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道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光动力学治疗被引量:1
- 1996年
- 为探讨光动力学疗法对消化道癌术后局部复发癌的效果,对此类患者103例应用光动力学疗法。患者于照光前48~72小时静脉滴注HpD,每公斤体重5mg。激发光源采用氩离子泵浦染料激光器,波长630nm,输出功率密度200~400mW/cm2,能量密度200~250J/cm2,照射时间约10~15分钟。103名患者中,食管癌14例、贲门癌50例、胃癌33例、直肠癌6例。有效者74例,总有效率71.8%。肿瘤小于1cm者36例,34例有效,有效率94.4%。随访存活1年以上者36.9%,2年以上者18.4%,2例最长存活者已10年尚健在。
- 杨伯琴金懋林张维王燕蒙
- 关键词:光动力学疗法消化道癌消化道肿瘤复发
- 高低剂量格拉诺赛特预防消化系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观察格拉诺赛特 (GranocyterhG CSF)高低剂量预防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观察效果。方法 :用药参照原来白细胞下降的程度 ,在化疗后 48小时先给予格拉诺赛特 ,待白细胞正常用量减半 ,停药设对照周期观察。30例消化系癌在第一周期化疗后 ,白细胞 <4.0× 10 9/L时 ,对照给格拉诺赛特治疗用药升白 ,作为对照周期。于第二周期化疗结束后 48小时预防给药 ,每日皮下注射格拉诺赛特 10 0 μg ,用 3~ 5日后 ,当白细胞升至 >10 .0× 10 9/L ,剂量减半 ,再用 5~ 7日 ,总用药 10日。结果 :30例中 ,男性 13例 ,女性 17例。食管癌 1例 ,胃癌 12例 ,肠癌 9例 ,肝癌 3例 ,胰腺癌 5例。全部 30例 ,总有效率 10 0 % (有效率 10 0 % ,无效率 0 )。全组只有 1例用药第 2天出现不良作用。结论 :参照对第一周期化疗的患者白细胞下降程度 ,于第二周期化疗结束后 48小时用高低剂量的格拉诺赛特 ,可有效防止白细胞下降 ,升白疗效好 。
- 雷兰英杨伯琴沈琳李燕李洁金懋林
- 关键词:消化系统癌白细胞减少格拉诺赛特药物疗法
- 帕米膦酸钠治疗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7
- 1998年
-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钠(Aredia,阿可达)治疗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对25例确诊骨转移癌静脉滴注阿可达60~90mg,隔2~4周重复。结果止痛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88.0%(22/25)。获效时间1~26天,72.7%的患者在两周内获效。副作用为2例注药后,次日发热38~39℃。结论阿可达治疗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良好止痛效果。
- 金懋林杨伯琴雷兰英高禹
- 关键词:骨肿瘤继发性药物疗法帕米膦酸钠疼痛
- 高低剂量Granocyte(rhG-CSF)治疗消化道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时先给高剂量Granocyte,待白细胞正常用量减半并设对照组观察效果。 方法 :5 0例消化道癌患者化疗后白细胞降至 <3 0× 10 9/L。A组 ,每日皮下注射Granocyte 10 0 μg ,共 10日。B组 ,每日皮下注射高剂量Granocyte 2 5 0 μg ,3~ 5日后 ,当白细胞升至 >4 0× 10 9/L ,剂量减半 ,再用 5~ 7日 ,总用药 10日。结果 :观察 5 0例 ,男性 37例 ,女性 13例。计食管癌 9例 ,胃癌 35例 ,肠癌 6例。A组 37例 ,B组 13例 ,共 5 0例 ,总有效率 96 0 % (显效 73 0 % ,有效 2 1 6 % )。B组 10 0 0 % (显效 6 9 2 % ,有效 30 8% ) ,全组 3例 (6 % )有发热副反应。结论 :使用高低剂量Granocyte升白疗效好 ,效果稳定。
- 金懋林杨伯琴李燕李洁沈琳
- 关键词:消化道癌白细胞减少症
- 光动力学治疗上消化道癌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 1994年
- 光动力学治疗上消化道癌的几个问题金懋林,杨伯琴光动力学治疗(PDT)上消化道癌在我国开展较早,至今已有十多年[1,2]。治疗进展期病例居多,列世界报告例数之首位[3],已正式报告500余例,如将在专业会议上交流报告病例统计在内已超过千例。在推广这一新...
