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钋

作品数:53 被引量:352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血液
  • 29篇血液透析
  • 18篇透析患者
  • 18篇中医
  • 15篇血液透析患者
  • 12篇糖尿
  • 12篇糖尿病
  • 11篇证候
  • 11篇中医证
  • 10篇维持性
  • 10篇维持性血液
  • 10篇维持性血液透...
  • 9篇中医证候
  • 7篇尿毒
  • 7篇尿毒症
  • 6篇低血压
  • 6篇血压
  • 6篇肾病
  • 6篇生脉
  • 6篇维持性血液透...

机构

  • 45篇北京中医药大...
  • 20篇北京中医药大...
  • 8篇中国中医科学...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市昌平区...
  • 5篇北京市房山区...
  • 4篇郑州人民医院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北京京煤集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51篇曹钋
  • 20篇钟剑
  • 11篇肖永华
  • 8篇赵虎康
  • 8篇邱模炎
  • 8篇刘变玲
  • 7篇李靖
  • 7篇王玫
  • 6篇王世东
  • 6篇任可
  • 5篇闫二萍
  • 5篇任建伟
  • 5篇刘福生
  • 5篇康志敏
  • 4篇王绍华
  • 4篇赵进喜
  • 4篇刘尚建
  • 4篇刘鹏
  • 4篇张蕊
  • 4篇刘玉宁

