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雯
- 作品数:43 被引量:46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山西夏季降水与四种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关联
- 2012年
- 利用山西省1961-2006年夏季降水量资料和四种东亚夏季风指数,采用相关分析和距平分析法,对比分析了山西夏季降水与四种东亚季风指数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山西夏季降水与四种东亚夏季风指数的相关性有好有坏,与郭其蕴GI和王斌WI指数的相关性均比与黄刚HI指数和李建平LI指数表现的好,但夏季降水与GI指数为正相关而与WI指数为负相关,其中高相关区分布在南部和中部;GI和WI指数距平符号对山西夏季降水异常有较好表征意义,尤其在干旱年份,而HI和LI指数几乎没有表征能力;GI和WI高指数年和低指数年降水差异明显,在南部和中部尤为显著,而HI和LI指数差异较小,且空间分布上有正有负。
- 段春锋缪启龙曹雯王文义
- 关键词:季风指数降水异常夏季降水
- 南方塑料大棚冬春季温湿度的神经网络模拟被引量:31
- 2012年
- 利用浙江省慈溪市草莓塑料大棚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番茄塑料大棚的小气候观测数据及气象站资料,建立3个以棚外辐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为输入变量,棚内温度和相对湿度为输出变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3个模型气温训练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都在2℃以内,相对误差都在4%左右;相对湿度训练值的RMSE都在7个百分点以内,相对误差不超过7%。利用此模型得到的气温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MSE都在2℃左右,冬季气温的相对误差较大,春季通风和不通风模型气温的相对误差不超过6%;相对湿度预测值的RMSE都在7个百分点以内,相对误差不超过9%。说明所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于不同季节、不同通风条件、不同作物的大棚温湿度模拟都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棚内温湿度的预测要求,且对温度的模拟精度高于对相对湿度的模拟。
- 李倩申双和曹雯邹学智
- 关键词:塑料大棚BP神经网络通风条件
- 安徽省一季稻生长季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一季稻生长季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利用安徽省一季稻主产区4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气象数据,分析安徽省一季稻沿淮、江淮、沿江3个主产区生长季平均气温、≥10℃积温、气温日较差、高温热害等气候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变化对一季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安徽省一季稻3个主产区生长季平均温度、≥10℃积温均呈明显增加趋势;沿淮地区气温日较差、高温热害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江淮、沿江地区气温日较差、高温热害日数无明显变化规律;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高温热害对一季稻气象产量均为副作用,≥10℃积温的增加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 岳伟曹雯杨太明吴文革陈刚
- 关键词:温度一季稻
- 本溪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本溪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方法]利用常规资料,从天气形势演变、物理量场特点着手,对2009年12月4~5日本溪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此次大雪到暴雪天气过程是由高空槽和华北气旋共同影响产生。此次过程中,本溪地区上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低层暖、高层冷;低层西南急流将渤海水汽向本溪所处的辽东地区输送,为降雪提供了很好的水汽条件,但由于上升动力不足,过程雪量未达到暴雪。乌拉尔山高脊的发展在这次降雪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高脊加强北抬时有利于冷空气的南下和高空槽的加深。物理量场的分析对此次过程的起止时间和强度预报起了很好的参考作用。[结论]该研究为以后此类天气的预报提供一些依据。
- 寇思聪曹雯
- 关键词:大到暴雪物理量
- 1971-2010年中国大陆潜在蒸散变化的年代际转折及其成因
- <正>1研究意义和目的潜在蒸散(ET0)表示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可能达到的最大蒸散量[1,2]。已有研究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前苏联、印度、中国等[3-10]全球大部分国家的ET0整...
- 曹雯段春锋申双和
- 关键词:潜在蒸散气候变化
- 文献传递
- 西北地区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发的敏感性分析
- 敏感性分析对于理解参考蒸散对不同气象要素变化的响应程度非常重要。本文运用FAO Penman-Montieh公式计算了我国西北143个站点1961~2009年的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发对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的敏感系...
