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杨勇

杨勇

作品数:21 被引量:184H指数: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水稻
  • 3篇稻米
  • 3篇稻渔共作
  • 3篇淀粉
  • 3篇栽培
  • 3篇枯病
  • 3篇基因
  • 3篇共作
  • 2篇淀粉含量
  • 2篇冬小麦
  • 2篇性状
  • 2篇夜蛾
  • 2篇直链淀粉
  • 2篇直链淀粉含量
  • 2篇食味
  • 2篇食味品质
  • 2篇农业
  • 2篇晚播
  • 2篇晚播冬小麦
  • 2篇纹枯病

机构

  • 20篇扬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苏州市种子管...
  • 1篇江苏(武进)...

作者

  • 20篇杨勇
  • 5篇张洪程
  • 4篇刘巧泉
  • 4篇陈宗祥
  • 4篇杨益众
  • 4篇苏宏华
  • 4篇潘学彪
  • 3篇胡小军
  • 3篇戴其根
  • 3篇张昌泉
  • 2篇李钱峰
  • 2篇彭永欣
  • 2篇纪雪梅
  • 2篇谭彩霞
  • 2篇张亚芳
  • 2篇郭文善
  • 2篇霍中洋
  • 2篇杨海生
  • 2篇季慧敏
  • 2篇邹金城

