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世峰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细胞
  • 3篇肿瘤
  • 3篇免疫
  • 3篇膀胱
  • 3篇病理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癌
  • 2篇突变
  • 2篇尿路上皮
  • 2篇尿路上皮癌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特征
  • 2篇激酶
  • 2篇肺癌

机构

  • 10篇浙江省肿瘤医...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0篇杨世峰
  • 4篇郑林峰
  • 3篇程国平
  • 2篇胡晓
  • 2篇陈明
  • 2篇王谨
  • 2篇张谷
  • 2篇陈丽荣
  • 2篇徐裕金
  • 2篇马红莲
  • 2篇唐华容
  • 2篇孔月
  • 2篇董百强
  • 2篇张小倩
  • 2篇许强
  • 1篇吴伟
  • 1篇苏丹
  • 1篇倪型灏
  • 1篇孙文勇
  • 1篇郭振英

传媒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57例小细胞肺癌中BRAF/KRAS以及PIK3CA突变的基因特征及临床特征
唐华容杨世峰胡晓徐裕金董百强王谨孔月马红莲张小倩许强张建军陈明
原发小细胞肺癌中BRAF/KRAS以及PIK3CA突变的基因特征及临床特征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在中国人群小细胞肺癌(SCLC)标本中检测BRAF/KRAS以及PIK3CA基因突变频率,分析这些基因突变的基因特征和临床特征.方法 2009-2014年共收集557例单纯SCLC患者组织样本.利用双脱氧测序法进行BRAF、KRAS、PIK3CA、NRAS、MEK1基因突变检测.χ2检验分析临床因素与基因突变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在557例标本中检测到13例BRAF突变,突变类型包括V600E(n=5)、V600A(n=2)、V600M(n=1)、D594G(n=1)、G464E(n=1)、K601R(n=2)、S605N(n=1).6例KRAS突变,突变类型包括G12C(n=3)、G12A(n=1)、G12D(n=1)、G13D(n=1).4例PIK3CA突变,突变类型包括E545G(n=2)、H1047R(n=2).另外1例NRAS突变(Q61R)和1例MEK1突变(D61Y).这些突变基因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状态、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突变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无此类突变者生存时间差,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30±0.75)个月(95%CI为8.83~11.77个月)和(12.80±0.54)个月(95%CI为11.74~13.86)(P=0.011).结论 在单纯SCLC中存在小比例的BRAF/KRAS、PIK3CA基因突变群体,这些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但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与患者生存预后呈负相关。
唐华容杨世峰胡晓徐裕金董百强王谨孔月马红莲张小倩许强张建军陈明
关键词:BRAF基因KRAS基因PIK3CA基因
介绍一种网状纤维染色改良法被引量:2
2010年
网状纤维染色常被应用于鉴别癌与肉瘤、识别坏死组织的结构和类型、判断肝脏网状支架的塌陷破坏或增生情况等。目前传统网状纤维染色法,染色对比欠清晰,染液不易长期保存。为此笔者在实践中对氨银液配制及具体染色方法进行了一定改进,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网状纤维的结构,而且稳定、可靠,此液保存时问长,现介绍如下。
杨世峰程国平
关键词:坏死组织染色方法
膀胱尿路上皮癌CHK1和P53的临床病理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ell cycle checkpointkinase 1,CHK1)及P53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104例BUC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HK1及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BU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BUC组织中CHK1及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5)。CHK1及P53蛋白表达与BUC的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长径、单发/多发以及在初发/复发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C组织中CHK1和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1)CHK1和P53蛋白在BUC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在BUC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2)BUC组织中CHK1和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存在协同作用;(3)CHK1和P53蛋白阴性表达组预后好于阳性表达组,两者可作为BUC的预后评价指标。
郑林峰孙文勇郭振英程国平杨世峰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P53免疫组织化学
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及患者生存情况,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按WHO(2001年)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分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研究其免疫表型。结果按Ann Arbor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2例,Ⅳ期2例。5例有随访资料,随访截止时4例生存,最长生存时间65月。形态学变型5例为中心母细胞型,1例为免疫母细胞型。免疫分型结果6例均为生发中心样B细胞型。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低,3例肿瘤细胞呈Bcl-2蛋白阳性表达。结论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对卵巢弥漫性大B胞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为生发中心B细胞起源,其预后和临床分期、免疫组化分型、治疗方案有关。
吴伟陈丽荣杨世峰张谷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
原发SCLC中EGFR突变异质性及其预后关系
2017年
