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军 作品数:122 被引量:569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自体肾移植术治疗长段输尿管缺损10例报告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总结采用自体肾移植术治疗长段输尿管缺损的临床疗效和体会。方法对10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在经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时出现长段输尿管黏膜袖套状剥脱或全层撕脱,内镜下放置双 J 管失败,无法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或再植,于损伤发生2 h 至9 d 后行自体肾移植术。结果1例术前肾功能严重减退患者术后7 d 出现移植肾栓塞,其余9例随访5~75个月,移植肾血流灌注良好,肾功能维持正常水平;1例术后4个月出现膀胱吻合口狭窄致自体移植肾中度积水,给予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尿路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未见复发。结论针对医源性长段输尿管撕脱伤患者,及时施行自体肾移植可以有效恢复尿路完整性并保持肾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刘斌 卢峡 施辉波 蒋继贫 曾凡军关键词:自体肾移植 输尿管 长段缺损 胰肾联合移植中胃十二指肠动脉的重建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总结胰肾联合移植中胃十二指肠动脉重建的经验,分析胃十二指肠动脉重建对术后外科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至2013年8月施行68例胰腺移植,其中65例胰肾同期移植及3例肾移植后胰腺移植。60例采用联合切取法获取供者肝胰肾,肝总动脉末端和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段分配给肝脏,胰腺移植前常规重建胃十二指肠动脉;8例联合切取胰肾,保留胃十二指肠动脉。结果8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完好,无需重建。1例因动脉吻合张力过大未行胃十二指肠动脉重建。59例重建胃十二指肠动脉,2例重建失败。65例恢复胃十二指肠动脉血液供应。术后15例(22.1%)发生19‘次外科并发症,再次手术的原因为出血(8.8%)、移植胰血栓形成(2.9%)、移植胰坏死性胰腺炎(1.5%)、感染(10.3%)。5例因外科并发症切除移植胰,原因为移植胰血栓形成(2例)、十二指肠吻合口出血(2例)及坏死性胰腺炎(1例)。63例停用胰岛素,65例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胃十二指肠动脉重建可保证移植胰腺和十二指肠节段的良好血液供应,可能有助于降低胰腺移植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失败率。 罗鲜樟 王心强 陈艳 宫念樵 朱兰 曾凡军 张伟杰 陈知水 明长生关键词:胰腺移植 胃十二指肠动脉 血管重建 外科并发症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护理 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总结80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80例活体亲属肾移植供受者的护理,观察供受者的心理活动和治疗特征,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方案、提高供受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80例供肾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至今全部存活。肾功能正常,均恢复日常工作。1例受者术后14个月因感染并肝功能衰竭死亡;另1例术后12天因肺内出血致呼吸道梗阻死亡。人/肾1年存活率为96.6%。结论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同期尸体供肾移植,但目前我国施行数量太少,尚需要大力推广。 易敏莉 黄建敏 艾萍 杨敏 曾凡军关键词:活体亲属 肾移植 护理 肾移植患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具有完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资料的尸体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心功能分级、是否再次移植、透析时间长短、HLA配型情况、供肾热缺血时间、供肾冷缺血时间以及血管开放后泌尿时间进行严格的记录和评估。用一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初步找出与DGF发生相关的因素,再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找出导致DGF发生的各项高危险因素,建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本组患者DGF发生率为16.51%。由一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发现在α=0.05的水准上,DGF与心功能分级、透析时间、HLA-Ⅰ类错配、HLA总错配及移植肾冷缺血时间有关,但与是否再次移植、性别、年龄、血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肾脏热缺血时间、血管开放后泌尿时间等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发现患者心功能分级、HLA-Ⅰ类抗原错配和移植肾冷缺血时间是影响DGF的重要因素。结论DGF的发生不是移植肾冷保存时间过长或其它任何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由供肾质量、免疫学因素和受者功能状况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应用DGF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可以计算出患者发生DGF的概率,从而进行必要的临床干预,预防DGF的发生。 