- 曹雯申双和段春锋
- 文献传递
- 气象要素时间分辨率对参考作物蒸散估算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参考作物蒸散(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ET0)的准确估算是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环节.为了明确气象要素不同时间分辨率对参考作物蒸散估算的影响,该文基于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2013年观测资料,将1min时间分辨率数据平均值作为真实值,分析了10、20、30、40、60 min、4次/d(02:00、08:00、14:00、20:00)和3次/d(08:00、14:00、20:00)这7种不同时间分辨率对逐日气温、风速、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日、月及年参考作物蒸散(ET0)估算的误差情况.结果表明:ET0和气象要素的误差整体上随时间分辨率降低而增大.4个气象因子中,日平均风速估算受时间分辨率变化的影响最显著,误差最大;其次是太阳辐射.逐日ET0估算在7种时间分辨率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mean absolute relative error,MAPE)依次为0.53%、1.01%、1.38%、1.72%、2.46%、4.72%和6.14%,表明10至60min时间分辨率的估算效果相较3次/d和4次/d有明显改善.10至40 min的绝对误差超过95%都在?0.20~0.20 mm/d区间内,误差较小且集中度高;太阳辐射时间分辨率变化对 ET0估算误差贡献最大,其次是风速,这主要是由于两个要素本身对分辨率较敏感且分别是 ET0辐射项和动力项的主要组成因子.时间分辨率的变化对累计后长时间尺度 ET0的影响较小,月和年ET0的误差明显小于逐日ET0,月ET0在7种时间分辨率的MAPE值依次为0.13%、0.21%、0.27%、0.40%、0.50%、1.18%和1.48%;各年ET0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PE)的绝对值多数均小于0.50%.
- 段春锋曹雯黄勇温华洋刘俊杰
- 关键词:蒸散气象误差分析参考作物蒸散气象要素时间分辨率
- 1971—2010年中国大陆潜在蒸散变化的年代际转折及其成因被引量:25
- 2015年
- 潜在蒸散时间演变的年代际转折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潜在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修正的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和中国580个台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分析了1971—2010年中国潜在蒸散变化的年代际转折特征,并探讨转折前、后的变化趋势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971—2010年中国年平均潜在蒸散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显著下降(-2.46 mm/a)转变为显著上升(1.57 mm/a),这与影响潜在蒸散变化的4个气象因子趋势的年代际转折密切相关。90年代之前,全国风速和日照时数普遍下降引起的负贡献超过气温上升引起的正贡献,导致潜在蒸散显著下降;90年代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增暖加剧和干旱化使得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正贡献明显增大,超过由于风速和日照时数下降趋势减缓甚至转折而减小的负贡献,导致潜在蒸散显著上升。潜在蒸散趋势转折现象在全国80%以上的站点普遍存在,且转折前、后主导因子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90年代之前,风速和日照时数分别是北方和南方多数站点的主导因子;90年代之后,以气温和相对湿度为主导因子的站点明显增多,尤其是在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和东南沿海部分地区。
- 曹雯段春锋申双和
- 关键词:潜在蒸散气候变化
- 西北地区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发的敏感性分析
- 参考作物蒸散发是农业水分资源评价、水量平衡模型运行和实际蒸散发估算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水文参量之一,它独立于作物的类型、生长阶段和作物管理方式,主要受气候因子影响。敏感性分析对于理解参考蒸散对不同气象要素变化的响应程度非常重...
- 曹雯申双和段春锋
- 文献传递
- 基于公众天气预报预测塑料大棚逐日极端气温被引量:8
- 2014年
- 利用浙江省慈溪市的公众天气预报和草莓大棚内极端气温的观测数据,构建一个以室外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最大风级、白天和夜间天空状况作为输入变量,棚内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作为输出变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用以预测草莓大棚室内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大棚内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的训练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0℃和1.3℃,绝对误差则分别为3.2℃和1.0℃;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6℃和1.2℃,绝对误差为3.0℃和1.0℃。该模型数据获取方便,实用性强,模拟精度较高,可以较准确的预测未来温室内的极端气温,为温室管理和调控提供依据。
- 邹学智申双和曹雯段春锋李倩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塑料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