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郭佳
- 作品数:63 被引量:190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除高致死率及高致残率外,还会造成难以识别和量化的认知障碍。早期使用神经心理学量表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至关重要;与功能结果的预测因素相比,缺乏有临床意义的认知障碍的预测因素。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aSAH后认知障碍的文献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 程鹏范国锋杜郭佳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 颅内结核瘤的诊治及误诊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瘤的诊治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颅内结核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中13例行显微外科手术,2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并经病理证实,术后均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9例经抗结核保守治疗有效。11例术前未考虑结核瘤,误诊率为46%。结论临床病史结合辅助检查多可确诊颅内结核瘤。手术治疗辅以术后正规抗结核治疗,预后良好。颅内结核瘤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影像学特征不典型,是常常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 杜郭佳朱国华汪永新刘波付强赵恒王鑫张慧端范雁东党木仁
- 关键词:误诊
- 术中终板造瘘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疗效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究动脉瘤夹闭术中终板造瘘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后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aSAH后早期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施行终板造瘘分为动脉瘤夹闭术+终板造瘘组(终板造瘘组)80例及单纯动脉瘤夹闭术(单纯夹闭组)66例。比较两组脑积水的发生率以及疗效。结果 146例病人慢性脑积水的总发生率为20.5%(30/146),终板造瘘组和单纯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13.8%(11/80)、28.8%(19/66),单纯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终板造瘘组(P<0.05)。FisherⅢ和Ⅳ级病人中,单纯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明显高于终板造瘘组(P<0.05);Hunt-HessⅢ和Ⅳ级病人中,单纯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终板造瘘组(P<0.05)。终板造瘘组急性脑积水术后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夹闭组(P<0.05)。结论术中终板造瘘对aSAH后急性、慢性脑积水的疗效较好,尤其对Hunt-HessⅢ和Ⅳ级、FisherⅢ和Ⅳ级病人的疗效更好。
- 阿哈提.沙马尔奥坦杜郭佳Mohammad Sami臧哈尔.哈布德勒赛力克.对山拜
- 关键词:脑积水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 法舒地尔和RhoA沉默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背景:Rho及其相关分子在神经轴突生长、分化、延伸及突触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阻断和抑制RhoA/ROCK通路可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生长。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和RNAi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Wistar胎鼠神经干细胞,分6组干预:空白对照组,5,10,15,20μmol/L法舒地尔组,siRNA沉默RhoA基因组。干预后第3天,采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各组神经干细胞Rho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应用MTT比色法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神经干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5,20μmol/L法舒地尔组、siRNA沉默RhoA基因组神经干细胞RhoA基因及蛋白表达量较5,10μmol/L法舒地尔组、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细胞的生长速度较5,10μmol/L法舒地尔组、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快(P<0.05),细胞周期G0/G1期减少(P<0.05),S期细胞数增多(P<0.05)。当法舒地尔浓度增加到20μmol/L时对细胞的作用并非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15μmol/L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5,20μmol/L法舒地尔组与siRNA沉默RhoA基因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和RNAi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在体外均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法舒地尔最佳作用浓度为15μmol/L。
- 王丙乾王东张建军汪永新朱国华杜郭佳党木仁
- 关键词:法舒地尔神经干细胞RHOARNA干扰干细胞
- 颅内单纯动脉畸形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2年
