹在云南省泸西县捕鼠,将捕获的动物种类鉴定后解剖取脾脏,活鼠取血。采用巢式PCR扩增脾脏的恙虫病东方体groEL基因,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的16S rRNA基因特异片段;测定PCR扩增阳性产物的DNA序列,对获得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IFA法检测鼠血清中恙虫病东方体IgG抗体。结果在泸西县共捕获啮齿动物10种225只。其中黄胸鼠36.89%(83/225)、大绒鼠35.11%(79/225)和中华姬鼠13.78%(31/225)为优势鼠种。获得鼠血清85份。鼠脾脏中检测到5株东方体groEL基因阳性标本,带毒鼠种为黄胸鼠2.41%(2/83)和大绒鼠3.80%(3/79)。同源性比较显示,这5株东方体的相似性在99.02%~100%之间,他们分别与GenBank中已知立克次体序列的相似性在98.75%~100%。系统发生树显示,5株OT与来自日本、泰国和中国安徽的菌株位于同一分支。3份16S rRNA阳性标本,其中1份埃立克体阳性,来源于大绒鼠;1份沃尔巴克氏体和1份巴尔通体阳性均来源于黄胸鼠。无形体均为阴性。埃立克体株序列比对显示与来自美国、中国和巴西的埃立克体基因同源性为98.0%~100%,并与分离自美国野外工作者皮肤的伊文氏埃立克体在同一分支。鼠血清恙虫病IgG抗体阳性7份,阳性率8.24%(7/85)。结论该地区存在以黄胸鼠和大绒鼠为主要宿主的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埃立克体、巴尔通体和沃尔巴克氏体在啮齿动物中也存在感染,需注意防控。
- 袁庆虹杨利圭田杰杨卫红周济华杨向东于彬彬罗德荣杨蛟
- 关键词:立克次体恙虫病啮齿动物
- 晚期梅毒树胶肿误诊为湿疹一例
- 2004年
- 杨发莲杨向东
- 关键词:晚期梅毒树胶肿误诊湿疹
- 云南不同生态环境地区人群弓形虫病现况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掌握不同生态环境地区人群弓形虫病感染状况,开展人兽共患病防控的生态健康研究。方法选择两个县市作为调查点,对高危职业人群和门诊疑似病例开展调查研究,定性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弓形虫Ig M抗体。结果两个调查点基本情况各不相同,是云南省不同生态环境地区的典型代表。共调查高危职业人群228人,门诊疑似病例61人。高危职业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宜良县1.59%,芒市5.88%,总阳性率3.51%。8例高危职业人群阳性病例职业为散养户、养殖合作社人员和乳制品加工人员。疑似病例血清抗体阳性率:宜良县9.68%,芒市16.67%,总阳性率13.11%。结论云南省不同生态环境地区的高危职业人群和疑似病例存在较高的弓形虫感染率,不同地区人群感染率不同。
- 王跃兵杨向东杨国荣李文贵杨仕标彭海燕于彬彬李志强Jeffrey GilbertFred Unger
- 关键词:弓形虫病血清抗体阳性率高危职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