传媒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研究
  • 1篇Journa...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垦殖与稻作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7
  • 1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2
  • 1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下游湿地农业及其发展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初步分析了长江下游湿地农业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性提出了该地区湿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对策以及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该地区湿地保护。
张洪程杨勇戴其根胡小军
关键词:长江下游湿地农业
水稻回交世代中两个抗纹枯病主效数量基因的鉴定与标记辅助选择被引量:26
2005年
对水稻品种特青与Lemont杂交组合的F2 单株无性系群体,进行 2年有重复的抗水稻纹枯病QTLs定位,在特青的第 9号染色体和Lemont的第 11号染色体上分别定位到了 1个主效抗纹枯病QTL,各自命名为qSB 9和qSB 11。从该F2 定位群体中,根据位点双侧标记带型,选取 2个位点均为感病等位基因纯合的 2个单株作为双感亲本,均为抗病等位基因纯合的 1个单株作为双抗亲本,分别与轮回亲本特青和Lemont进行回交。标记辅助选择始于BC2F1 及以后的各回交世代,并于BC2F1 和BC4F1 世代进行了病原菌人工接种鉴定。鉴定结果表明,qSB 9和qSB 11确实存在于原定位区间,各等位基因也在回交过程中被成功选择。BC3F2 采用秧田期大群体标记检测,从中选取符合要求的单株,分别混合得到特青背景下的双感纯合系, Lemont背景下的双感、双抗纯合系,将这些纯合系连同轮回亲本同时种植于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田和江苏里下河农科所试验田, 2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接种实验。结果表明: 1 )相同背景下的不同纯合系间在发病程度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不同纯合系的病情严重程度依次为:Lemont双感系>特青双感系>Lemont>特青 >Lemont双抗系; 2 )2个位点上的抗性等位基因qSB 9和qSB 11单独存在时,分别可减轻病级 1 2级左右,同时存在时可减轻病级 2级左右;
谭彩霞纪雪梅杨勇潘兴元左示敏张亚芳邹军煌陈宗祥朱立煌潘学彪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数量性状基因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两个抗水稻纹枯病主效数量基因的鉴定被引量:17
2004年
Through constructing the F-2 clonal population of an intercross,Teqing/Lemont,two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qSB-9 and qSB-11,contributing to sheath blight resistance were preliminarily detected.Furthermore,from the F-2 clonal population of Teqing/Lemont,a double-susceptible and two double-resistant clonal lines was selected as pure parents and were separately intercrossed and backcrossed to recurrent parents,Teqing and Lemont.In BC-1F-1,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was conducted and all backcrossed plants were inoculated by short toothpicks incubated with a strain,RH-9 of Rhizoctonia solani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resistance.In BC-2F-1,according to the similarity of integrative traits between backcrossed plants and their recurrent parents,we gathered BC-2F-2 seeds of some backcrosses.BC-2F-2 plants of coinciding requirement were selected through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seedling stage,and separately mixed as homozygous lines.Thus,double-susceptible lines in the background of Teqing,double-susceptible and double-resistant lines in the background of Lemont were developed.The results of the inoculation test suggested that method of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or sheath blight resistance with investigation of disease ratings in backcross generations can quickly check up the reliability of location of resistant QTL and confirm the QTL interval on chromosome.
谭彩霞张亚芳陈宗祥殷跃军纪雪梅杨勇潘学彪
关键词:纹枯病水稻病害抗性
稻渔共作复合生态模式下中华绒螯蟹生长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07年
在广泛调查长江下游地区稻渔共作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不同稻渔共作生态模式下中华绒螯蟹生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蟹苗放养主要以1龄蟹种与Ⅴ期幼蟹为主,体重绝对生长曲线均呈"S"形,1龄蟹种体重随体宽的增加呈指数式生长;1龄蟹种与Ⅴ期幼蟹的环境适应期分别约为1个月、2个月,增重最快期分别为9月、8月;河蟹放养规格不同时,其日增重与体重的增加随放养规格的提高而提高,Ⅴ期幼蟹的回捕率与产量比1龄蟹种分别高17.58%、13.20%;栽培植物为常优1号水稻时,Ⅴ期幼蟹的回捕率与商品蟹规格最高,分别为58.2%、72.5 g/只。蟹产量以种植水草为高;稻渔(蟹)共作各模式的纯收入差异显著,以"常优1号+1龄蟹种"模式为最高,达2.507万元/hm2。
杨凤萍霍中洋张洪程杨勇胡小军李世平耿士忠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纯收入
扬州地区棉蚜卵的发育动态及早春棉蚜的扩散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定点定期的调查方法,结合体视镜(舜宇SZ45-ST1)对各虫态拍照,研究了扬州地区棉蚜在越冬寄主木槿上的卵色变化、产卵历程以及次年的扩散迁移动态。结果表明,棉蚜的初产卵大多数为黑色,部分为翡翠色并且2d后转为黑色;12月末至1月初为棉蚜产卵盛期,3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为干母,4月初出现干雌,4月上中旬为无翅蚜,4月中旬出现有翅蚜并开始扩散。观察发现,不是所有的棉蚜都形成有翅蚜迁离冬寄生。研究结果为棉蚜的预测预报和早春棉蚜的治理进一步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丽丽顾桂香何玲玲苏宏华殷鸿洋季慧敏杨勇杨益众
关键词:棉蚜产卵扩散
江苏晚播冬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1998~2000年对江苏晚播冬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穴播栽培起到了提高生育前期积温及保墒蓄水的作用,使晚播小麦的出苗提前,加快了生育前期的出叶速度。与露地高产群体相比,其表现为茎蘖数急增速减、叶面积指数前高后低、干物质积累前多后少、籽粒灌浆强度前低后高、植株氮素吸收前多后少的趋势;花后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较低,产量潜力大,但籽粒蛋白质、干湿面筋含量、容重、降落值、沉淀值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短,评价值低。因此,在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而在淮南多雨地区,推广应用需慎重对待。
杨勇郭文善王少锋彭永欣
关键词:晚播冬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技术
稻渔共作水稻生育特点及产量形成研究被引量:24
2004年
以同期播种的常规栽培水稻为对照,研究稻渔共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动态、株型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渔共作具有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延长水稻生育期,增加群体各生育期生物量,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叶片的面积,延缓后期功能叶片衰老,增大茎秆粗度,促进根系发育及伸长节上须根发生等特点。但同时也表现出稻株基部节间长度增大,节间数增多,植株重心上移,后期根系活力降低等特征。在产量及其结构方面表现为茎蘖成穗率、穗粒数和结实率下降,粒重增加,若品种选择与栽培控制得当,可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并达到增产的目的。
杨勇张洪程胡小军戴其根张永江
关键词:稻渔共作水稻生育特点生育期成穗率
浅谈养蟹稻田药物的安全高效使用被引量:1
2004年
根据当前养蟹稻田水稻与河蟹病虫发生的特点及农渔共作复合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针对性提出养蟹稻田水稻与河蟹病虫防治中药物的使用原则,以期为稻苗养蟹这一生态模式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杨华杨勇夏士军
关键词:养蟹稻田病虫害药物
晚播冬小麦高产吸肥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3
2002年
在晚播条件下 ,对扬麦 1 0号吸肥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产量 7771 .2 0~ 93 1 1 .2 5 kg· hm- 2 范围内 ,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为 1 88.2 5~ 2 40 .45、48.1 5~ 5 4.1 5、86.70~ 1 69.5 0 kg· hm- 2 ,且氮、钾吸收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增加群体吸氮量 ,重点应增加开花至成熟阶段的积累量 ;增加吸钾量 ,应在增加花前积累量的基础上重点减少花后的钾素渗漏量 ;各阶段磷积累量与产量间的关系均未达显著水平。在晚播小麦适宜密度基础上提高中、后期追氮比例可提高成熟期群体氮、磷。
杨勇郭文善朱新开封超年彭永欣
关键词:晚播冬小麦养分吸收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软米品种品质性状的比较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具有较低直链淀粉含量(5%~12%)的优良食味软米在国内市场上广受消费者欢迎,然而不同软米品种间稻米品质表现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尚未明确。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类型软米理化品质的差异及其成因。【方法】选取了江苏地区具有显著品质差异的4个软米品种、2个糯稻品种和2个常规品种(均为粳稻品种)为对象,对其稻米理化品质和淀粉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软米品种南粳5055和南粳9108携带Wx^(mp)等位基因,而软米品种香软玉和武香粳113携带跟2个常规粳稻品种相同的Wx^(b)等位基因。品质分析表明,香软玉和武香粳113稻米较另两个软米品种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更低,籽粒胚乳透明度更差;4个软米类稻米胚乳淀粉粒内部存在明显的孔隙,并且稻米胚乳越不透明,孔隙越明显;较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食味表现更佳,这可能与低直链淀粉含量稻米具有更低的冷胶黏度、较大的崩解值和较小的消减值有关。淀粉精细结构测定表明,与常规粳稻米相比,软米的直链淀粉组分占比较低,而支链淀粉短链组分占比较高。【结论】目前江苏地区软米品种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和理化品质特性的差异,这为新型软米品种的培育和优异基因的克隆与利用提供依据。
史玉良杨勇李雪飞李钱峰黄李春张昌泉宋学堂刘巧泉
关键词:水稻软米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