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改
- 作品数:21 被引量:137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高粱抗蚜虫SSR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4
- 2004年
- 以抗蚜高粱———河农16为试材,采用单因素筛选的方法,摸索SSR反应体系中各个影响因素的浓度和用量,然后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进行优化组合,最终获得适宜高粱抗蚜虫基因定位的SSR体系。其中TaqDNA聚合酶0 3μL(5u μL),10×PCRBuffer(Mg2+)2 0μL,引物1 5μL(10μmol L),模板DNA60ng。利用该体系进行扩增,所得谱带清晰、稳定、非特异性带少。
- 夏雪岩常金华罗耀武李荣改刘国庆
- 关键词:高粱抗蚜SSR
- 高粱品种“河农16”抗蚜的理化特性及抗蚜基因定位
- 常金华崔江慧李荣改夏雪岩张丽段西飞薛薇王静华
- 本研究利用优质高抗蚜的“河农16”和感蚜高粱保持系623B、3197B以及几个恢复系为材料 ,从叶片组织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系统研究了高粱的抗蚜机制,利用微卫星(SSR)标记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寻找了与高粱抗...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粱
- 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冀玉3421的选育及推广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冀玉3421是以自选系WL134为母本、自选系冀H52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抗病、抗倒、粮饲兼用等特点,2018年通过国家黄淮海区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273)。介绍了冀玉3421的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总结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推广区域、栽培技术要点以及示范效果,以期为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宋炜王立伟王江浩魏剑锋李兴华李荣改张动敏高增玉王宝强侯雯娜张全国
-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品种选育
- 利用活体玉米植株人工饲养繁殖玉米蚜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活体玉米植株人工饲养繁殖玉米蚜的方法,选择由壤土与营养土混合得到的配方土作为活体玉米植株的培养基质,先在培养基质里播种易感蚜玉米品种种子,然后在人工气候箱内培养玉米植株,待玉米植株长至两叶一心期接种玉...
- 李荣改刘海忠张全国宋炜王江浩王宝强张动敏李兴华陆艳梅
- 120份欧美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5
- 2018年
- 为了拓宽黄淮海区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基础,加快欧美优异种质的融入与利用,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120份来自美国和塞尔维亚及2份中国的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9个多态性SSR标记共检测到115个等位位点,平均3.97个,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为0.50,较好地揭示了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观测杂合度(Ho)仅为0.03,表明参试自交系遗传稳定、纯合度高;美国SS、美国NSS、塞尔维亚和中国骨干自交系4个群之间相比,美国NSS群的等位位点数(3.55)、Shannon信息指数(0.93)最高,而塞尔维亚群的有效等位位点数(2.37)最高,表明美国NSS和塞尔维亚自交系群比其他两个群遗传多样性高;4个自交系群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1403~0.4695之间,美国NSS群与美国SS群、塞尔维亚群之间较小(0.1419,0.1403),与中国骨干自交系群之间最大(0.4695),4个群的遗传一致度介于0.6253~0.8691之间,美国NSS群与美国SS、塞尔维亚两个群之间的遗传一致度较高,表明美国与塞尔维亚自交系之间基因交流频繁,亲缘关系较近;聚类分析将122份玉米自交系分为9大主要类群,美国SS种质、NSS种质自交系被明显的区分开,并且SS种质被分为2个主要类群(Ⅰ和Ⅸ),NSS种质被分为6个主要类群(Ⅱ-Ⅶ),来自塞尔维亚的材料分散在美国NSS种质类群。本研究结果为来自欧美的自交系在玉米育种中合理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 刘海忠宋炜王宝强王江浩张全国张动敏李兴华魏剑锋李荣改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SSR标记
- 基于分子标记技术玉米抗粗缩病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应用
- 2023年
