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仰康

作品数:55 被引量:230H指数:9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磁共振
  • 13篇乳腺
  • 13篇成像
  • 12篇肿瘤
  • 11篇磁共振成像
  • 9篇X线
  • 8篇腺癌
  • 8篇MRI
  • 7篇乳腺癌
  • 7篇缺血
  • 6篇缺氧
  • 5篇影像
  • 5篇肉瘤
  • 5篇恶性
  • 4篇阴性
  • 4篇阴性乳腺癌
  • 4篇三阴
  • 4篇三阴性乳腺癌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40篇汕头大学
  • 17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泰兴市人民医...
  • 2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汕头市第二人...

作者

  • 53篇李仰康
  • 17篇刘国瑞
  • 14篇周修国
  • 12篇蔡爱群
  • 8篇江森
  • 7篇郭岳霖
  • 7篇陈雪吟
  • 7篇肖莹
  • 6篇陈俊伟
  • 5篇程英
  • 5篇郑瑜
  • 4篇关计添
  • 4篇林伟彬
  • 4篇黄映宏
  • 4篇程凤燕
  • 4篇林建浜
  • 4篇方文辉
  • 4篇洪又佳
  • 3篇江红
  • 3篇黄楚绵

传媒

  • 9篇汕头大学医学...
  • 6篇放射学实践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实用医学影像...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CT和M...
  • 2篇肿瘤药学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养生保健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的应用与探讨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在 CT 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  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 2338 例,手推注射法300例。全部患者用优维显1ml静脉注射做碘过敏试验阴性,注射速率2-3ml/s,小儿0.5-1.5ml/s,剂量50-80ml,高压注射器与手推法剂量相同,小儿按公斤体重计算。结果:高压注射器注射的副反应;过敏性休克4例,占0.17%,中度反应27例,占1.2%,轻度反应56例,占2.4%,造影剂注射失败9例,占0.39%。手推法副反应;过敏性休克 1 例,占 0.3%,轻度反应 5 例,占 1.6%,没有静脉渗漏。结论:高压注射器与手推法相比,造影剂注射速率越快,图像质量好,但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副反应的程度也较重。因此,既要提高注射速率,保证质量,又要确保病人安全,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检查部位、患者身体状况、病情轻重、以及诊断要求来确定注射速率。
张远芳刘国瑞方文辉郭岳霖李仰康
关键词:高压注射器
Madelung综合征累及头颈部的CT诊断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CT对Madelung综合征累及头颈部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Madelung综合征累及头颈部患者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15例行增强扫描,18例采用2D多平面重组(MPR)和3D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24例均显示脂肪组织对称分布,无包膜,边界不清。男性患者病变主要分布于下枕部、后颈部及上背部皮下间隙、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深面、椎旁肌间隙、颈前区、腮腺区、面颊部、颈后三角区和锁骨上区;女性患者病变主要累及后颈部皮下间隙。部分病例见肌肉、腺体、大血管、上气道和消化道受压。此外,CT扫描发现头颈部偶发病变5例,包括会厌癌、真菌性上颌窦炎、枕大池蛛网膜囊肿、腮腺Warthin瘤和锁骨上血管畸形各1例。结论:CT是评价Madelung综合征累及头颈部的有效手段,结合2D MPR和3DVR重组技术,可准确显示脂肪组织的分布情况,病灶与肌肉、腺体和大血管的关系以及上气道和消化道受压的程度等,同时可发现头颈部其它偶发病变,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李仰康郑瑜林建浜蔡爱群周修国
关键词:脂肪瘤样病头颈部病变
鲑鱼降钙素联合氯化锶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性骨痛及对血锶代谢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降钙素联合氯化89鍶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痛的疗效,判断降钙素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73名恶性肿瘤骨转移病例分为,联合组29例患者,用氯化^(89)鍶(3-4mci iv)+降钙素(100IU喷鼻1次/天);氯化^(89)鍶治疗组25例患者,用氯化^(89)鍶(3-4mci iv)和对照组19例患者,不同意锶治疗的肿瘤骨转移病人(其它方法治疗骨痛),观察镇痛总有效率并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全血鍶含量,随诊12个月,2例死亡退出观察。结果联合治疗组疗效高峰出现在第一个月,总有效率96.4%(27/28);绿化锶组疗效高峰出现在第一个月,总有效率83.33%(20/24),两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联合治疗组血锶水35.5μg/L,明显低于氯化^(89)鍶组和对照组(P<0.05)。氯化锶组血锶水平39.8μg/L,与对照组血鍶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钙素联合氯化^(89)鍶镇痛效果显著好于氯化锶组(P<0.01);降钙素促进骨转移灶对^(89)鍶吸收,降钙素可以作为氯化^(89)鍶的增效剂。
张云平李仰康刘阳晨
关键词:鲑鱼降钙素恶性肿瘤骨转移
R成像新技术——螺旋磁共振成像
2004年
李仰康刘国瑞Michael Amann
关键词:K空间MR成像旋磁磁共振成像技术平面回波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价值被引量:12
2003年
李仰康刘国瑞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脑白质成像原理
肿块型三阴性乳腺癌3.0T MRI特征
2020年
