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桉

作品数:6 被引量:150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能源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协同控制
  • 2篇钢铁
  • 2篇钢铁行业
  • 2篇
  • 2篇
  • 1篇地景
  • 1篇电力
  • 1篇电力行业
  • 1篇中国电力
  • 1篇中国电力行业
  • 1篇中国钢铁
  • 1篇中国钢铁行业
  • 1篇湿地
  • 1篇湿地景观
  • 1篇转移矩阵
  • 1篇温室气体
  • 1篇污染
  • 1篇洗浴废水
  • 1篇协同减排
  • 1篇景观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6篇曾桉
  • 4篇胡涛
  • 4篇刘胜强
  • 4篇邢有凯
  • 4篇毛显强
  • 1篇何天德
  • 1篇李晓文
  • 1篇郑钰
  • 1篇李丽平
  • 1篇黎聪
  • 1篇田春秀
  • 1篇郑少奎
  • 1篇宋晓龙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钢铁行业技术减排措施硫、氮、碳协同控制效应评价研究被引量:25
2012年
随着我国污染减排形势的日趋严峻,在高污染行业采用协同控制措施实现多种污染物控制目标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而合理评价减排措施的协同控制效应是实施协同控制的基础.基于此,本研究从环境-经济-技术角度系统地提出了钢铁行业技术减排措施对硫、氮、碳的协同控制效应评价方法,包括: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分析、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Elsa/b)分析和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评价,3种评价方法相互配合,可以从多角度检验不同减排措施的协同控制效应.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和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末端治理措施不具有协同控制效应或协同控制效应不佳,而绝大多数过程控制措施都具有较好的协同控制效应.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评价的结果表明,末端治理措施优先度排序靠后,而过程控制措施排序靠前,且针对不同污染物的排序结果有所不同.在进行钢铁行业协同减排方案设计和规划时,应根据决策需要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参考评价结果选择最为成本有效的措施.
毛显强曾桉刘胜强胡涛邢有凯
洗浴废水回用工程间歇运行的影响及控制对策
2011年
分析了间歇运行模式对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洗浴废水回用工程净化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间歇运行条件下出水水质的对策。结果表明,间歇运行对洗浴废水回用工程各节点处的水质均产生了不利影响,除COD浓度外,与微生物相关的水质指标如SS、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等均未达到《北京市中水水质标准》;通过加大消毒剂用量至原用量的8倍可以明显改善出水水质,获得优质中水。
曾桉何天德郑少奎
关键词:洗浴废水回用工程
中国电力行业硫、氮、碳协同减排的环境经济路径分析被引量:59
2012年
从电力行业"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及其成效来看,现行的以末端治理为主的减排措施很难实现电力行业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本研究构建了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当量(APeq)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力行业技术减排措施和结构减排措施进行成本-效果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末端治理措施在削减某一特定污染物的同时,由于耗能增加可导致其它污染物的排放上升;以节能为主的技术减排措施、前端和生产过程控制措施,以及以新发电技术替代为主的结构减排措施可以实现SO2、NOx和CO2的协同减排,且减排潜力较大.此外,本文还在单位(边际)污染减排成本核算与污染减排潜力估算的基础上,绘制出适合中国电力行业的SO2、NOx、CO2和APeq减排路径图,以协助决策者制定适宜的减排规划方案.
毛显强邢有凯胡涛曾桉刘胜强
关键词:电力行业协同减排
中国钢铁行业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路径研究被引量:34
2012年
随着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形势的日益严峻,以及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的日益深化,寻求能够同时削减温室气体和局地空气污染物的减排措施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过去的减排工作经验教训表明,单一的末端治理措施难以实现多污染物控制目标。文章以我国钢铁行业为例,在协同控制理念指导下,构造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当量指标APeq评价某项技术措施对SO2、NOX和CO2的综合减排效果,并针对APeq、SO2、NOX、CO2,基于单位(边际)污染物减排成本和减排潜力估算,讨论协同控制分析方法和技术措施减排路径。结果表明,相比末端控制技术,前端和过程控制技术可实现3种污染物协同减排,因而单位(边际)污染物减排成本较低,优先度排序靠前,而末端治理措施缺乏协同性,单位(边际)污染物减排成本较高,优先度排序靠后。仅靠前端和过程控制措施,NOX减排目标能够实现,而SO2、CO2和APeq减排目标则难以实现,尚须实施部分成本较高的末端控制措施,或借助结构调整和规模控制手段。
刘胜强毛显强胡涛曾桉邢有凯田春秀李丽平
关键词:协同控制钢铁行业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被引量:24
2008年
基于1987年、1997年和2005年3期TM遥感数据,对衡水湖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以农田为景观基质,水体和芦苇沼泽交错分布构成区域湿地生境的主体斑块,其余景观类型呈以小尺度斑块散布于区域中。保护区湿地景观改变较明显,湿地由1987年的20.2%上升到1997年的23.4%,2005年占到22.3%,农田向湿地类型的转变最为显著,农田和湿地类型之间的动态转换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的演变。从景观类型水平来看,表现为水体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由1987年的3.5187hm2减到1997年的2.0187hm2到2005年为4.3997hm2,破碎度指数下降;聚合度指数和最大斑块指数先降后升,而连接度指数先增后减;芦苇沼泽平均斑块面积下降明显,由1987年的2.6169hm2降到1997年的0.5437hm2,到2005年为0.3558hm2,且形状日趋复杂自然,最大斑块指数和聚合度指数持续减少,而连接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则相反,但总体上芦苇沼泽沼泽小面积斑块数量仍占相当比例,破碎化程度仍维持较高水平。在景观整体水平上,保护区的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破碎化指数由1987年的51.068增到1997年的74.0985后2005年减为37.88,以农田为景观基质的蔓延度指数则先降后升。景观格局分析表明,衡水湖保护区湿地面积逐步恢复,破碎化程度降低且景观日趋多样化,连通性虽不及1987年历史最高水平却呈加强趋势,湿地生境质量得到优化,2005年湿地恢复的景观格局的空间配置达到3个时期的历史最高水平,也体现了保护区规划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黎聪李晓文郑钰宋晓龙曾桉
关键词:湿地景观景观指数转移矩阵
技术减排措施协同控制效应评价研究被引量:58
2011年
随着我国污染减排形势的日益严峻,采用协同控制措施实现多种污染物控制目标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合理评价减排措施的协同效应是正确选择协同控制措施和制定协同控制规划方案的基础。本研究首次从环境-经济-技术角度系统地提出了技术减排措施的协同控制效应评价方法,并以火电行业为案例进行分析。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Elsa/b)分析和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等方法评价技术减排措施对SO2、NOx和CO2的协同控制效应,三种评价方法相互配合,可以帮助我们从多角度检验不同减排措施的协同效果。对火电行业技术减排措施进行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和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末端治理措施不具有协同性,而前端控制措施和过程控制措施具有较好的协同性。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评价的结果表明,末端治理措施优先度排序靠后,而前端控制措施和过程控制措施排序靠前,且针对不同污染物的排序结果有所不同。在进行协同减排方案设计和规划时,应根据决策需要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参考评价结果选择最为成本有效的措施。
毛显强曾桉胡涛邢有凯刘胜强
关键词:火电行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