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峥

作品数:15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瘤
  • 3篇细胞瘤
  • 3篇颅脑
  • 2篇血管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外伤
  • 2篇淋巴
  • 2篇颅脑创伤
  • 2篇颅内
  • 2篇脑创伤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胶质瘤
  • 2篇玻璃体
  • 2篇创伤
  • 1篇单抗
  • 1篇弹力
  • 1篇动物

机构

  • 1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眼科医...

作者

  • 15篇曾峥
  • 6篇杨学军
  • 5篇孙健
  • 4篇由彩云
  • 3篇张建宁
  • 3篇洪国良
  • 2篇颜华
  • 2篇赵宇
  • 2篇张斌
  • 2篇刘春祥
  • 1篇潘强
  • 1篇朱锡德
  • 1篇李威
  • 1篇董雪涛
  • 1篇毓青
  • 1篇高松
  • 1篇于圣平
  • 1篇浦佩玉
  • 1篇王国开
  • 1篇杨卫东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眼科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节性硬化伴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一例被引量:4
2006年
朱锡德曾峥张建宁张泉
关键词: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结节性硬化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混杂密度T2信号血管纤维瘤
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杀伤U251胶质瘤细胞机制的体外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对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杀伤U251胶质瘤细胞的机制进行体外研究,为制订沙利度胺与替莫唑胺联合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分别接受替莫唑胺(100 μmol/L)、沙利度胺(100 μg/L)、替莫唑胺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抗肿瘤药物处理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周期;检测经吖啶橙标记的酸性囊性细胞器数目;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替莫唑胺和沙利度胺单药治疗相比,替莫唑胺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对U251细胞生长的抑制更为明显(均P=0.000),且可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以及发生凋亡和自噬。两药联合治疗后,U251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和Caspase-3表达水平高于替莫唑胺组和沙利度胺组(均P=0.000)。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治疗U251细胞可以上调自噬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同时诱导凋亡及自噬性死亡,从而达到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高松潘强曾峥孙健杨学军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
不同发病形式许旺细胞瘤三例报告
2007年
例1 女性,45岁。因胸椎T1-2水平椎管内许旺细胞瘤手术后6年,胸部不适伴左上肢肌力减弱5个月,于2007年3月20日入我院治疗。2001年7月因右下肢痛温觉消失于我院行左侧胸椎T1-2之水平椎管内肿物切除术,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许旺细胞瘤,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王国开曾峥李罡韩晓勇杨学军
关键词:细胞瘤发病形式肿物切除术肌力减弱胸部不适
颅脑创伤术后颅内感染的防治
张海东高扬郭昱曾峥刘春祥洪国良
恶性胶质瘤规范化治疗中关键时间点的个体化决策
目的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治实践必须有章可循,才能尽量避免治疗过度;治疗不足及治疗错误的发生。恶性胶质瘤患者独特的临床因素,以及肿瘤本身生物学行为及基因背景的不均一性,也决定了在规范化治疗过程中,对每个病人的治疗选择和预后...
杨学军曾峥孙健
关键词:恶性胶质瘤个体化
文献传递
Von Hippel-Lindau病:三家系报告及文献综述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报告von Hippel-Lindau病3家系临床特征并综述该病与神经系统相关病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方法对中国人von Hippel-Lindau病3家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家系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结论Von Hippel-Lindau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可累及多个器官,随着医学影像学、基因检测和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von Hippel-Lindau病与神经系统相关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Von Hippel-Lindau病家庭联盟的建立可能会为von Hippel-Lindau病患者及其家庭的相互支持帮助提供有益的平台。
苏少波杨学军张建宁张大健刘春祥俞凯曾峥
关键词:成血管细胞瘤内淋巴囊
