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彬
-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预稀释血液放置时间过短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
- 2002年
- 徐华建李琳彬
- 关键词:血常规
- 两种化学发光系统检测甲胎蛋白的可比性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州泰ZT-480型化学发光分析系统与贝克曼Access2型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可比性及临床可接受性。方法收集120份新鲜血清标本,其AFP浓度范围覆盖AFP的可报告范围,分别在州泰ZT-480型及贝克曼Access2型化学发光分析仪上同时检测。以贝克曼Access2型化学发光分析仪为比较系统,对采用州泰ZT-480型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检测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偏差分析,评估阴、阳性符合率。结果 AFP检测结果在两系统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系数为0.977 3,在20ng/mL、400ng/mL处,相对偏差分别为24.1%、7.9%,两系统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分别为100.0%、95.4%、96.7%。结论两系统的临床可接受性能具有可比性,州泰ZT-480型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可用于AFP的临床检测。
- 李琳彬余焰蒋琳华陈丹
- 关键词:化学发光测定法甲胎蛋白类
- 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半年后是否复发而将其分为复发组(52例)和非复发组(128例)。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半年后均进行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检测,比较两组血清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相关临床资料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后复发情况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合并脂肪肝和吸烟情况及血清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Th2细胞因子(IL-4、IL-5)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合并脂肪肝、吸烟、血清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Th2细胞因子(IL-4、IL-5)水平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总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95%CI(0.799~0.920),灵敏度为0.712,特异度为0.859;Th1/Th2预测模型曲线AUC为0.837,95%CI(0.778~0.897),灵敏度为0.827,特异度为0.720。结论合并脂肪肝、吸烟及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进行预测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田晓晓张娟李琳彬赵小芬刘力瑜刘力瑜
- 关键词:TH1/TH2细胞因子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复发
- 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谱分析在自身免疫性肝病(AL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4例肝病患者中各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分布、年龄、性别特征及自身抗体(ANA)、肝抗原自身抗体阳性率。结果 864例患者中,病毒性肝炎76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5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7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4例和重叠综合征(OS)9例。ALD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病毒性肝炎组ANA、抗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A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抗体(LKM-1)的阳性率分别为23.3%、4.6%、1.0%;AIH组ANA、ASMA、抗LKM-1、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抗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阳性率分别为78.1%、70.6%、7.8%、5.9%、9.8%、29.4%;PBC组ANA、ASMA、抗线粒体抗体亚型M2(AMA-M2)的阳性率分别为83.9%、37.8%、86.5%。结论自身抗体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必要条件,但这些自身抗体也可见于病毒性肝炎。
- 李琳彬郭广波余焰刘力瑜陈忠余
- 关键词: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 空调生存环境对豚鼠红细胞膜脂质变化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空调环境对机体红细胞膜脂质成分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空调环境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豚鼠作为实验动物。实验分两组,每组12只。对照组:豚鼠在通风房间中自由饮水和进食,喂养15 天。实验组:豚鼠在温度为22℃空调房间内饲养15天。15天后,用心脏穿刺法采集豚鼠血液5ml,肝素抗凝,分离红细胞制备红细胞膜悬液。用UV265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红细胞膜胆固醇及磷脂的含量。结果空调环境下豚鼠红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磷脂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胆固醇/磷脂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空调环境能改变红细胞膜的脂质成分,从而影响红细胞变形性。
- 徐华建李甜李琳彬张传清
- 关键词:空调红细胞
