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 作品数:52 被引量:129 H指数:7 供职机构: 河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理学 农业科学 电气工程 更多>>
Bi系银包套多芯带材焊接的实验研究 2003年 对Bi 2 2 2 3/Ag多芯高温超导带材的焊接技术进行实验研究 .焊接采用单轴方向不同压力下进行压接 ;另外在压接后 ,对不同压力压接下的样品进行热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 :在 77K自场条件下 ,超导接头在压应力约为 1.96× 10 7N/m2 和热处理温度约为 85 0℃时 ,得到焊接接头具有最高临界电流 ,其自场下临界电流约为带材临界电流的 85 % . 阎正 王银顺 徐景智 杨景发 赵庆勋 李光 于威 马全喜关键词:高温超导体 压应力 临界电流 生物超微弱发光的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超微弱发光测量技术研究了不同时间间隔下延迟发光的衰减曲线.从实验测得的数据出发,抛开以往与实验不太相符的指数函数、双曲函数拟合理论,利用更能体现动力学特性的差分方程方法,分析延迟发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根据测得的实验曲线,将光诱导后的光子辐射过程划分为快过程和慢过程2个阶段,推测2个阶段中,生物系统内激发态的相干作用不同,从而对生物超微弱发光物理机理——相干模型,进行了一定的验证,并对具有广泛生物学意义的延迟发光时间参数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李光 刘品 焦小雪关键词:生物超微弱发光 延迟发光 差分方程 不同产地茶叶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通过建立茶叶的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研究了不同的预处理方法、流动相组成、检测波长、色谱柱温度等操作因素对茶叶指纹谱图的影响,并对不同种类茶叶的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所有茶叶色谱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重现性较... 赵晓辉 李光关键词:茶叶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文献传递 一种用红外光谱技术鉴别茶叶产地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红外光谱技术鉴别茶叶产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建立原产地茶叶的产地特征线;B、检测样品:取待检测的茶叶样品分别与标准品相同的条件检测得到标准中红外光谱,根据其光谱计算其与产区参照茶叶间的平均偏离,再计... 张荣香 李光 赵晓辉 李晓苇 张连水文献传递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茶叶产地 2013年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特征提取思想,提出了特征提取方法,简要分析了特征提取方法对波段的选取要求,以及不同预处理方法对二次特征提取的影响,然后将特征提取应用在不同茶叶产地的识别上,结果很好的把不同产地区域的茶叶区分开。此方法对于鉴别茶叶等其他复杂体系的特征有重要的价值。 陈桥 王继坤 刘玲玲 李光关键词:特征提取 红外光谱 茶叶 温度对叶片延迟发光的影响 被引量:13 2005年 以绿宝石喜林芋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叶片延迟发光和超氧物歧化酶(SOD)、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延迟发光的衰减系数先增加后减小,在15℃时有一最大值;延迟发光的最大强度也会随温度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当温度达到50℃时,叶片基本上不再具有延迟发光的特性;SOD,LOX活性与延迟发光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 李光 杨海莲 陈静伟 曹晓兵 廖祥儒 杨景发关键词:温度 叶片 延迟发光 超氧物歧化酶 脂氧合酶 温度对植物叶片延迟发光的影响 <正>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一个主要环境因素,它影响植物的诸多生理过程。超微弱发光是活生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对植物代谢活动和环境的反应极为敏感,可以作为植物代谢对环境反映的综合指标。延迟发光是反映生物体内部各... 李光 杨海莲 曹晓兵 陈静伟 杨景发文献传递 双重优化对基于P3HT:PCBM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提高 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对光的吸收效率是提高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重要因素.在以poly(3-hexylthiophene)(P3HT)为电子给体材料,[6,6]-phenyl C60-butyric acid methyl... 杨少鹏 史江波 鲁超群 韩凌洁 李光 李晓苇 傅广生关键词:太阳能电池 银纳米粒子 能量转换效率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红外光谱的茶叶发酵度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红外光谱的茶叶发酵度识别方法,首先对不同发酵度的几种典型茶叶的中红外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主特征因子,建立特征基,由中位线方法确定重度发酵茶的线性判别器Ⅰ;然后对几种典型中度发酵茶和一种轻度发酵茶的中... 李晓苇 张荣香 张艳伟 李光 赵晓辉 张连水文献传递 新型阴极缓冲层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2014年 研究了引入有机小分子尿素(urea)作为阴极缓冲层的以P3HT∶PCBM为活性层的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BHJ-PSCs)。通过溶液旋涂法制备尿素层,并且以不同的旋涂速度得到不同厚度的尿素。在模拟的标准太阳光(100 m W/cm2)照射下,以3000 r/min的转速旋涂尿素得到的器件取得了9.15 m A/cm2的短路电流密度,此时对应的能量转换效率较不加尿素层时的效率提高了20%,由2.8%增加到3.36%。原子力显微镜的测试表明,尿素层的引入改善了有机层和Al电极的接触。暗态J-V曲线的研究以及外量子效率的分析说明尿素层的引入抑制了载流子的复合,促进了载流子的传输与收集。尿素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和Al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有效保护了活性层免受蒸镀的Al原子因注入带来的破坏,这种保护行为减少了载流子的复合,提高了器件的性能。 顾罗 赵晓辉 高绍坤 李光 李晓苇 杨少鹏关键词:太阳能电池 尿素 缓冲层 孤对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