- 颅内单纯动脉畸形(PAM)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均不明确的脑血管畸形疾病,临床罕见。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确诊,部分患者可合并动脉瘤等其他脑血管病。本文报道1例累及大脑前动脉的PAM患者,采用内科治疗后3个月,复查DSA病变未见明显改变。
- 赵常发阿迪力江·艾则孜李彦东买买提力·艾沙杜郭佳
- 关键词:大脑前动脉脑血管畸形动脉畸形内科治疗病因和发病机制颅内
- 脊髓包虫病二例
- 2007年
- 例1 男性,45岁。2003年5月9日因小便失禁,双下肢无力,麻木2个月余入院。体检:神清语利,双侧瞳孔正常,颈软,脊柱无畸形,活动正常,L5棘突有压痛。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远端肌力左Ⅱ级右Ⅲ级,双侧小腿外侧、足背外侧痛温觉减弱,巴氏征(-)。包虫血清免疫学试验(+)。腰椎MRI示:骶管蛛网膜囊肿可能,累及L5椎体。入院后择期在全麻下行L5、S1椎管探查术+包块摘除术。术中完整摘除包块,
- 杜郭佳汪永新刘波赛力克党木仁
- 关键词:包虫病骶管蛛网膜囊肿脊髓小腿外侧双下肢无力免疫学试验
- 早期动脉瘤模型大鼠形成过程中血管壁基质结构蛋白的表达
- 2015年
- 背景:基质蛋白是构成血管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为血管壁的完整性和血管壁细胞发挥生理功能提供了必要的框架,并参与对细胞和平滑肌的调控。目的:构建早期动脉瘤模型大鼠评价基质结构蛋白在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差异性。方法:将2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8)和模型组(n=20)。模型组大鼠以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和右侧肾肾动脉致高血压方法建立脑动脉瘤模型;对照组大鼠仅暴露左侧颈动脉分叉和双侧颈动脉。模型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15,30 d处死,取大鼠右侧大脑前动脉和嗅动脉的分叉处部分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纤维连接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造模后30 d时模型组大鼠右侧大脑前动脉和嗅动脉的分叉处部分中纤维连接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Ⅲ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提示大鼠早期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结构蛋白表达存在差异性并发生动态变化,血管壁基质结构蛋白降解是动脉瘤形成主要机制之一。
- 王增亮李绍山赛力克.对山拜汪永新成晓江周庆九周凯杜郭佳王鑫更党木仁加甫
- 关键词:结构蛋白纤维连接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孤立性颞角综合征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孤立性颞角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术后继发孤立性颞角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行手术全切肿瘤。术后病理示非典型脑膜瘤(WHOⅡ级)1例,脂肪神经细胞瘤(WHOⅡ级)1例,多形性黄色瘤样星形细胞瘤(WHOⅡ级)1例。术后3例均出现孤立性颞角综合征,2例行孤立颞角腹腔分流术,随访3~4年,颞角积水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例保守治疗,随访3个月,颞角积水较前无明显变化,临床症状稍好转。结论孤立性颞角综合征是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术后严重并发症,多需手术治疗,术区放置引流管人工建立脑脊液循环通路并对引流管进行正确管理可明显降低孤立性颞角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手术率。
- 杜郭佳夏鸣付强陈培培李绍山库格鲁克·亚力坤刘波周庆九
- 不同治疗策略对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等治疗方法对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OMNP)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5例颅内动脉瘤伴OMNP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比较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以及术前不同程度OMNP患者术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该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9.72±3.82)d,出院时OMNP症状完全恢复3例(12.0%),部分恢复10例(40.0%),无恢复12例(48.0%),无加重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OMNP症状完全恢复6/25例(24.0%),其中栓塞组2/10例(20%),夹闭组4/14例(28.6%);部分恢复10/25例(40.0%),其中栓塞组5/10例(50%),夹闭组5/14例(35.7%);无恢复9/25例(36.0%),其中栓塞组3/10例(30%),夹闭组5例/14(35.7%)。结论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均可改善动脉瘤性OMNP。
- 李彦东阿迪力江·艾则孜赵常发买买提力·艾沙杜郭佳
- 关键词:脑动脉瘤动眼神经麻痹栓塞显微外科手术
- 内镜治疗前颅窝底蝶筛窦骨化性纤维瘤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2年
- 经鼻神经内镜下手术,目前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疗效可靠和安全的手术[1]。本文报道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患者经鼻神经内镜下切除前颅窝底蝶筛窦骨化性纤维瘤一例,并对颅骨骨化纤维瘤病进行探讨。患者,女,37岁,以"间断性头痛头晕伴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3年余"为主诉于2009年9月22日入院。
- 汪永新王增亮朱国华党木仁杜郭佳栾新平
- 关键词:骨化性纤维瘤前颅窝底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