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文
- 作品数:8 被引量:17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模拟教学法在麻醉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选择中南大学2008级麻醉专业五年制本科医学生80名,随机分成2班,分别运用模拟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训,统一进行考核,比较两班学生成绩与掌握技能的差异,并进行分析。以模拟教学方法作为主导教学模式进行临床麻醉见习教学,效果较好,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习兴趣,值得推广。
- 朱海燕阳建福廖琴李彦文
- 关键词:麻醉学模拟教学临床见习
- 瑞芬太尼辅助背景音乐用于人工流产术的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以瑞芬太尼辅助背景音乐用于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50例禁食禁饮时间不足的自愿行无痛人流术的孕妇,入手术室后,播放古典音乐。先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再缓慢注射瑞芬太尼0.7~0.8g/kg,必要时追加瑞芬太尼,监测BP、HR、SpO2、RR,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评估麻醉效果及镇静程度。结果:麻醉效果优和良的比例分别为84%、16%;术中镇静程度平均为(1.88±0.52)分;围手术期SBP、HR、SpO2最低值和术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28%的患者SpO2≤90%;苏醒时间为0秒钟,离室时间(5.40±0.966)分钟;在恢复早期20%的孕妇发生轻度头昏,无恶心呕吐、胸壁僵直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以瑞芬太尼为主复合小剂量异丙酚辅助背景音乐的麻醉方案效果确切,生理干预小,苏醒快,离室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
- 李彦文欧阳文
-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丙酚音乐人工流产术
- 麻醉信息系统实习教学体会
- 2012年
- 随着医学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麻醉也引入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不但成为了麻醉科日常工作中的必要工具,而且为麻醉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本文采用信息系统教学和日常教学相对比,得出将信息系统引入麻醉教学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延伸,有利于理论结合实际,将来会成为麻醉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唐永忠廖琴李彦文欧阳文
- 关键词:信息系统教学麻醉
-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时间延长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调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老年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手术麻醉药用量及苏醒情况,探讨术后恢复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麻醉科2012年7月~2013年1月择期进行全身麻醉老年患者(≥60岁)手术病历28...
- 马玉桃李彦文刘世坤
- 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的镇静效应被引量:161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Dex)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3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分别静注0.5、1.0、1.5μg/kg的Dex。记录给药前(T0)、给药结束即刻(T1)1、5 min(T2)、45 min(T3)9、0 min(T4)、150 min(T5)、240 min(T6)4、80 min(T7)时的警觉/镇静(OAA/S)评分、HR、SBP、DBP和SpO2。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三组OA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T1~T4时三组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T2~T6时三组SBP明显下降(P<0.05或P<0.01);T1~T3时A组、T2~T5时B组、T3~T6时C组DBP明显降低(P<0.05或P<0.01);T2时三组SpO2明显降低(P<0.05)。剂量因素、时间和剂量的交互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0.5~1.5μg/kg的剂量范围内,Dex对清醒的健康受试者具有镇静、降低SBP、DBP、SpO2和减慢HR的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其临床效应强度无明显差异,但恢复时间延长。
- 李彦文欧阳文汪赛赢阎雪彬
- 关键词:右旋美托咪啶
- 不同配伍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人流术的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两种不同配伍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与苏醒质量。方法将56例自愿行无痛人流术的病人随机分为P组和R组,每组28例。P组:缓慢静脉注射1.5 mg/kg丙泊酚和0.5μg/kg雷米芬太尼,必要时追加丙泊酚。R组:缓慢静脉注射0.5 mg/kg丙泊酚和0.8μg/kg雷米芬太尼,必要时追加雷米芬太尼。监测BP、HR、SPO2、RR,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评估术中镇痛效果及镇静程度。结果术中镇静程度、苏醒时间、离室时间、恢复早期宫缩痛及头晕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术中镇痛效果都满意,但R组不良反应更少,苏醒更快且质量更高。
- 李彦文欧阳文段开明
- 关键词:镇痛雷米芬太尼丙泊酚人工流产术
- 经鼻窦内窥镜脑垂体瘤摘除术的麻醉
- 2006年
- 目的分析39例经鼻窦内窥镜脑垂体瘤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手术病人生命体征监测。结果表明麻醉维持过程平稳,随访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其麻醉处理应注意术前尽力维持神经内分泌功能,保证各项指标维持在理想范围,麻醉诱导和维持要求准确、平稳,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术后进行良好的监测,指导临床。
- 周治明欧阳文李季段开明李彦文王明安
- 关键词:垂体瘤静吸复合麻醉摘除术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