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玫

作品数:50 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25篇复合材料
  • 25篇复合材
  • 7篇蠕变
  • 7篇C/C
  • 6篇SIC复合材...
  • 6篇C/C复合材...
  • 5篇连续纤维
  • 5篇夹具
  • 5篇SIC
  • 5篇3D-C/S...
  • 4篇点蚀
  • 4篇纤维增强
  • 4篇金属
  • 4篇抗点蚀
  • 4篇剪切性能
  • 4篇高温
  • 4篇高温拉伸
  • 4篇3D-C/S...
  • 4篇F
  • 3篇垫片

机构

  • 50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核动力研...
  • 1篇谢菲尔德大学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 1篇安泰天龙钨钼...

作者

  • 50篇李玫
  • 37篇乔生儒
  • 37篇韩栋
  • 34篇张程煜
  • 6篇严科飞
  • 5篇吕宝桐
  • 4篇杜双明
  • 4篇张歌
  • 4篇折洁
  • 3篇曹华伟
  • 3篇张超
  • 3篇白世鸿
  • 3篇舒武炳
  • 3篇王晶
  • 3篇何续斌
  • 3篇吴小军
  • 3篇侯军涛
  • 2篇夏熠
  • 2篇王波
  • 2篇刘永胜

传媒

  • 5篇机械强度
  • 4篇无机材料学报
  • 4篇材料导报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硅酸盐学报
  • 3篇材料工程
  • 2篇机械工程材料
  • 2篇机械科学与技...
  • 2篇航空材料学报
  • 2篇宇航材料工艺
  • 1篇新型炭材料
  • 1篇航空制造技术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固体火箭技术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1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测试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剪切性能的夹具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试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剪切性能的夹具,技术特征在于:上压头为为T字形的结构,内部设有T字形的上压头垫片槽,内置上压头垫片;下夹具为两边带有圆弧面的长方体结构,其中一个侧面设有热电偶插入孔;长方体结构的...
张程煜乔生儒严科飞韩栋张歌李玫
文献传递
温度和环境对2维C/(SiC–BxC)n断裂韧性的影响
2011年
采用单边切口梁法研究了二维碳纤维增强碳化硼–碳化硅复合材料(2D C/(SiC–BxC)n)在空气和真空两种环境下断裂韧性与温度的关系,用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真空中2D C/(SiC–BxC)n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室温下界面结合弱,残余热应力大,易发生纤维桥接裂纹,断裂韧性高;高温下相反。在空气中随温度升高断裂韧性增加,700℃达到最大值,尔后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这与生成的B2O3和SiO2.B2O3固溶体会封填裂纹以及碳相的氧化有关。
赵东艳乔生儒张程煜韩栋李玫
关键词:碳纤维增强断裂韧性
X12CrMoWVNbN10-1-1耐热钢表面电弧离子镀TiAlN涂层及其热震性能被引量:7
2012年
运用电弧离子镀技术,采用独立的纯Ti和纯Al靶材在超超临界汽轮机叶片用X12CrMoWVNbN10-1-1耐热钢表面沉积TiAlN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等对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等进行分析,并在室温到650℃温度区间测试涂层的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TiAlN涂层表面光滑平整、均匀致密且无明显的空洞,涂层表面的Ti/Al原子比约为0.94;涂层的表面硬度值为1802HV0.1。经X射线衍射法分析,涂层表面的相为TiAlN相,具有(200)晶面择优取向;涂层在室温到650℃之间经受100次热震循环实验后,没有发生明显开裂,说明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但涂层表面出现一定程度的氧化现象。
曹华伟张程煜乔生儒雷琴李玫韩栋
关键词:电弧离子镀TIALN涂层热震性能
快速致密C/C复合材料中的热解碳形貌与沉积机理被引量:1
2001年
采用 X射线衍射 (XRD)和扫描电镜 (SEM)对煤油、汽油、柴油和环已烷四种液烃前驱体的热解碳分析表明 :热解碳的石墨化能力依次为煤油 >柴油 >汽油 >环已烷热解碳。热解碳的沉积按“成核 -增长”机理有序进行 ,碳纤维、碳黑粒子都是有效籽核而促成碳的沉积。
舒武炳乔生儒白世鸿吕宝桐李玫
关键词:C/C复合材料快速致密化热解碳液烃
W-4Re-0.27HfC合金的1500~1700℃拉伸蠕变性能及损伤机理被引量:1
2023年
研究了粉末冶金制备的W-4Re-0.27Hf C合金的拉伸蠕变行为,测试环境为真空,蠕变温度为1500~1700℃,蠕变应力为40~60MPa。采用SEM、EBSD和TEM观察其微观组织,表征晶粒、位错等在蠕变过程中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W-4Re-0.27HfC合金的稳态蠕变速率范围为1×10^(-7)~5×10^(-6)s^(-1),较纯钨(W)低1~2个数量级。W-4Re-0.27HfC合金抗蠕变性能优于纯W主要原因是弥散分布的HfC颗粒钉扎位错和Re取代W原子产生晶格畸变阻碍位错运动,降低位错迁移率。蠕变温度为1500℃时,W-4Re-0.27HfC的蠕变机制以原子扩散和晶界滑动为主,伴随有位错滑移。随着温度升高,位错攀移成为主要蠕变机制。HfC颗粒塞积位错,导致HfC/基体界面结合变差,HfC颗粒剥落出现孔洞,合金蠕变性能下降。
王琛瑞董帝应雯清张超王承阳李玫孙尚玥张程煜