陈杰 曾凡军 金昊 明长生 陈知水 张伟杰 林正斌 刘敦贵 陈忠华关键词:肾移植 LOGISTIC模型 血吸虫性肝硬化行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2001年 刘安重 曾凡军 唐礼功 谢森 汪训实 卢绮萍关键词:肝肾联合移植 出血 血吸虫病 肝硬化 胰、肾同期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40例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报告40例胰、肾同期移植(SPK)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结果及经验。方法共40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病人接受SPK,平均年龄为(45.8±82)岁。供肾先植入左侧髂窝。供胰植入右下腹腔,移植胰动脉与右侧髂外动脉端侧吻合,移植胰静脉与右侧髂外静脉端侧吻合。其中胰液膀胱引流术式2例,改进的胰液空肠引流术式38例。移植肾平均冷血时间为(7.13±2.02)h,移植胰平均冷缺血时间为(9.95±2.01)h。术后早期采用皮质激素+霉酚酸酯+他克莫司(36例)/环孢素A(2例)+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CD25抗体四联诱导治疗,以后改为三联维持。结果受者、移植肾和移植胰6个月存活率均为97.5%,1年存活率均为94.8%,受者、移植胰和移植肾3年存活率分别为94.8%、84.3%和84.3%。39例停用胰岛素,平均停用胰岛素时间为(6.87±6.80)d,空腹血糖平均恢复正常时间为(13.68±9.05)d。术后3周口服糖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显示移植胰功能完全正常。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0.24±7.72)d。肾功能延迟恢复(DGF)8例,血肌酐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52.75±20.01)d,其余30例血肌酐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8.03±7.39)d。术后主要外科并发症为移植胰伤口感染、胰十二指肠-空肠出血和移植肾周出血,3例(7.9%)因并发症再次手术,未发生与胰液引流术式相关的并发症如胰漏、肠漏、腹腔脓肿及肠梗阻等。结论(1)SPK是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有效方法;(2)改进的胰液空肠引流术式更简化、安全,更符合生理。 明长生 陈文伟 宫念樵 曾凡军 张伟杰 陈知水 林正斌 魏来 刘斌 蒋继贫 徐逸 陈忠华关键词:胰腺 环孢素A诱发牙龈增生的发生率与牙周健康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3 2004年 张延琳 王嘉陵 曾凡军 丁蕾关键词:环孢素A 牙龈增生 发生率 免疫抑制剂 不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肾移植患者精子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免疫抑制剂方案对肾移植患者精子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7例肾移植患者分别应用以普乐可复(FK506+骁悉+强的松,n=20)和环孢素(CsA+硫唑嘌呤+强的松,n=17)为主的不同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同时... 曹正国 诸禹平 丌林 张祖明 刘继红 周四维 董晓程 曾凡军关键词:肾移植患者 精子活率 免疫抑制剂 文献传递 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外科技术 被引量:1 2005年 2004年9月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胰头转移的患者在我院接受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整块切除全肝、胆囊、十二指肠、胰腺、脾脏、胃大部和部分上段空肠,进行了血管和消化道重建。移植后胰腺功能正常,未应用胰岛素维持。术后第4d肠道功能恢复,术后1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6d时因腹腔内出血行剖腹探查血肿清除术,同时对感染伤口进行减张缝合,愈合良好;术后2月时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症状,保守治疗后好转。患者目前已存活5个月,肝脏和胰腺功能均正常,痊愈出院。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的成功为上腹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延长生命的机会,同时为晚期肝病伴有胰腺功能不良患者的彻底治愈探索出新的手术方式。 陈知水 魏来 刘敦贵 杜敦峰 明长生 曾凡军 张伟杰 林正斌 蒋继贫 陈忠华关键词:器官簇移植 胰腺 十二指肠 消化道 50例次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回顾分析 被引量:24 2001年 目的 总结背驮式肝移植术的经验 ,力求进一步完善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技术。方法 5 0例次背驮式肝移植中 ,17例次采用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 (SPBLT) ,2 4例次采用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 (APBLT ,供、受者的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或侧侧吻合 ) ,其它肝移植术式的改良 9例次。结果 17例次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均存在供、受者血管口径不匹配、供肝放置棘手、血管重建后肝静脉回流道易扭曲及压迫重建的回流血管等问题 ;而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中 ,下腔静脉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缺陷 ,而侧侧吻合术式则可完全改善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的技术并发症。结论 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修正了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存在的技术缺陷 ,减少了技术并发症。 叶启发 陈知水 曾凡军 林正斌 夏穗生 刘敦贵 陈实 张伟杰 文志向 沙波 刘慎薇 宫念樵 蒋继贫 李岗山 薛德麟 裘法祖关键词:肝移植 背驮式肝移植 受者 术后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