目的 在大规模中国人群SCLC标本中检测EGFR基因突变频率,分析原发SCLC中EGFR基因突变的异质性和临床特征.方法 2009—2014年间共收集557例单纯SCLC患者组织样本.利用双脱氧测序法进行EGFR突变检测.χ2检验分析临床因素与EGFR突变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在557例标本中检测到38例EGFR突变(68%),其中经典突变有E19 deletion的3例、E21 L858R的3例、E20 T790M突变的1例,余均为非经典突变.EGFR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无相关性.不吸烟者与吸烟患者之比在EGFR突变组(11/36)与EGFR野生组(86/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对患者治疗史进行匹配发现EGFR突变者生存预后比EGFR野生型好,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43±946)个月:(14.17±084)个月(P=0020).采用Cox回归分析提示局限期(HR=2610,P=0000)、〈65岁(HR=1476,P=0010)和EGFR突变是预后影响因素(HR=0576,P=0039).结论 在初诊SCLC患者中存在EGFR突变亚群,其突变类型异质性较高,EGFR突变与SCLC患者的生存呈正相关.
唐华容胡晓杨世峰徐裕金董百强王谨孔月马红莲张小倩许强苏丹张建军陈明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预后
脂肪组织恒低温冷冻切片方法的改进被引量:2
2010年
冷冻切片是通过快速冷冻使活体组织中组织液凝结,使组织硬度类似石蜡或树脂包埋,从而达到理想的切片硬度。不同的组织对冷冻切片的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富含脂肪的组织如脂肪瘤、脂肪较多的良、恶性病变等,用常规温度及切片方法难以切出平整的片子。
杨世峰
关键词:脂肪组织切片方法低温冷冻冷冻切片活体组织
组织内AEG-1表达情况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病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组织内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基因-1(AEG-1)表达情况对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UM)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8月我院眼科诊治的62例(62眼)于病理室存放的UM石蜡组织标本纳入研究组。并选取同期20例(20眼)因外部原因受伤采取眼球摘除术但少量UM或绝大部分葡萄膜组织正常的石蜡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AEG-1基因表达情况以及AEG-1表达情况与UM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UM组织中AEG-1 mRNA相对表达量为(1.09±0.05),正常葡萄膜膜组织中AEG-1 mRNA相对表达量为(1.0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2例(62眼)AEG-1阳性表达为37眼(59.68%),阴性表达为25眼(40.32%);对照组20例(20眼)AEG-1均呈阴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高度>8 mm、累及睫状体、侵犯巩膜导管、眼外生长、视盘受累以及继发视网膜脱落与AEG-1高表达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UM高度>8 mm、累及睫状体、侵犯巩膜导管、眼外生长、继发视网膜脱落及视盘受累病理特征均与AEG-1的高表达具有密切联系,显著影响UM转移风险和预后,为UM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杨晋波郑增光杨世峰郑林峰
关键词:葡萄膜黑色素瘤基因表达病理特征
膀胱癌中CHK1和RAD5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ell cycle checkpoint kinase 1,CHK1)及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RAD5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4例膀胱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HK1及RAD5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CHK1及RAD51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均P<0.05)。CHK1蛋白表达在膀胱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单发/多发以及初发/复发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D51蛋白表达在膀胱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分期、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单发/多发以及初发/复发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膀胱癌组织中CHK1和RAD5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23,P<0.05)。CHK1蛋白阴性表达组预后好于阳性表达组(P<0.05),而RAD51蛋白表达阴性组和阳性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K1和RAD5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膀胱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
郑林峰陈丽荣张谷杨世峰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DAB2IP和β-caten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DAB2相互作用蛋白(DOC-2/DAB2 interactive protein,DAB2IP)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4例BUC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DAB2IP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BU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BUC组织中DAB2IP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5)。DAB2IP蛋白表达与BUC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及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以及初发/复发患者无相关性(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与BUC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肿瘤直径及5年生存率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以及初发/复发患者无相关性(P>0.05)。BUC组织中DAB2IP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BUC组织中DAB2IP表达下调,β-catenin表达升高,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DAB2IP和β-catenin异常表达与BUC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及预后有关。
郑林峰倪型灏程国平杨世峰
关键词:膀胱肿瘤尿路上皮癌Β-CATENIN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