- 空调环境中豚鼠红细胞膜Na^+-K^+-ATP酶、SOD、MDA、GSH-Px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空调环境中红细胞膜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变化,为探讨空调环境对红细胞变形性改变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豚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只):豚鼠在通风房间中自由饮水和进食;实验组(12只):豚鼠在温度为22℃空调房间内饲养。15天后,用心脏穿刺法采集两组豚鼠血液5ml,肝素抗凝,制备红细胞膜。检测红细胞膜MDA的含量以及Na+-K+-ATP酶、SOD、GSH-PX的活力。结果:空调环境中豚鼠的红细胞膜Na+-K+-ATP酶、SOD、GSH-PX活力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MDA的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空调环境中红细胞膜Na+-K+-ATP酶、SOD、GSH-PX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因而红细胞变形力降低。
- 徐华建柏艳李琳彬
- 关键词:K^+-ATP酶空调环境红细胞膜GSHPX
- 不同保存方法对尿液样本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了解临床上不同尿液的保存方法对尿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留取24h尿的适宜保存方法。方法收集55例肾脏内科病人的24h尿。按照尿常规白细胞数>200/μL以及细菌数>1000/μL为标准分为感染性尿液样本组(20例)和非感染性尿液样本组(35例)。每例样本留取三份,分别置于防腐剂(二甲苯)、常温(18-28℃)、冷藏(2-8℃)三种不同条件下保存。检测两组在三种保存条件下:(1)尿蛋白:总蛋白(UTP)、微量白蛋白(m Alb/Cr)、尿免疫球蛋白G(IgG)、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2)尿电解质:钾(K)、钠(Na)、氯(Cl)、钙(Ca)、镁(Mg)、磷(P);(3)尿酸(UA),肌酐(Cr)的含量。比较两组在不同保存条件对尿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24h尿液在二甲苯、冷藏、常温三种条件下,尿生化指标测定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4h尿液的生化指标的测定不受保存方式的影响。
- 谭光群石威黎冬冬徐华建李琳彬
- 西藏昌都市藏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调查西藏昌都市藏族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及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西藏昌都市人民医院体检的1 253例藏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验收集数据,统计其患病率,并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等处理,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调查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9.8%,其中男性患病率(51.2%)与女性患病率(48.5%)无统计学差异(χ^2=0.967,P=0.326),但60岁以上男性患病率要高于女性患病率(χ^2=8.438,P=0.004),且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χ^2=28.146,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72,95%CI=1.059~1.086,P=0.000)、高海拔(OR=1.463,95%CI=1.018~2.102,P=0.040)、高BMI(OR=1.526,95%CI=1.288~1.809,P=0.000)、糖尿病(OR=1.492,95%CI=1.121~1.986,P=0.006)、心率增快(OR=1.010,95%CI=1.000~1.021,P=0.045)、高甘油三酯(OR=1.642,95%CI=1.259~2.142,P=0.000)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西藏昌都市藏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与其居住环境等有密切关系,需加强对高血压防治的健康教育,提高其相关医学知识,以及重点干预相关人群,提高其生活质量。
- 彭叶泽仁拉姆石威李琳彬房格徐华建
- 关键词:藏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 门诊急诊检验的模式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通过对急诊检验的分析 ,摸清门诊夜间病人就诊的时间规律性 ,从而合理安排人员及配备专门的急诊检验仪器。方法 统计 1999年内不同月份及每晚各个时段内各项检验的数量及分布 ,并绘制成图。结果 每晚 19∶0 0~ 2 2∶0 0之间属高峰期 ,血常规占全晚的 6 5 % ,尿常规占 5 2 % ,大便常规占 4 9% ,血淀粉酶为4 1%。凌晨 2∶0 0~ 5∶0 0为一低潮期 ,夏季以及季节交换时检验数量有所增加。结论 通过对急诊检验模式分析 ,合理地安排人员及配备专门的急诊检验设备是十分必要的。
- 徐华建李琳彬陈宏础
- 关键词:急诊检验发病规律
-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sVCAM-1、hs-CRP、NT-proBNP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9例SAHS患者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度组,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VCAM-1的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采用胶体金法测定NT-proBNP水平。对中、重度患者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对治疗前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中、重度组SAHS患者sVCAM-1、hs-CRP、NT-proBN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sVCAM-1、hs-CRP、NT-proBN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hs-CRP、NT-proBNP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sVCAM-1两组间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治疗后sVCAM-1、hs-CRP、NT-proBNP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S可导致患者血清sVCAM-1、hs-CRP、NT-proBNP明显升高,且病情越重,血清sVCAM-1、hs-CRP、NT-proBNP浓度越高。经CPAP治疗后,可明显降低sVCAM-1、hs-CRP、NT-proBNP的水平,改善炎症病变。
- 赵世巧陈忠余李琳彬江程澄李蔚王璋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