目的:探讨肿块型三阴性乳腺癌的3.0T 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接受乳腺MRI检查并确诊乳腺癌的156例患者术前3.0T MRI资料,共159个病灶,其中Luminal A型病灶41个,Luminal B型病灶70个,HER-2过表达型病灶24个,三阴性病灶24个。比较各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形状、边缘、内部强化特征、早期强化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达峰时间、最大强化率、T2WI信号、表观弥散系数、病灶最大径的差异。结果:三阴性乳腺癌形状表现为类圆形的分别是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的6.9倍(95%CI:2.116~22.458)、9.2倍(95%CI:3.081~27.226)、27.2倍(95%CI:3.144~235.021);边缘表现清晰的分别是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的13.4倍(95%CI:4.059~44.373)、15.0倍(95%CI:3.639~61.832);T2WI表现为稍高或高信号的分别是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的45.4倍(95%CI:8.796~234.082)、25.7倍(95%CI:5.529~119.144)、33.0倍(95%CI:5.925~183.786);TIC类型表现为流出型的分别是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的4.3倍(95%CI:1.254~14.872)、4.2倍(95%CI:1.107~16.167)。结论:肿块型三阴性乳腺癌3.0T MRI常表现为边缘清晰的类圆形肿块、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TIC类型为流出型,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价值。
黄伟熊李仰康姚宇斌林黛英吴先衡
关键词:乳腺肿瘤分子亚型三阴性乳腺癌磁共振成像
实验性缺氧缺血性脑病的~1H-MRS及病理学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早期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1H—MRS波峰变化规律及其与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40只7日龄健康新生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只)、假手术组(n=5只)及缺氧缺血组(n=30只)。1.5T磁共振^1H MRS测定脑内代谢产物。观察每组新生猪脑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①造模后0~24h,NAA峰明显下降,Lac峰呈典型的双峰状显著升高,NAA/Cho、Lac/NAA、Lac/Cr、Lac/Cho和Lac/(Cr+Cho)比值逐渐降低,HI后3h,NAA/Or、NAA/(Cr+Cho)比值升高,然后逐渐降低,G1x峰和mI峰无明显变化。②造模后0~24h随着时间延长脑水肿逐渐加重,24h出现坏死灶。结论:①NAA/Cho、Lac/NAA、Lac/Cr、Lac/Cho和Lac/(Cr+Cho)是定量反映脑缺氧缺血生化改变的最敏感指标;②早期缺氧缺血后脑NAA、Lac与病理学的变化一致。
关计添刘国瑞程英耿义群郭岳霖李仰康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猪病理
并行采集技术在乳腺MR动态增强的临床应用
2022年
目的基于3.0T MR平台,探讨并行采集技术在GE乳腺动态增强(VIBRANT)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行MR动态增强扫描的70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所有患者均使用并行采集技术的动态增强扫描和不使用并行采集技术的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扫描时间、图像的空间分辨力、信噪比和对比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动态增强MR使用并行采集技术和不使用并行采集技术的扫描时间、图像质量、诊断效能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VIBRANT乳腺动态增强扫描中,使用并行采集技术扫描时间较不使用并行采集技术明显缩短(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空间分辨力相同。两种检查方法图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两种检查方法动态增强MRI对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精确度和负预测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均与乳腺癌病理学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基于并行采集技术的VIBRANT乳腺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在显著缩短扫描时间的前提下并不影响其诊断效能。
肖莹许铧文徐婧婧李仰康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并行采集技术
CT和MRI诊断颈动脉及其周围间隙孤立性病变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颈动脉及其周围间隙孤立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5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及其周围间隙孤立性病变患者,对38例行CT检查,其中29例行3DVR血管重建;对27例行MR检查,其中16例行三维对比增强MRA(3DCE-MRA)检查。分析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界、密度、信号、内部结构、强化特征及其与颈动静脉的关系。结果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颈动脉体瘤、颈内动脉瘤、淋巴结转移瘤、巨淋巴结增生症、腮裂囊肿及腮裂囊肿合并感染的CT或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血管瘤、淋巴瘤、淋巴结结核、结节病及支气管囊肿罕见,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使颈动静脉向外或前外侧移位。淋巴结病变使颈动静脉向内或前内侧移位。颈动脉体瘤和颈内动脉瘤使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但颈内动脉瘤使受累血管呈瘤样增粗,CTA或MRA可直接定性诊断。结论CT和MRI分别结合3DVR血管成像和3DCE-MRA是定位诊断颈动脉及其周围间隙孤立性病变的有效手段,根据平扫和增强特征及其与颈动静脉的关系,可对大部分孤立性病变做出定性及鉴别诊断。
李仰康周修国蔡爱群林建浜许桂晓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
2020年
目的:探讨3.0T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均完成双乳动态增强MRI检查及扩散加权成像。分析患者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病灶ADC值,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ADC值与肿瘤大小(按最大径<2cm、≥2cm分组)、病理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生长表皮因子受体2(HER-2)的关系。结果:病灶大小和ADC值呈负相关(P<0.05);随着病理组织学分级升高,ADC值下降(P<0.05);ER、PR阳性、阴性表达两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过表达、低表达两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ADC值与病灶≥2cm、高病理组织级别存在相关性,可作为预测IDC病灶组织学恶性度的预后参数,对乳腺IDC患者的预后判断、疗效评估与病情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陈佳儿马柳丹袁琳李仰康
关键词: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预后因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