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志梅

作品数:31 被引量:285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生物学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沙漠化
  • 16篇沙漠化过程
  • 15篇土壤
  • 7篇沙地
  • 7篇毛乌素沙地
  • 7篇南缘
  • 7篇草原
  • 5篇植物
  • 5篇理化性质
  • 4篇植被
  • 4篇土壤理化
  • 4篇土壤理化性
  • 4篇土壤理化性质
  • 4篇胁迫
  • 3篇沙质草原
  • 3篇土壤理化性质...
  • 3篇土壤质量
  • 2篇氧化酶
  • 2篇生态
  • 2篇适应性

机构

  • 22篇西北大学
  • 12篇内蒙古大学
  • 5篇西安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许昌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1篇朱志梅
  • 12篇曹明明
  • 10篇杨持
  • 10篇杨梅焕
  • 4篇樊军
  • 4篇刘颖茹
  • 3篇刘康
  • 3篇邱海军
  • 3篇刘美玲
  • 2篇王春杰
  • 1篇龙永清
  • 1篇王铁娟
  • 1篇阿如旱
  • 1篇姚顽强
  • 1篇王雷
  • 1篇杨理
  • 1篇张鹏
  • 1篇刘咏梅
  • 1篇杨联安
  • 1篇郝明德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内蒙古大学学...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中国生态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的变化和适应机理研究概述被引量:26
2003年
沙漠化过程就是人为活动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导致地表植被衰退或消失之后,风作用于地表而产生的风蚀、搬运、堆积的风沙运动过程.本文就其植物的抗旱性、抗风沙性,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两方面结合沙漠化过程做了概述,其中形态结构方面主要体现在植物的根、茎、叶和生物量方面的变化和适应性,生理功能方面集中体现水分生理、光合特性、渗透调节、激素作用、膜系统保护酶以及物质代谢、膜脂组分等相关细胞层次的适应与变化特征.
朱志梅杨持
关键词:沙漠化过程植物适应性生理功能抗旱性
基于NDVI的渭南市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渭南市是陕西省的"东大门",其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高效、准确地提取地表植被状况,了解渭南市生态环境变化,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2007-2013年的NDVI时序遥感影像数据,结合ENVI软件,运用均值法、趋势线分析法分析了渭南市地表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自2007年到2013年渭南市植被NDVI年均值呈缓慢增长趋势,特别是自2011年起,年均NDVI增长迅速,并保持在较高水平;(2)渭南市植被覆盖以高植被覆盖为主体,中等植被覆盖次之,中部平川区植被覆盖有所下降,但总体态势良好。
沈关东朱志梅刘欢张甜和鑫
关键词:NDVI植被覆盖
陕西省生态旅游景区评价与模式潜力分析
针对陕西省从南到北所形成的特色鲜明的三个自然地理带的生态旅游资源现状,选取27处旅游景区,从资源价值(占70%)、环境质量(占15%)和管理状况(占15%)三个一级指标出发,分别在其二级指标(共14个)中赋于一定的分值作...
朱志梅张钊
关键词:资源价值ARCGIS
狼毒群落多样性研究及其与土壤水分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综述了瑞香狼毒的分布、毒性、危害。在对祁连县草原狼毒群落的野外调查取样后,通过对群落特征指数的计算,分析得到狼毒盖度与各指数之间变化趋势相一致,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较低,优势度较高,表明该群落优势物种突出,物种分布不均匀。多样性指数低,生态系统对环境波动的缓冲功能低,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生物链易被破坏而且恢复较慢。对土壤各层水分的测定分析表明,群落盖度以及狼毒盖度与土壤水分存在明显相关性关系,表现出深层土壤(40-50cm)最为相关性。狼毒高度与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存在正的弱相关性。狼毒生物量与近地表土壤水分(0-10cm)的Pearson相关性指数为-0.624,存在明显负相关性。
邓俊宾朱志梅
关键词:狼毒群落多样性
吸湿回干处理对小麦抗盐性的生理效应被引量:13
2003年
经过吸湿回干处理的小麦种子,在NaCl胁迫下比未经吸湿回干处理的种子发芽时间短,在高盐浓度(15g/LNaCl)时成苗率显著高于对照,而且小麦幼苗的抗盐性有所提高,膜脂过氧化程度及质膜透性在高盐浓度时分别低于对照,SOD活性在高盐浓度时显著高于对照,对照苗SOD活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先升后降,在9g/LNaCl浓度时有一高峰值,而处理苗SOD活性在高盐浓度时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达到最大.
朱志梅宋炳煜
关键词:小麦种子处理抗盐性
陕北榆林地区沙漠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其与植物C,N的关系被引量:11
2010年
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采样,对陕北榆林地区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其和植物体有机C、全N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理化性质随沙漠化过程变化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随沙漠化加剧,同一沙漠化梯度不同剖面的pH值随深度增加基本呈增加趋势。随沙漠化程度加剧,土壤脲酶活性急剧降低,随土壤剖面加深,酶活性也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整个剖面较高,并随剖面深入先降低后升高。(2)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与其它因子的相关性均不大,除pH值外的其它各因子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除植物和土壤C/N、土壤容重与其它各指标存在负相关关系外,其它指标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王春杰朱志梅张仁慧杨梅焕
