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桂平

作品数:68 被引量:690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5篇针灸
  • 18篇针刺
  • 14篇卒中
  • 11篇灸治
  • 10篇针灸治疗
  • 9篇卒中后
  • 9篇便秘
  • 8篇针灸疗法
  • 8篇灸疗
  • 8篇灸疗法
  • 7篇卒中后便秘
  • 6篇针刺治疗
  • 6篇针法
  • 6篇神经麻痹
  • 6篇面神经
  • 6篇面神经麻痹
  • 6篇面瘫
  • 5篇调神
  • 5篇针灸病谱
  • 4篇血性

机构

  • 68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天津市中医药...
  • 2篇成都市第八人...
  • 2篇云南中医药大...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赤峰市医院
  • 1篇青岛海慈医疗...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保山市中医医...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68篇李桂平
  • 11篇李妍
  • 8篇杜元灏
  • 8篇刘佳琳
  • 5篇胡亚才
  • 4篇李晶
  • 4篇李兰媛
  • 3篇田光
  • 3篇黎波
  • 3篇李瑛
  • 3篇李会娟
  • 3篇郭颢龙
  • 2篇郑健刚
  • 2篇赵凌
  • 2篇陈付艳
  • 2篇陈晓琴
  • 2篇王涛
  • 2篇冀健民
  • 2篇张杰
  • 2篇邙玲玲