- 【目的】利用与3个玉米抗粗缩病位点qMrdd2、Rmrdd6和qMrdd8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高抗玉米粗缩病自交系,并进行杂种优势类群分类和配合力分析,为玉米抗粗缩病品种的快速高效选育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将抗病自交系K36与感病自交系S221杂交,从F2开始,采用单粒传的方法构建一个包括263个F9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群体;在不同种植环境下,对RILs进行抗病性鉴定,同时,采用与3个抗病位点qMrdd2、Rmrdd6和qMrdd8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5FR、6W53和IDP25K进行基因型分型,筛选出抗病且农艺性状优良家系;利用Maize56K SNP芯片对包括优良家系在内的2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基因型分型,根据Roger’s算法计算优良家系与其他骨干自交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并在构建聚类图的基础上进行杂种优势类群划分;同时利用优良家系与不同类群的自交系测交配制杂交组合,在田间进行配合力测定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抗病且杂种优势强的组合。【结果】自交系K36在qMrdd2、Rmrdd6和qMrdd8等3个抗性位点处均为抗病性纯合基因型,自交系S221均为感病性纯合基因型。RILs群体的263个家系在粗缩病抗性遗传组成上分为21种基因型,3个位点均为抗性纯合基因型家系的病情指数(DSI)最小(0.281),均为感病性纯合基因型家系的DSI最大(0.776),这与抗、感性亲本的DSI表现一致(0.257和0.623);2个位点为感病性纯合基因型时,1个位点为抗病性纯合基因型的DSI由小到大的位点是Rmrdd6(0.396)、qMrdd8(0.478)和qMrdd2(0.654),结果表明,Rmrdd6抗病性最强,qMrdd8次之,qMrdd2最弱。筛选出的3个抗性位点纯合基因型家系JR2136与其他23份自交系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2234—0.2895,平均值为0.2612,与之遗传距离最小的自交系是C413,最大的是Chang7-2。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JR2136划分在瑞德群,与属于黄改群的自交系H92和H521配制出抗病强的优�
- 王江浩王立伟张动敏郭瑞张全国李兴华魏剑锋宋炜王宝强李荣改
-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玉米抗蚜遗传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蚜虫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危害玉米的蚜虫主要是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近年来在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蚜虫的危害呈上升趋势。玉米抗玉米蚜种质资源不丰富,迄今未发现对玉米蚜完全免疫的玉米材料。玉米对玉米蚜虫的抗性遗传机制比较复杂,多表现为隐性遗传,由1对基因、两对基因、两对互补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目前仅定位了少数抗蚜性位点,对玉米抗蚜性产生的生理生化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 李荣改李兴华宋炜王江浩张全国王立伟
- 关键词:玉米玉米蚜抗性遗传
- 高产稳产大穗玉米新品种冀玉9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3
- 2022年
- 冀玉902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冀PBA为母本、冀SW3-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大穗、耐瘠薄、粮饲通用等特点。适宜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推广种植。
- 魏剑锋王宝强郭瑞李兴华宋粮张动敏张全国王江浩王立伟李荣改宋炜
-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选育栽培技术
- 玉米抗玉米蚜种质的鉴定与抗性位点的定位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玉米蚜是世界性的玉米害虫,利用玉米自身的抗性是控制玉米蚜虫危害的重要途径。为培育抗蚜新品种,提高玉米的抗性,首先需要鉴定筛选抗性种质,明确其抗性遗传模式,发掘抗性基因。本研究首先对新收集的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玉米蚜鉴定,然后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鉴定出的高抗蚜玉米自交系携带的抗性位点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98份玉米种质资源中有5份表现高抗玉米蚜,其中高抗蚜自交系32t33的抗蚜性受多基因控制,表现数量遗传特征,测序分析在第3、第5染色体上获得了2个与抗蚜性状关联的区域,其大小分别为19.66和6.34 Mb,并在关联区域初步筛选出5个抗蚜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玉米的抗蚜基因资源,为最终分离出抗性基因、明确抗蚜的遗传机制和培育抗蚜品种奠定了基础。
- 宋炜李兴华王江浩张动敏张全国王立伟魏剑锋李荣改
- 关键词:玉米玉米蚜种质资源抗蚜性基因定位
- 不同基因型高粱植株的物理性状与抗蚜性的关系被引量:20
- 2004年
-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高粱对高粱蚜的抗性及其与高粱物理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粱的抗蚜性属显性遗传。高粱抗、感基因型间的蜡质含量、叶片颜色、叶片表面结构均存在差异。抗蚜品系的蜡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低于感蚜品系 ,并且叶片表面光滑 ,细胞排列整齐致密。
- 常金华张丽夏雪岩李荣改罗耀武刘国庆
- 关键词:高粱基因型物理性状抗蚜性高粱蚜抗性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