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心
-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隧道底部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隧道底部隐伏型溶洞在隧道运营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甚至塌陷,从而给隧道衬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倘若溶洞顶板厚度足够大的话,那么就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在Ⅴ级围岩情况下探讨了溶洞高度对隧道衬砌及溶洞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在不同溶洞宽度下溶洞顶板的最小安全厚度,对岩溶区隧道施工与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朱文心
- 关键词:溶洞顶板衬砌安全厚度
- 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柱接头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提出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柱与柱节点连接方式——局部外包钢管柱接头。通过四个足尺试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对比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局部外包钢管装配整体式柱子接头整体性能较好,没有出现拉拔脱离现象;节点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与相同条件下的现浇混凝土柱相近,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试件破坏为延性较好的大偏心受压破坏。研究结果能够为装配整体式柱连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 朱文心
- 关键词:装配整体式抗震性能滞回曲线
- 一种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产物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产物,其中所述复合材料是利用粉末混合法制备,所得的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组分中含体积百分比为2%~3%的碳纳米管和余量的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其具有更低...
- 庞来学徐静邢德进朱文心张金升
- 文献传递
- 深埋隧道突水灾害二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埋隧道突水灾害二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包括刚性试验箱、水压伺服控制系统、竖向加载系统、压力传感器和渗透压力传感器,所述刚性试验箱为上部开口的立方体结构,其前侧面为高强度玻璃板,所述高强度玻璃板上设预留隧道...
- 靖洪文苏海健蔚立元朱谭谭朱文心
- 深埋隧道突水灾害二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埋隧道突水灾害二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包括刚性试验箱、水压伺服控制系统、竖向加载系统、压力传感器和渗透压力传感器,所述刚性试验箱为上部开口的立方体结构,其前侧面为高强度玻璃板,所述高强度玻璃板上设预留隧道...
- 靖洪文苏海健蔚立元朱谭谭朱文心
- 文献传递
- 深埋隧道突水灾害二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埋隧道突水灾害二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包括刚性试验箱、水压伺服控制系统、竖向加载系统、压力传感器和渗透压力传感器,所述刚性试验箱为上部开口的立方体结构,其前侧面为高强度玻璃板,所述高强度玻璃板上设预留...
- 靖洪文苏海健蔚立元朱谭谭朱文心
- 文献传递
- MWNTs/Fe_3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 2010年
- 利用真空热压烧结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两种方法制备了不同成分MWNTs/Fe3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用透射电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并用微欧计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后换算成电导率,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出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碳纳米管与金属间化合物相界面较高的势垒、纳米管的自身缺陷及其在基体中的分布方式影响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 庞来学邢德进张爱琴朱文心徐静李晋
- 关键词:导电性能显微结构
- 深部过断层巷道失稳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为探究过断层巷道失稳破坏机理,以淮南矿区顾北煤矿南翼带式输送机巷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对围岩失稳破坏机理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断层会导致巷道围岩变形急剧增加、围岩塑性区范围增大。基于松动圈实测和数值模拟结果,针对该巷道提出了4项稳定控制原则及具体支护方案,通过工业性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深部过断层巷道围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朱文心胡成果董晓
- 关键词:深部巷道断层破碎带围岩控制
- 一种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由钛铝金属间化合物与碳纳米管组成;其中:所述复合材料的组分以体积百分比计:碳纳米管为1%~5%,余量为钛铝金属间化合物。该复合材料是利用粉末混合法制备,所得的钛铝金属间...
- 庞来学徐静邢德进朱文心张金升
- 文献传递
- 锚杆作用下块状岩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以巷道围岩的一个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研制成套的相似材料和加载模具,对边长200 mm的立方体试样进行压缩试验,研究块体尺寸和锚固方式对块状岩体力学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块体尺寸越大,锚杆与岩体的黏结性能越强,可以更好地发挥锚杆的支护作用,随着层理面间距的增大,岩体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与端锚相比,加长锚和全锚更能提高锚杆与破裂岩体的黏结能力,抑制脱锚现象的发生,增加支护效果,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大,岩体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逐渐增大。研究成果可为煤矿巷道破裂围岩的锚杆支护设计和失稳破坏预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 朱文心靖洪文靖洪文张力苏海健
- 关键词:块状岩体破坏特征锚固方式锚杆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