关键词:蠕变性能固溶强化弥散强化蠕变机制
金属表面修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表面修复装置,应用了简化的可控硅充、放电触发电路,利用电极放电时的瞬态电能熔化电极和金属零部件受损部分,对金属零部件的受损表面进行修复处理,克服了堆焊过程易造成零件变形和氧化脱碳的缺点,被修复面易于...
乔生儒吕宝桐李玫
文献传递
3D-C/SiC的高温弯曲性能和后处理对弯曲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03年
3D C SiC用T3 0 0碳纤维编织为三维四向编织体 ,编织角 2 2°。CVI(chemicalvaporinfiltration)法致密 ,纤维体积分数 40 %~ 45 % ,热解碳界面层厚度约 0 .2微米、密度为 2 .0 1g cm3和空隙率为 17% ,最终在试样表面形成 5 0 μm的SiC涂层。在YKM 2 2 0 0超高温试验机上进行三点弯曲试验 ,真空度为 10 - 3Pa ,夹头位移速率为 0 .5mm min。结果表明 ,随试验温度升高 ,弯曲强度在 90 0℃和 170 0℃出现了两个峰值 ;弯曲模量在 110 0℃出现了最大值 ;而弯曲应变在低于 15 0 0℃基本保持不变 ,高于 15 0 0℃不断升高 ,出现了明显的不可逆变性。试样 180 0℃真空保温 1小时后处理 ,弯曲模量明显降低和强度降低 ,而变形能力明显升高。激光拉曼分析得出 :制备的 3D C SiC碳纤维存在残余压应力 ,13 0 0℃处理后碳纤维存在残余拉应力 ,而 2 0 5 0℃处理后碳纤维没有残余应力。高温下因基体和纤维膨胀系数不同 ,易产生界面脱粘和分离 ,使得基体中的裂纹不易扩展到纤维中 ,保持了纤维强度 ,同时纤维易于滑动。这是很高温度下弯曲模量降低、变形能力增加和弯曲强度略增加的原因。
乔生儒李玫韩栋张立同
关键词:高温后处理残余应力3D-C/SIC复合材料
2D-C/SiC缺口试样的拉伸行为被引量:3
2006年
研究了具有双边对称圆弧缺口(试样厚3 mm宽4 mm,缺口半径2 mm,缺口深0.6 mm)的二维正交编织C/SiC试样在室温空气中与高温真空下拉伸行;测量了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初始模量和电阻;并用SEM观察断口。结果表明,2D-C/SiC材料除室温下缺口试样的拉伸强度低于光滑试样外,高温下两者基本相当,两者都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也基本一致。高温下缺口试样拉伸强度与光滑试样相当说明,该材料对应力集中不敏感;室温时对应力集中敏感。缺口试样的断裂应变要远小于光滑试样的断裂应变。2D-C/SiC材料缺口试样基体裂纹开裂应力随着试验温度的上升逐渐增加。缺口试样的相当模量高于同一温度下光滑试样的弹性模量,两者都随着试验温度上升而增加,在1 100℃达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电阻表征的损伤大体上随载荷增加而增加,1 300℃和1 500℃条件下,较小载荷范围内有下降现象。从室温到1 500℃,所有断口中与载荷方向垂直的纤维束断裂面平整,平行于载荷方向的纤维束断面参差不齐。2D-C/SiC复合材料总体上仍属于脆性断裂,局部上有纤维或纤维束内小的纤维集团拔出,吸收了较多的能量,存在增韧机制。
侯军涛乔生儒韩栋吴小军李玫
关键词:高温拉伸电阻
超细、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烧结技术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1
2020年
WC-Co硬质合金因高硬、耐磨而在切削、采矿和耐磨零件等领域广泛应用。研究发现,当WC晶粒尺寸小于0.5μm时(即超细、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与普通硬质合金相比,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显著提高,其韧性也同样会有所提升。因此,晶粒细化有助于改善硬质合金的力学性能,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长期以来,有关硬质合金性能改善方面的研究多关注于从粉体出发,即通过采用超细纳米粉体和合理烧结工艺来实现超细晶和纳米结构硬质合金的制备。然而,在合金制备过程中其致密性与晶粒长大之间往往存在较为复杂的交互作用,如何保证在烧结过程中致密化的同时抑制WC晶粒长大是提高合金性能以及保证合金质量稳定性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温液相烧结制备超细、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过程中有关致密化和晶粒长大机制之间的关联性,从烧结工艺与添加剂两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烧结工艺具体分为常规烧结工艺(主要包括氢气烧结、真空烧结和热等静压烧结等)和快速烧结工艺(主要包括微波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高频感应热烧结等),对比了上述烧结工艺之间的不同以及总结了不同烧结工艺的优缺点。在添加剂方面,重点介绍了过渡族碳化物和稀土元素对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晶粒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超细、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烧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李萌弓满锋张程煜莫德云李玫韩栋张洪军
关键词:WC-CO硬质合金
一种叶片表面抗点蚀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叶片表面抗点蚀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涂层由里向外依次由粘结层、阻挡层和表面层组成;其中以纯金属Ti作为粘结层,由里向外依次以TiN和TiC作为阻挡层,以TiCN作为表面层;所述制备方法采用电弧离子镀膜机在...
张程煜折洁乔生儒韩栋李玫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