关键词:沙漠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
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气传输特性被引量:4
2019年
研究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水气传输的影响,可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过程中有限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为了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水气传输特性,探究饱和导水率(K_s)、导气率(K_a)和相对气体扩散率(D_P/D_0)间的关系,对柠条地、撂荒地、苜蓿地、农地和裸地样地0~5 cm深度土层原状土,采用定水头法测定K_s,气室法测定D_P/D_0,土壤导气率测定仪测定田间持水量(FC)下的K_a.结果表明:土壤0~5 cm容重(ρ_b)的大小顺序为苜蓿地>裸地>撂荒地>柠条地>农地,撂荒地、裸地和苜蓿地ρ_b与农地差异显著.土壤总孔隙度(Φ)的大小顺序为农地>柠条地>撂荒地>裸地>苜蓿地,相比农地,苜蓿地、裸地和撂荒地土壤Φ分别低7.5%、4.7%和3.1%.充气孔隙度(ε_(100))的大小顺序为农地>撂荒地>柠条地>裸地>苜蓿地,苜蓿地、裸地、柠条地和撂荒地ε_(100)分别较农地低38.3%、33.6%、12.8%和10.1%.土壤K_s的大小顺序为撂荒地>柠条地>苜蓿地>裸地>农地,其中,撂荒地K_s显著高于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K_a的大小顺序为撂荒地>苜蓿地>柠条地>裸地>农地,撂荒地与农地之间差异显著;土壤D_P/D_0的大小顺序为撂荒地>柠条地>苜蓿地>农地>裸地,其中,柠条地和撂荒地土壤D_P/D_0显著大于农地,分别较农地高36.8%和61.6%.土壤K_s和FC条件下的K_a、D_P/D_0之间呈显著相关.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显著改变了土壤的通透性,耕地撂荒或者种植柠条及苜蓿改善了表层土壤导水和导气性能,农地和裸地土壤水气传输能力较差.
韩蕾潘雅文朱志梅樊军王胜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水力特性
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呈规律性变化,随沙漠化程度的加剧,土壤粘粒、含水量、有机质、全碳、全氮含量减少,土壤砂粒含量、容重、C/N...
杨梅焕曹明明朱志梅邱海军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质量
文献传递
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漠化共有种植物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沙漠化过程中,不同沙漠化阶段共有种植物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旨在为沙漠化防治中植被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采用植被动态学中群落的空间序列方法,以植被盖度为依据,将沙漠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非沙漠化、潜在沙漠化、轻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在每个阶段选取3个1m×1m的样方,采集沙漠化共有种植物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的叶片,分析不同沙漠化阶段共有种植物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沙漠化过程中,共有种植物叶片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各异,表现出不同的沙漠化适应性。其中,本氏针茅和糙隐子草SOD、CAT和POD活性变化幅度较大,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达乌里胡枝子SOD和POD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且POD活性变化幅度较SOD小,CAT活性变化趋势不明显;油蒿和牛心朴子SOD、CAT、POD活性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表明这3种酶在协同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维持膜系统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本氏针茅和糙隐子草叶片抗氧化酶对沙漠化过程反应敏感,这2种植物抗逆性较弱;SOD在达乌里胡枝子抗性机理形成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油蒿和牛心朴子叶片中的3种抗氧化酶在保护植物膜系统方面能协同作用,故这2种植物沙漠化抗性较强。
杨梅焕姚顽强曹明明朱志梅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抗氧化酶抗逆性
沙质草原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稳定性与恢复性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应用 1 984、2 0 0 1、2 0 0 2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的野外调查样方资料 ,采用群落盖度变化 ;植物种在样方中出现频度的变异性、生物量的变异性和 β多样性指数作为指标 ,综合的分析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 1 )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盖度的下降比例并不是均匀的 ( 35 %→ 2 5 %→ 1 5 %→ 5 %→ 0 % ) ,这种不均匀性可以反映出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保守性和易变性 ,下降比例越小 ,说明这一阶段越保守 ,从而也越稳定 ;( 2 )不同阶段 1 m2样方内所包含的物种数量 ,以及物种数量的变异系数 ( 0 .31→0 .34→ 0 .64→ 0 .67)反映了演变的不均匀性 ;( 3)不同阶段 1 m2 样方内生物量的变异系数 ( 0 .5 0→ 0 .49→0 .66→ 0 .64)反映出演变的不均匀性 ;( 4 )通常 β多样性指数被表示为群落间相似性指数 ( 0 .81→ 0 .60→0 .32→ 0 .0 0 ) ,沙漠化过程中相邻两个阶段的相似性越高 ,说明稳定性也越高。以上几个指标反映的趋势是一致的。恢复性与稳定性正好相反 ,越稳定的阶段越不容易恢复 ,反之 ,越容易恢复。
杨持朱志梅刘颖茹
关键词:沙质草原沙漠化过程稳定性恢复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