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德铢

作品数:216 被引量:2,910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58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1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0篇生物学
  • 15篇农业科学
  • 8篇医药卫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7篇植物
  • 23篇系统学
  • 19篇英文
  • 18篇基因
  • 17篇系统发育
  • 16篇物种
  • 15篇种质
  • 15篇种子
  • 14篇基因组
  • 13篇植物志
  • 13篇分子系统
  • 12篇竹亚科
  • 11篇杜鹃
  • 11篇果实
  • 10篇袋包装
  • 10篇中国植物
  • 10篇分子系统学
  • 9篇叶绿
  • 9篇叶绿体
  • 9篇花粉

机构

  • 215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西南林学院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冈山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南京野生植物...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景德镇高等专...
  • 1篇爱荷华州立大...

作者

  • 216篇李德铢
  • 48篇王红
  • 43篇杨俊波
  • 21篇何俊
  • 20篇高连明
  • 18篇杜燕
  • 13篇杨湘云
  • 11篇李洪涛
  • 11篇孟静
  • 10篇李春芳
  • 10篇郭振华
  • 10篇李桂花
  • 9篇卢金梅
  • 9篇蔡杰
  • 8篇张志峰
  • 8篇田欣
  • 8篇张凤琼
  • 8篇贺正山
  • 8篇杨忠兰
  • 7篇伊廷双