- 金懋林杨伯琴
- 关键词:上消化道肿瘤光动力学疗法激光
- 三维螺旋CT成像技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评价三维螺旋CT(3DCT)在进展期胃癌 (AG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6月至 2 0 0 0年 12月连续检查 5 4例AGC患者。 3DCT采用容积重建技术 ,选用 3种方法 ,即仿真内窥镜 (VE)、剪辑体积块 (CVB)、总和投射 (RS) ,并行螺旋CT增强扫描 (2DCT)。分析评价病变显示情况、显示病变形态的能力、Borrman分型、伪影和滞留液。结果 (1)病变显示情况 :以CVB较佳 ,完整显示达 88.9% ,与VE(5 0 .0 % )和RS(38.9% )相比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2 )显示病变形态的能力(准确性 ) :除VE评价溃疡为 87.5 %、RS评价黏膜和溃疡分别为 84 .4 %和 81.6 %外 ,3DCT的 3种方法和 2DCT在各项均 >90 .0 % ,VE评估 2DCT难以连续和正斜面显示的黏膜面异常可达 95 .8%。仅在评价溃疡方面 ,CVB与RS、2DCT与RS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Borrman分型 :VE符合率为 83.3% ,CVB为 79.6 % ,RS为 72 .2 % ,2DCT为 88.9%。2DCT与RS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综合 3DCT的 3种方法 (85 .2 % )与 2DCT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伪影和滞留液 :呼吸伪影仅见于 3DCT ,RS少见 ,VE和CVB较多 ,RS与后二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3DCT可见少量滞留液 ,但不影响诊断。结论 3DCT能够增加对AGC的诊断?
- 朱强沈琳李洁单军宋朝晖杨伯琴金懋林金懋林
- 关键词:胃癌影像学诊断临床分型
- 乐沙定(r)联合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进展期大肠癌21例分析
- 目的:观察乐沙定(r)联合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进展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材料与方法:进行开放性的临床研究,共有21例进展期大肠癌患者接受本方案治疗。给药方法: 乐沙定(r)130mg/m静脉滴注2小时,第1...
- 李洁金懋林杨伯琴沈琳李燕
- 关键词:氟脲嘧啶大肠癌甲酰四氢叶酸乐沙定
- 文献传递
- 乐沙定联合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进展期大肠癌21例分析被引量:83
- 2001年
- 目的:评价乐沙定(奥沙利铂)联合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进展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进行开放性的临床研究,乐沙定130mg/m2静脉滴注2小时d1,甲酰四氢叶酸(FA)200mg/m2静脉滴注2小时d1~5,5-氟脲嘧啶(5-FU)300mg/m2静脉滴注4小时d1~5,每3周重复1次。治疗3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病例4周后确认疗效。按WHO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共治疗21例,其中20例可评价疗效:PR 6例,SD 9例,PD 5例,总有效率30.0%。不良反应主要为感觉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及贫血。结论:本方案治疗进展期大肠癌近期疗效与国内外报告结果相近,不良反应轻,多数患者耐受良好,是治疗大肠癌理想的联合化疗方案。
- 李洁金懋林杨伯琴沈琳李燕
- 关键词:大肠癌乐沙定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酸
- 经内镜局部注射治疗食管及贲门部癌性狭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01年
- 李洁金懋林杨伯琴沈琳杨玉琴
-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内镜局部注射疗效
- LFH或LFPH方案治疗胃贲门癌及结直肠癌疗效评价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羟基喜树碱 (HCPT)、醛氢叶酸 (LV)、5 氟脲嘧啶 (5 Fu)及顺铂 (DD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胃贲门癌及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6 5例胃贲门癌及大肠癌患者均接受了LFH或LFPH全身化疗 ,2 1d为一周期 ,中位治疗周期为 4周期。结果 部分缓解 (PR) 17例 ,稳定 (SD) 31例 ,进展 (PD) 17例 ,总有效率 (RR)为 2 6 .2 % (17 6 5 ) ,临床受益率 (CR +PR +SD)为73.8% (4 8 6 5 )。其中初治患者有效率 (RR)为 32 .3% (10 31) ,复治患者有效率为 2 0 .6 % (7 34) ,稳定率为 4 7.7% (31 6 5 )。胃贲门癌初治患者有效率为 33.3% (5 15 ) ,而复治患者有效率仍可达 2 9.4 % (5 17)。中位生存时间 (MST)为 10个月 ,中位进展时间 (MTTP)为 8个月。主要毒性反应表现为口腔炎、恶心呕吐和白细胞下降 ,Ⅲ度以上毒性反应分别为 10 .8%、12 .3%和 6 .2 %。 80 %的患者有脱发 ,但无Ⅲ度以上脱发。结论 HCPT联合LV、5 Fu及DDP治疗晚期胃贲门癌及结直肠癌虽然疗效不高 ,但稳定率较高 ,且复治患者仍有较好疗效 ,特别是对胃贲门癌的疗效较好 ,毒性反应小 ,生活质量高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张晓东沈琳李燕李洁杨伯琴金懋林
- 关键词:胃贲门癌结直肠癌联合化疗近期疗效耐受性羟基喜树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