传媒

  • 9篇内蒙古中医药
  • 6篇中国针灸
  • 4篇湖南中医杂志
  • 3篇中国民间疗法
  • 3篇江苏中医药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中医杂志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World ...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6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10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期经筋刺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分期经筋刺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个疗程评价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和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期经筋组的临床起效快,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分期针刺组,对各量表评分的改善优于分期针刺组。结论:分期经筋刺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对口角功能的改善。
李桂平李妍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筋刺法
调神疏肝法针法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调神疏肝针法是针对郁证的病机—脑神失调,肝失疏泄而创立的[1],临床应用于治疗郁证10余年,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典型案例介绍如下。案例1:患者谢某某,女,67岁,初诊日期:2015年3月17日。主诉:情绪低落3个月。病史:患者自2014年12月因家事不和致情志不畅后逐渐出现情绪低落,郁闷不乐,做事不能专一。
李桂平
关键词:针法
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本研究以周围性面瘫(贝尔面瘫)为研究对象,探讨针灸治疗该病的最佳介入时机和针灸择期治疗本病的临床优势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贝尔面瘫患者,通过中央随机分为:分期毫针刺、分期针刺...
李瑛戚其华李妍刘立安赵凌胡卡明吴曦陈晓琴李桂平邙玲玲
关键词:随机对照试验针灸
基于脑电图技术探讨曲池针刺作用下的脑网络神经动态特征
2023年
目的基于脑电图技术对曲池针刺作用下的脑网络神经动态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针刺曲池,直刺20~25 mm,得气后行捻转泻法60 s,频率60次/min,留针10 min。分别采集受试者针刺前10 min、针刺中60 s、针刺后10 min的脑电图数据,对数据预处理后构建大脑功能网络模型,运用脑网络动态分析、功能连接网络复杂网络分析、神经动态低维方法分析针刺曲池时脑网络的整合和分离功能,反映脑网络神经动态特征。结果功率谱分析表明,针刺作用下人脑频率信息增强,主要集中在delta频带与alpha频带;时频信号分析表明,针刺作用能够实时调整不同频带信息;动态功能网络分析表明,针刺曲池后,大脑皮层网络功能连接值普遍增强;复杂网络参数分析表明,脑网络聚类系数、局部效率值在针刺中过程较针刺前过程明显提高;低维神经动态轨迹分析表明,针刺时脑网络低维动态轨迹实现了转迁,大脑功能状态发生明显改变,网络吸引子结构也出现变化。结论针刺曲池即刻效应明显,具有增强脑功能连接、调节大脑功能活动的作用,能够提高大脑的联通性能,增强额叶、顶叶及颞叶的信息沟通,具有调节脑网络活动和脑功能状态特性的功效。
吴林纳李凯宋蕊好林盛朱庭威徐帆徐志杰李桂平王江
关键词:针刺曲池脑电图
卒中后便秘防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便秘是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防治脑卒中后便秘是非常必要的。关于脑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是首要的,西医治疗卒中后便秘以泻药、促动力剂、微生态制剂等为主,而中医治疗除中药外,可用针刺、电针、耳穴贴压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等,方法各不相同,均可取的一定疗效,故现将近年来卒中后便秘的原因、治疗方法和评价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桂平李兰媛刘佳玲
关键词:卒中便秘
1990-2022年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2024年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6.1.R3和VOSviewer1.6.18对发文量、发文机构、作者、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72篇,年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中华中医药学刊》发文量最高,孙国杰-杜艳军团队贡献显著,北京中医药大学为本研究领域核心机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盐酸多奈哌齐、认知、肠道菌群为近5年关注度较高的热点。结论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机构间的合作网络初步形成,跨区域合作亟待加强;现阶段研究主要集中于机制研究和网络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较少。对于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探讨、临床疗效观察可能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徐帆吴林纳徐志杰王东军李桂平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中医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关于消化系统针灸病谱的研究
中国是针灸医学的发祥地,现在世界医学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即针灸到底能治疗哪些病?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43种针灸治疗的适应症,有力地推动了针灸走向世界。但是,这一针灸病谱的总结很不全面,许多针...
杜元灏李桂平林雪李晶
关键词:中医药针灸疗法针灸病谱
文献传递
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的制作技巧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建立可信度高、稳定性强、重复性好、更贴近人体生理病理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在对比四种不同造模方式利弊的基础上,选取较合适的方法制作200只脑出血大鼠模型。结果通过对200只大鼠模型的实践操作,总结出造模过程中需要特殊注意的事项、操作技巧以及常用的四种造模方法的优缺点,并分析四种不同造模方法分别适应的实验类型和测量指标。结论每种造模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我们开展动物实验时要根据观测的指标和预期结果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进行实验,以提高动物实验的可信度。
韩佳炜王淑华李桂平郑健刚
关键词:脑出血大鼠模型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moxibustion by stages: a multi-central large-sampl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被引量:3
2011年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est intervention time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Bell' s palsy)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the clinical superiority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by stages. Methods Multi- central large-sampl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as carried out. Nine hundred cases of Bell' s pals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treatment groups, named as acupuncture by stages group, acupuncture by stages with moxibustion group, acupuncture by stages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acupuncture by stages with line-puncture on muscle region of meridian group and acupuncture without stages group. Four sessions of treatment were required in each group.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groups were assessed by House-Brackmann Scale, Facial Disability Index Scale and Degree of Facial Nerve Paralysis Scale during the enrollment, after 4 sessions of treatment, and during 1 and 3 months of follow-up after treatment.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s was provided in view of the intervention time and nerve localization of disease separately. Results The cure rates of intervention treatment were 50.1% (223/445) in acute stage and 52.1% (162/311) in resting stage, superior to that of 25.9% (35/135) in recovery stage (both P〈0.001).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in 5 solutions at the same stage (all P〉0.05).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intervened at acute stage was superior to that at recovery stage in acupuncture by stages group and acupuncture without stages group (both P〈0.01).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urative effect of the localization above and below chorda tympani nerve in acupuncture by stages with line-puncture on muscle region of meridian group (P〈0.01).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localization below chorda tympani nerve was superior to that above the nerve. Conclusion The best intervention time for Bell' s palsy is at acute stage and resting stage, meaning 1 to 3 weeks after
李瑛李妍刘立安赵凌胡卡明吴曦陈晓琴李桂平邙玲玲戚其华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吴佩衡医案》含附子处方用药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运用文献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云南名医吴佩衡含附子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吴佩衡医案》,将含附子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处方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对药物使用频次、剂量与药物配伍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64首含附子的处方,其中包含107味药物,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附片、甘草、干姜、肉桂、茯苓、细辛等,附子单次使用剂量10~450 g。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排前3位的药物组合为:甘草-附子、附子-干姜、附子-肉桂等;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排前3位的药物组合为附子-茯苓,附子-茯苓、干姜,附子-肉桂、干姜,附子-肉桂、干姜、甘草。《吴佩衡医案》中常用处方的核心药物与四逆汤、苓桂术甘汤、赤丸三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吴佩衡应用附子多与温补药干姜、肉桂相伍,强调脾肾阳气双补,重视健运脾阳对恢复人体阳气的重要意义,为辨治各种危急重症提供了借鉴。
吴林纳葛泉希李芳芳曾苹王蕾李桂平
关键词:附子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