传媒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世界中医药
  • 3篇中国医刊
  • 3篇中国中医药现...
  • 3篇中医学报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现代中医临床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级医刊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2
  • 2篇1999
  • 1篇1998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脉注射液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龄透析患者、糖尿病透析患者和长期透析病例明显增加。虽然采用碳酸盐透析,使其并发症有了很大改善。但慢性透析患者因心血管功能不稳定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病率仍非常高。...
曹钋王玫任可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低血压心血管功能相关症状平均动脉血压
吕仁和教授辨治糖尿病医案数据挖掘分析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应用数据库挖掘技术,总结吕仁和教授辨治糖尿病的学术思想和诊疗规律,同时评价"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128例经吕教授诊治的糖尿病患者的医案,医案数据经过一致化处理之后,存储于"中医医案数据库"中,对糖尿病类型、分期、并发症、病因、病位等的出现几率及其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吕教授临床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以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和伴发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绝对主体;并发症以糖尿病肾病的出现几率最高,其次为糖尿病神经病变;"肥美之所发"的饮食因素和"怒则气上逆"的情绪因素是重要的中医病因;肾、肝为主要病位。结论"中医医案数据库"数据挖掘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吕教授治疗糖尿病病的临床思路与经验,该技术适合中医医案的知识挖掘和学习,利于专家学术思想的总结。
肖永华王世东李靖高菁曹钋赵进喜吕仁和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医案数据挖掘
温阳祛风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6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观察温阳祛风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治疗。实验组加口服祛风活血中药汤剂和外用温阳活血中药汤剂洗浴患处。对照组加服己酮可可碱口服。治疗1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结果实验组在改善临床疗效和足背动脉血流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祛风活血中药汤剂配合外用温阳活血中药汤剂,内外同治可以较好地改善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和足背动脉血流量。
王立强李赫楠吕小刚胡连军曹钋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己酮可可碱
耳穴压丸联合生脉胶囊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耳穴压丸联合生脉胶囊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北京市东直门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46例、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MHD患者26例,合计72例,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1、2组,进行前后交叉对照试验。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组为治疗组、2组为对照组;第二阶段2组为治疗组、1组为对照组。每一阶段均包括8周的治疗期和8周的随访期,完成第一阶段的治疗后,2组均经过4周的洗脱期,再交叉进行第二阶段为期8周的治疗,整个研究过程持续时间为20周。治疗组在常规血液透析的基础上,辅助耳穴压丸联合口服生脉胶囊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研究以SF-36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耳穴压丸联合生脉胶囊是否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在生理机能(PF)、精力(VT)、健康变化(HT)三个方面的具体体现。结果 72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理机能(PF)、精力(VT)、健康变化(H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的精神健康(MH)、社会功能(SF)、一般健康状况(GH)、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丸联合生脉胶囊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体现在三方面:生理机能、精力、健康变化。
王平曹钋钟剑李春辉张蕊
关键词:耳穴压丸生脉胶囊血液透析生活质量中成药疗法
基于因子分析法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候要素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初步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候要素。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2月289例东直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四诊信息,建立四诊信息数据库,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本病的证素分布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本病的主病位证素是脾、肾,次病位证素是肝、肺,病性证素主要是气虚、阴虚、阳虚,病邪证素主要是水湿、热和血瘀。结论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初步得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候要素为"湿、热、瘀、虚"4个方面。其中"虚"为本病重要的病性要素,纯实证少见。"湿"是本病重要的病邪证素。
刘变玲孙霈曹钋苗书斋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候要素中医证候
灸药结合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厥脱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观察"灸药结合方案"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有效性及发生率,评价其在控制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交叉设计、随机对照法。病例来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广安门医院等9家医院。23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加用灸药结合防治方法,对照组加用西药防治方法。本研究观察8周,结束后随访8周(含洗脱期),随访期间两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根据交叉试验原则,在第一阶段随访结束后进行第二阶段的观察。结果:灸药结合方案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17.13%(P<0.01),达到预期目标降低10%以上;两组患者在发生透析低血压时在西医干预措施、因低血压中断透析次数、因低血压未完成超滤脱水量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积分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药结合方案可以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透析质量,减少血液透析中断次数,有利于超滤脱水目标的完成;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西医干预次数,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荷;改善透析中低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具有稳定持久的作用。
刘鹏邱模炎王红刘文军何丽云李楠程爱华李文歌张凌郝建荣王汉斌曹钋张胜荣张建荣伦立德王绍华栾洁李靖朱莉田芃刘晓丽王湛
关键词:灸疗生脉胶囊血液透析低血压
155例CRF尿毒症期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的调查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尿毒症期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对155例CRF尿毒症期透析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建立患者症状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其中医证候进行研究,归纳中医证型。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出本研究调查中的155例CRF尿毒症期透析患者可归为以下6种证型:(1)气阴亏虚,虚热内扰证;(2)阴阳两虚证;(3)肾虚血瘀证;(4)脾虚湿热证;(5)肝肾阴虚证;(6)脾肾亏虚夹湿证。结论:CRF尿毒症期透析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为气阴亏虚、虚热内扰证,阴阳两虚证,肾虚血瘀证,脾虚湿热证,肝肾阴虚证,脾肾亏虚夹湿证。
马地那钟剑曹钋
关键词:中医证型
不同灸疗方案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灸疗方案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设计,187例营养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调理脾胃组95例、辨证施灸组46例,对照组46例,3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调理脾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调理脾胃灸法",辨证施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辨证施灸方案",4周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观察记录3组患者实验室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及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分,比较不同灸疗方案对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结果:在实验室指标方面,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在人体测量学指标方面,调理脾胃组和辨证施灸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脂百分比含量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辨证施灸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调理脾胃组;在SGA评估中,调理脾胃组和辨证施灸组治疗后SG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组SG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差值辨证施灸组>调理脾胃组>对照组。且依据SGA评分判定3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灸方案在改善血透患者营养状况方面优于调理脾胃灸法,中医个体化灸疗方案为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简便、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
闫二萍邱模炎任建伟康志敏曹钋刘士英孔令新尉万春刘鹏浮金晨栾洁王绍华段瑶籍嫱
关键词:辨证灸法营养不良血液透析
补肾健脾生血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系统评价补肾健脾生血法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由两名研究者单独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共855例MHD肾性贫血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均数差(MD)=9.52,95%CI(6.75,12.29),P<0.00001]、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数差(MD)=0.79,95%CI(0.33,1.24),P=0.0007]、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数差(MD)=8.71,95%CI(4.54,12.88),P<0.000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尿素氮水平[均数差(MD)=-3.79,95%CI(-6.92,-0.65),P=0.02]、血肌酐水平[均数差(MD)=-80.84,95%CI(-154.53,-7.15),P=0.0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0,95%CI(0.09,1.02),P=0.05],其中观察组高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8,95%CI(0.10,0.77),P=0.01]。结论:基于目前证据,对于MHD肾性贫血的治疗,以补肾健脾生血法为主的中药联合EPO治疗比单纯应用EPO治疗能更好地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铁蛋白水平,降低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且高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
袁丽莎魏宇曹钋钟剑王京裴志行宋雅丽豆芳梅
关键词:血液透析肾性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META分析
辨证施灸方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辨证施灸方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选取5家医院共计92例营养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辨证施灸方案",4周为一疗程,观察3个疗程,共计12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人体测量指标(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体脂百分比含量)、改良定量综合营养评估量表(MQSGA)、生化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临床症状的改善等,分析评价"辨证施灸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人体测量学中,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QSGA评分组间比较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QSGA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MQSGA总积分判定,两组营养状态分布、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虚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灸方案"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含量,改善患者MQSGA评分及营养不良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辨证施灸方案"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改善虚证证候。"辨证施灸方案"为尿毒症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简便、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
闫二萍邱模炎任建伟康志敏曹钋刘世英孔令新尉万春刘鹏浮金晨王绍华栾洁段瑶籍嫱
关键词:血液透析营养不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