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脾胃与中风证治琐谈被引量:2
- 1994年
- 脾胃与中风证治琐谈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50000)杨军【关键词】脾胃,中风,论治中风病因不外风、痰、瘀、火、气、虚六端,此六邪杂而相搏,可使脏腑虚损,气血逆乱于脑。自《内经》、《金匮要略》至今,临证常用醒脑开窍、平肝熄风、祛风通络、化痰通腑、益气...
- 杨军
- 关键词:脾胃论治中风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
- 中药透皮给药结合康复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3年
- 肩痛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笔者以中药透皮给药结合现代康复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来源于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患者,
- 王康锋杨军
- 关键词:中药透皮吸收
- 中药透皮给药结合康复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疗效观察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中药透皮给药结合康复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促通技术治疗,并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透皮给药,两组疗程均为15 d。疗程结束后进行肩关节功能及肩痛程度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功能疗效判定标准(JOA)评分肩关节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升高更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肩痛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透皮给药结合康复促通技术能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缓解肩部疼痛,是卒中后肩痛理想的治疗方法。
- 杨军王康锋
- 葶苈子治疗痰水病证的运用被引量:1
- 2008年
- 杨军
- 关键词:葶苈子痰饮
-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现状被引量:13
- 2010年
-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的发病率很高,其发生率在12%~74.1%。据临床表现.SHS可分3期:Ⅰ期表现为手部肿胀,色泽改变,肩、手部有疼痛性运动障碍:Ⅱ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减轻,肿胀和色泽改变部分减轻或完全消失,开始出现肌肉萎缩;
- 杨军王康峰
-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
- 张介宾对二陈汤的应用与发展
- 2003年
- 杨军丁元庆
- 关键词:二陈汤化裁张介宾
- 中药熏洗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60例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中药熏洗组(治疗组)30例和温水泡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促通技术康复训练。治疗10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偏瘫侧肩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结合促通技术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早期干预疗效尤为显著。
- 杨军孙灵芝
-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中药熏洗促通技术
- 从火热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与治疗被引量:50
- 2007年
-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被称为高血压通向脑血管病的桥梁。通过文献及临床研究发现,火热在CAS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火、痰、瘀、虚是本病主要的病理因素,常相互挟杂,胶结难愈,这一认识对传承刘完素“火热致中”理论有重要意义。采用清泻火热的葛根芩连汤为主组方干预CAS的火热证候,可取得初步疗效。
- 丁元庆屈静杨军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清热泻火法葛根芩连汤
- 息风康系列方药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息风康系列方药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 174例病人 ,随机分为息风康系列方药治疗组14 0例和西药尼莫地平对照组 3 4例。其中息风康治疗组中 ,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 ,针对不同病证分为 1号治疗组 3 7例 ,2号治疗组42例 ,3号治疗组 3 1例 ,转化治疗组 3 0例 ,分别应用息风康 1号、2号、3号流膏配以息风康胶囊。治疗 45d后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息风康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8.5 7%、10 0 .0 %、97.62 %、96.77%、10 0 .0 % ,西药对照组为 85 .2 9% ,经统计学处理 ,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0 .0 5 ) ;各组与对照组起效时间、症候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0 .0 0 1)。结论 应用息风康系列方药治疗中风病恢复期具有明显疗效。中风病恢复期病机复杂多端 ,不宜仅针对某一病因病机或局部病变采用单一治疗方法 ,应突出中医特色 ,根据病情演变及病机变化随时辨证施治。
- 曹晓岚孙西庆杨军相修平关新华
- 关键词:中风病中医药疗法
- 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96只成年SD雌性大鼠,采用脊髓切割损伤法制作右侧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将制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康复训练组、联合治疗组及模型组。于制模后第3天各组大鼠按既定方案给予相应干预,其中电针组、康复训练组分别给予电针督脉穴位或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组于康复训练后辅以电针刺激。每周均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于制模后第4周及第8周时每组分别取12只大鼠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法、PCR及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受损脊髓BDNF及TrkB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大鼠BBB评分、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其中电针组、康复训练组及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在制模后第4周、第8周时均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同时联合治疗组也显著优于电针组及康复训练组(P〈0.05);电针组及康复训练组的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督脉穴位联合康复训练治疗SCI大鼠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加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上调受损脊髓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有关。
- 李丽周霞杨军姚丽华马丽虹邱振刚
- 关键词:脊髓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电针疗法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