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华
-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武汉市台资企业发展的政治因素分析
- 2013年
- 自1988年首家台资企业植根于武汉市以来的20多年间,武汉市台资企业不断发展。然而在发展中又有曲折,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时期。每个发展时期又不同程度的受到海峡两岸之间政治性因素的影响,两岸之间缓和友好的政治关系则促进武汉市台资企业的发展,反之,两岸之间紧张对立的政治关系则使武汉市台资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结合大陆台资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大背景对武汉市台资企业发展的政治性因素进行思考和阐述。
- 李彩华华朝辉
- 关键词:政治因素政治关系
- “五反”运动后劳资关系的国家调节
- 2011年
- "五反"运动结束后,为了改善紧张的劳资关系,促进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劳资关系进行了调节。首先是稳定和消除资本家的不安情绪,然后运用价格、税收、利率等经济手段扶持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其次,加强对工人的政策教育,把运动中工人的"左"倾情绪及时地转向生产;通过劳资协商,签订劳资集体合同,努力将劳资关系纳入正常轨道。调节的结果是劳资关系普遍得到改善,私营企业内部劳资双方的地位和权利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李彩华
- 关键词:劳资关系
- 武汉市台资企业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分析
- 2014年
- 台资企业自1989年开始投资武汉起,武汉市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武汉市针对台资企业的投资环境建设也日臻完善。随着国家开发战略西移,大量的台资企业将目光聚集在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各城市竞相加入在角逐台资企业投资的争夺战中。武汉市既有市场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国家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也存在着涉台政府职能、金融环境、社会组织团体、人才与用工等方面的短板。本文将在武汉市涉台的政府服务职能、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提供相应的建议。
- 李彩华张应雄
- 关键词:软环境建设投资环境建设法律法规体系政府服务职能
-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私营工商业的两次调整及其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曾两度遭遇困难,国家先后两次进行调整,最终使其走出困境,并有了新的发展。目前学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但主要集中于调整政策措施的具体阐述与分析(参见赫崇飞等:《试析1949年10月至1950年3月党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
- 李彩华
-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
- 浅析中国共产党处理苏区劳资关系的政策(1927—1933)
- 2009年
-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对私人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不正确等原因,在处理苏区劳资关系方面采取了过"左"的政策。结果造成苏区经济萎缩,劳资关系严重对立。为活跃苏区经济,改善农工生活以支持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纠"左"。但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未能得到彻底纠正,加之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据地丧失,这些措施未能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 李彩华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苏区劳资关系
- 全文增补中
- “五反”运动后的政策调整对私营工商业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五反"运动后,私营工商业在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方面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影响了生产和经营,党和政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了调整。通过调整,不仅使私营工商企业的劳资关系普遍得到了改善,而且还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因素,从而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的平稳过渡创造了有利条件。
- 李彩华
- 关键词:私营工商业
- 内部人控制和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改革被引量:6
- 2003年
- 改革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到股份制、公司制改造的过程。目前,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普遍呈现出“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的特点,这是现实国有企业改革的起点。国企改革的下一步应是逐步消除“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同的国有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安排的所有权改革,而不能“一刀切”。
- 瞿商李彩华
- 关键词:内部人控制利益相关者所有权改革相机性
- 中国新民主主义制度下的劳资政策与劳资关系
- 李彩华
-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劳资关系
- 20世纪90年代台湾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被引量:5
- 2003年
-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台湾当局制定经济建设计划 ,检讨 80年代发展高科技园区的经验教训 ,积极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使台湾经济在 90年代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同时 ,台湾的产业结构在 90年代再一次获得转型和升级 ,表现为向服务业的倾斜。但是 ,以电子、资讯产业为主的工业仍然是台湾经济结构的主体 ,并不存在产业的空洞化。
- 瞿商李彩华
- 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必然性被引量:22
- 2019年
-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新时代。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中国经济在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新时代、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李彩华
- 关键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