麦考酚酸酯治疗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麦考酚酸酯(MMF)对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患者预防复发和视力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7-01/2019-12收治的AQP4抗体阳性NMOSD患者11例,其中男3例,女8例。NMOSD特有的重要临床表现为视神经炎。发病平均年龄36.3±6.0(27~47)岁,平均病程3.4±1.4(2.2~6.8)a。在NMOSD缓解期加用MMF 1a或1a以上。记录应用MMF患者的年复发率(ARR)、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不良反应。结果:MMF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8(12,36)mo。ARR在基线时为0.66/a,治疗后为0.16/a。91%的患者ARR下降,82%的患者无临床复发。MMF治疗后ARR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平均BCVA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1例患者中,3例(27%)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9%)出现转氨酶升高,2例(18%)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没有因不良反应而停用MMF的情况。结论:MMF治疗AQP4抗体阳性NMOSD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视神经炎的ARR,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曾峥杨淑芳刘晓瑞杨春生孙立新王甜由彩云
关键词:视神经炎麦考酚酸酯
外伤性颅内异物的治疗
洪国良曾峥
利妥昔单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2023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TX)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SPF级6~8周龄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27只,使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 1-20)建立EAU小鼠模型,将EAU小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50 mg·kg^(-1) RTX实验组和100 mg·kg^(-1) RTX实验组,每组各9只小鼠,PBS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PBS,50 mg·kg^(-1) RTX实验组和100 mg·kg^(-1) RTX实验组小鼠每千克体重分别腹腔注射50 mg RTX和100 mg RTX。造模后第21天,对各组小鼠进行眼底图像的采集与视网膜组织HE切片的制作,通过小动物视网膜成像仪采集各组小鼠眼底图像并参照Caspi临床评分标准进行炎症评分,将HE染色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拍照,参照Caspi组织病理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4和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底图像显示:PBS对照组EAU小鼠眼底出现多发性血管炎,血管扩张,视网膜脉络膜出现多发病灶及少量线样病变;50 mg·kg^(-1) RTX实验组EAU小鼠眼底发生轻度血管炎,视网膜出现个别局部病灶,无线样病变;100 mg·kg^(-1) RTX实验组EAU小鼠视网膜局部出现个别病灶,无线样病变。PBS对照组、50 mg·kg^(-1) RTX实验组和100 mg·kg^(-1) RTX实验组EAU小鼠眼底图像Caspi临床评分分别为(1.944±0.808)分、(1.667±0.791)分、(1.667±0.829)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S对照组、50 mg·kg^(-1) RTX实验组和100 mg·kg^(-1) RTX实验组EAU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1.563±1.116)分、(1.063±0.623)分、(1.250±0.655)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50 mg·kg^(-1) RTX实验组和100 mg·kg^(-1) RTX实验组小鼠视网膜组织IL-6、IL-10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IL-10/IL-6比值均高于PBS对照组(均为P<0.05);100 mg·kg
刘晓瑞杨淑芳曾峥丁然然赵宇由彩云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利妥昔单抗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
p21<sup>WAF1/CIP1</sup>在兔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的表达
2015年
目的:观察p21WAF1/CIP1在兔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模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PVR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青紫蓝兔31只,实验组28只,正常对照组3只,组织病理学检查PVR病变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视网膜p21WAF1/CIP1、CDK2、cyclin E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7 d组织学检查示视网膜表面炎性细胞聚集,14 d时形成典型局部增殖条索,28 d时形成固定皱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21WAF1/CIP1相对表达量14 d时最低;CDK2蛋白及cyclin E蛋白的相对表达量14 d最高,与其他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F = 20.55, P = 0.00;F = 26.903, P = 0.000;F = 10.00, P = 0.00)。RT-PCR结果显示各组p21WAF1/CIP1mRNA的相对表达量14 d时最低;CDK2及cyclin E mRNA的相对表达量14 d最高,与其他时间点差异显著(F = 18.06, P = 0.00;F = 14.90, P = 0.00;F = 87.64, P = 0.00)。结论:p21WAF1/CIP1在PVR表达下降,使PVR病情加重,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CDK2和cyclin E的表达实现。
由彩云袁志刚曾峥颜华
关键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