传媒

  • 46篇云南植物研究
  • 30篇植物分类与资...
  • 10篇植物分类学报
  • 8篇生物多样性
  • 8篇Acta B...
  • 4篇广西植物
  • 4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竹子研究汇刊
  • 2篇人与自然
  • 2篇科学数据库与...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种子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科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 6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13篇2018
  • 11篇2017
  • 12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15篇2013
  • 13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5篇2006
  • 8篇2005
2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苞叶雪莲果实的清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苞叶雪莲果实的清理方法,其步骤包括:干燥苞叶雪莲果序;用橡胶塞在1.4~2.36mm孔径的不锈钢筛网上轻轻揉搓果序,使果实从总苞中脱落出来,并与冠毛分离;将底盘中的果实、少部分冠毛混合物放到种子分离机中,...
杜燕李桂花张凤琼周明芬杨忠兰李德铢
文献传递
鹅绒藤属及其近缘属的化学分类——兼论Vincetoxicum的恢复问题被引量:21
1989年
本文讨论了鹅绒藤属及其近缘属的分类问题。根据这类植物所含的C_(21)甾体甙元结构类型的分类,生源合成途径假说,以及C_(21)甾休甙元的分布,结合形态学的比较分析和其它证据,认为Vincetoxicum是一个脱胎于Cynanchum,但又较之进化的自然类群,应恢复其属级地位。列举了国产白前属全部分类群的正确学名,其中包括15个新组合,1个改级新组合和1个新改级。
邱声祥李德铢张壮鑫周俊吴征镒
关键词:鹅绒藤属化学分类
小叶龙竹高频植株再生系统的建立被引量:1
2014年
以离体保存的小叶龙竹试管丛芽为外植体进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再分化的研究。结果如下:1丛芽、茎尖、茎节和叶片,都能长出愈伤组织,效果较好的是丛芽、茎尖,其次为茎节,叶片较差。2最适培养基为MS+2,4-D 3 mg·L^-1+Kt 0.2 mg·L^-1+S 3%。3 1-3代愈伤组织分化芽的频率高,每隔6-8个月新启动一批丛芽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可以保证高频稳定的愈伤组织再生系统的建立,以供后续的转基因研究。
杨杨何俊程治英李德铢郭振华
关键词:愈伤组织培养植株再生
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的进展和未来设想被引量:15
2021年
遗传资源是重要的战略生物资源,关系到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在生物产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国际上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高度关注,尤其是对野生植物的收集保存。我国在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设施的建设和储量上已取得比较好的进展。文章建议我国未来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要更加重视顶层设计与整体布局;扩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加强资源评价力度;完善和出台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法规;促进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管理、执法的合作与联动;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确保现有体系的良性运转;加大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相关的基础研究攻关和技术标准研制;制定公民对生物种质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计划。
李德铢蔡杰贺伟杨湘云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种质资源遗传资源
小檗科的花粉演化被引量:3
2012年
以APG III定义的基部真双子叶分支(Basal Eudicots)中毛茛目(Ranunculales)小檗科(Berberidaceae)为研究对象,选取4个DNA片段(rbcL、matK、trnL-F和26SrDNA),利用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合已报道的花粉形态数据,分析了该科16个属的花粉形态。选择花粉分散单位、极性、形状、大小、萌发孔数目、萌发孔位置、外萌发孔形状、覆盖层上元素、覆盖层纹饰和外壁厚度共10个关键性状,采用简约法推断了该科花粉的祖征、共衍征和演化式样。研究表明:单粒、等极、近球形、中等大小是小檗科花粉的祖征。无极、多萌发孔和周面孔是小檗亚科(Berberidoideae)的共衍征,支持其为一个单系。三萌发孔分别为鬼臼亚科(Podophylloideae)、南天竹亚科(Nandinoideae)各自的共衍征;覆盖层上元素不存在是小檗亚科和南天竹亚科的共衍征,将它们与鬼臼亚科区分开来,同时也支持了小檗亚科和南天竹亚科之间的姐妹关系。此外,对一些属花粉形态的演化意义进行了讨论,提出一些特殊的花粉性状可以用来定义某些属,如Bongardia和兰山草属(Ranzania)。
张明英陆露李德铢王红
关键词:小檗科分子系统学花粉形态性状演化
基于ITS、rpl16和trnS-trnR DNA序列讨论锥形果属的系统位置被引量:3
2008年
基于核基因ITS和叶绿体基因rpl16、trnS-trnR的DNA序列讨论了锥形果属的系统位置,3个基因片段独立以及联合的分析为锥形果属Gomphogyne的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足够的信息。结果表明:(1)锥形果属是一个自然属;(2)雪胆属Hemsleya的短柄雪胆H.delavayi和圆锥果雪胆H.macrocarpa曾经被作为锥形果属的种,分子证据表明它们确实隶属于雪胆属;(3)锥形果属单独构成雪胆属的姊妹群,而并非是与绞股蓝属Gynostemma共同构成。
李洪涛李德铢
关键词:ITS分子系统学
荨麻科楼梯草属三种植物花序的补充描述(英文)
2012年
楼梯草属的花序不但是反映该属进化趋势的重要器官之一,而且还是该属的属下划分及种间鉴定的关键性状。本文基于大量的有花标本研究,并参照模式标本及相关文献资料对该属的三种植物花序形态进行了补充描述。
吴增源王红李德铢
关键词:楼梯草属花序
被子植物基部类群花粉多样性及其演化
花粉特征为植物系统分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广义形态学证据,花粉特征演化规律近年来被再次强调能使人们重新审视传统分类学以及系统与进化研究的一些重要结论。基于APGIII系统的分子系统发育,从大尺度上研究被子植物各大分支和系统关...
陆露王红李德铢张明英
关键词:花粉形态
文献传递
Franchet 1891年发表的十六种植物名称的模式指定(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在澄清Pedicularis stenantha的分类学地位时,查阅Pedicularis stenantha和其他一同发表的16个种(Cyananthus petiolatus、Gentiana crassuloides、Gentiana rosularis、Primula vialii、Salvia brevilabra、Salvia tatsienensis、Salvia tricuspis、Saussurea caudata、Saussurea scabrida、Saussurea souliei、Saussurea tatsienensis、Saxifraga longistyla、Senecio plantaginifolius、Senecio setchuenensis、Senecio souliei和Tanacetum myrianthum),其模式材料保存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P)。这些种是Franchet基于J.A.Soulié采集的材料于1891年发表,但是Franchet在原文中只引证了产地信息("Se-tchuen,circa Ta-tsien-lou"),没有提供具体的材料采集号。Pedicularis stenantha的后选模式在早期的研究中已指定,本研究对其他16个名称的原始材料进行了讨论,并对后选模式进行指定。
郁文彬王红李德铢
关键词:后选模式指定
中国植物区系中的特有性及其起源和分化被引量:172
2005年
对中国植物区系中的239个特有属,分属67个科,进行了分析研究,列出了这些特有属在种子植物各个科的分布,现代地理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含特有属在10个以上的有5个科即Gesneriaceae,Compositae,Labiatae,Cruiciferae,Umbelliferae;其中以Gesneriaceae居榜首(27属),Compositae位居第二(20属),Labiatae有12属,居第三。含2属的科有15个,含1属的科有30个;其中Ginkgaceae,Davidiaceae,Eucommiaceae,Acanthochlamydaceae组成了中国植物区系最具古老性、特有性和代表性的4个单型科。在此基础上,从特有属在被子植物八纲系统各个纲的分布特点,以及在各个科组成和系统关系及已有地质、化石历史和系统学,形态,分子证据论述了这些特有属的起源、系统关系及在植物地理上的关系。在裸子植物中,特有属最为丰富,几乎皆是地质历史上北极-第三纪成分的残遗,起源时间较早,可追溯到白垩纪或更早。被子植物中,中国特有属存在于八纲被子植物的所有纲中,几乎在现代被子植物各个演化阶段均有古老残遗的特有类群存在,同时也不乏新特有类群尤其是在演化的高级阶段的类群。从起源上看,被子植物的古特有属主要发生于晚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地质历史上大都占有广阔的分布区;新特有属多发生在新第三纪以后。其源头主要是北极第三纪、古热带第三纪(冈瓦纳第三纪)和古地中海第三纪的奇妙结合,不少类群是就地起源的;特有性是在第三纪中晚期以后北半球气候变迁,迁移途径(如北大西洋陆桥和白令陆桥)中断后形成的,这一时期是我国特有属形成发展的起始标志。
吴征镒孙航周浙昆彭华李德铢
关键词:中国植物区系进化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