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强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RGP诱导屈光参差视觉质量的研究
-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单眼视概念,双眼植入不同度数单焦点人工晶体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双眼白内障摘除及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符合标准的病例40例(80眼),以RGP一眼全矫,一眼矫正为-2.0D近视为诱导组...
- 曾强傅小进
- 文献传递
- 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与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1985年全国青光眼学组建议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给予眼压、视野、矫正视力、眼底视盘、视杯等一系列检查手段,分析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以及临床诊断中的注意事项。结果:本组研究者中早期视野损害34眼,中期视野损害46眼,晚期视野损害12眼;屈光度检查在-8~-20D之间,平均(10.3±0.5)D;初诊矫正视力1.0(8眼),0.5~0.9(33眼),0.1~0.5(30眼),<0.1(21眼);杯盘比值:0.3~0.9。在早期诊断中,共12例患者被误诊,其中误诊为偏头痛2例,误诊为鼻窦炎1例,误诊为白内障4例,误诊为高度近视屈光度进展2例,误诊为慢性结膜炎1例,误诊为视疲劳2例,另有1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误诊为开角型青光眼。结论: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情复杂,部分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临床诊断时应进行全面检查,以最大限度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曾强
- 关键词:高度近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 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8例(35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眼压变化、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滤过泡形成情况:I型滤过泡21眼.Ⅱ型滤过泡9眼,Ⅲ型滤过泡2眼和Ⅳ型滤过泡3眼;其中,功能型滤过泡占85.7%(30/35),非功能型滤过泡占14.3%(5/35)。眼压情况:术后第3个月,平均眼压(13.1±2.6)mmHg;术后第12个月,平均眼压(15.4±3.1)mmHg。手术总有效率为94.3%(33/35),主要并发症为前房渗出性反应5眼,前房有少量积血1眼(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在1周内消退。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 刘惠娟李剑洪曾强刘俊灵
-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羊膜难治性青光眼
- 白内障冷超声乳化手术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观察白内障冷超声乳化吸除手术临床疗效,探讨冷超声乳化技术的特点、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 126例白内障患者(150眼)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采用劈核技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检查术后视力,随访1~3个月。结果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获得较好的视力和稳定的屈光状态。结论利用冷超乳技术治疗白内障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良好的设备联合劈核技术,手术更加安全。
- 刘惠娟曾强
- 关键词:白内障白内障摘除术并发症
- 单焦点IOL植入术后RGPCL诱导屈光参差后的视觉质量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单眼视概念,双眼植入不同度数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选取双眼白内障摘除联合单焦点IOL植入术后符合标准的患者40例(80眼),做2种矫正处理:以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一眼矫正为正视,一眼矫正为-2.0D近视,即屈光参差状态或双眼矫正为正视,即全矫状态。分别检测其远方三级视功能、近立体视及远、近对比敏感度,并对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立体视检查显示:矫正状态远融合功能、立体视优于屈光参差状态(χ2=9.03、16.88,P〈0.01),屈光参差状态的近立体视优于矫正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0,P〈0.01)。但屈光参差状态仍有相当数量患者存在远立体视,矫正状态有近立体视患者数量较少。对比敏感度检查显示:在低频段,无论明亮还是昏暗条件,2种状态下远近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高频段,矫正状态远对比敏感度优于屈光参差状态(t=0.37、0.51、0.35、0.46、0.44、0.46、0.51、0.40,P〈0.01),而屈光参差状态近对比敏感度优于矫正状态(t=0.18、0.34、0.49、0.38、0.20、0.34、0.24、0.38,P〈0.01)。生活质量调查显示,屈光参差状态总体视力满意度较全矫状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P〈0.01)。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双眼诱导屈光参差,视远视觉质量下降,但仍有相当数量患者存在远立体视,视近视觉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满意度提高。
- 曾强傅小进
- 关键词:单眼屈光参差视觉质量
- 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方式选择的探讨
- <正>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选取符合标准的白内障合并急性青光眼患者92例(97眼),随机选取30眼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作为对照组。IBM检查房角开放...
- 曾强
- 文献传递
- 合并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计算方法
- 2009年
-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在计算带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屈光度中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临床对比分析。对31例(31眼)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合并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应用Orbscan-Ⅱ所测得的患眼前、后表面角膜曲率值,经过计算修正,代入SRK/T公式计算获得的IOL屈光度为实验组;术前用角膜曲率计测量健眼的角膜曲率值,并代入SRK/T公式计算所得到的IOL屈光度为对照组(术中按常规以此组结果植入IOL);术后3个月行电脑和检影验光获得的患眼屈光状态,折算为等效球镜值,以植入的IOL屈光度+等效球镜值×1.25得到的IOL屈光度为标准组。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角膜曲率的差别及各组间IOL屈光度的差别。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1.9±1.67)与对照组(20.70±1.83)IOL屈光度比较以及标准组(22.32±1.95)与对照组IOL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标准组IOL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应用Orbscan-Ⅱ测量前、后表面角膜曲率值,并以SRK/T公式计算IOL屈光度更接近患眼的屈光状态。
- 李剑洪曾强
- 关键词: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