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冬梅

作品数:10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3篇麻醉
  • 3篇老年
  • 2篇胸科
  • 2篇胸科手术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麻醉
  • 2篇镇痛
  • 2篇术后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芬太尼
  • 2篇复合硬膜外麻...
  • 2篇丙泊酚
  • 1篇胸外
  • 1篇胸外科
  • 1篇胸外科手术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太原钢铁(集...

作者

  • 10篇曲冬梅
  • 5篇于布为
  • 3篇彭章龙
  • 2篇金永芳
  • 2篇崔玉尚
  • 2篇叶铁虎
  • 2篇罗艳
  • 2篇张志庸
  • 1篇傅维安
  • 1篇庄蕾
  • 1篇朱凡
  • 1篇王海滨
  • 1篇窦懿
  • 1篇卜玉芬
  • 1篇沈亮
  • 1篇王颖
  • 1篇陆志俊
  • 1篇顾敏杰
  • 1篇李单青

传媒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云南医药
  • 1篇国外医学(麻...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围手术期使用艾司氯胺酮对术后谵妄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术后谵妄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谵妄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亦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而术后谵妄的预防至关重要。艾司氯胺酮是常用的全麻药物,对循环影响小,且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既往研究提示,围手术期使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术后谵妄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本文对围手术期使用艾司氯胺酮对术后谵妄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合理使用该药物提供依据,也为临床预防术后谵妄提供参考。
秦枭曲冬梅罗艳杨谦梓
关键词:术后谵妄围手术期老年
衰弱评估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衰弱是一种重要的老年综合症,其核心是生理储备下降和抗应激能力减退,这是由多系统生理功能降低牙致机体易损性增加而引发的不良后果w.随着年龄的増长,衰弱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会增加,有统计发现,65岁及90岁以上的人群中,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55%和95%衰弱有别于衰老.按不同系统生理功能储备情况,可将衰老过程分为成功衰老和病理衰老.
万琴曲冬梅于布为
关键词: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衰老过程生理功能抗应激能力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胸科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8
2003年
目的 了解胸科手术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 (GEA)与单纯全麻 (GA)两组病人应激激素、细胞因子变化 ,并观察GEA对胸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 2 0例肺叶或肺叶局部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GEA和GA两组 ,于术前 ,切皮时 ,切皮后 2、4、6h、术后第 1、3日晨取血测定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浓度。结果  ( 1)两组病人IL 6、ACTH及皮质醇浓度于切皮后逐渐升高 ,切皮后 4~ 6h达高峰 ,GEA组皮质醇浓度在切皮后 2h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余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 2 )IL 6与皮质醇浓度呈正相关 (r =0 2 31)。结论  ( 1)胸部手术引炎性因子改变 ,其分泌不受硬膜外阻滞影响。 ( 2 )胸部手术使应激激素升高 ,硬膜外阻滞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3)IL 6与皮质醇可能有相互影响。
曲冬梅金永芳叶铁虎崔玉尚李单青张志庸
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胸科手术应激反应
靶控输注咪唑安定对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催眠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咪唑安定对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催眠效应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 4 0例 ,随机分为四组 :A组为单纯丙泊酚组 ,B、C、D组为丙泊酚 +咪唑安定组 ,咪唑安定靶浓度分别为 10、2 0、30ng/mL。咪唑安定达到平衡后 ,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记录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为 1、2、3、4、5 μg/mL时BIS值和OAA/S评分 ,并记录OAA/S评分达到 4、3、2、1时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和BIS值 ,记录BIS值为 5 0时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结果 1.咪唑安定达到平衡后 ,C组和D组BIS值显著下降 ;D组中OAA/S评分也显著下降 ,并低于B组和C组 ;2 .随丙泊酚浓度升高四组患者BIS值和OAA/S评分逐渐下降 ;3.相同丙泊酚浓度时 ,BIS值和OAA/S评分随咪唑安定浓度增加呈降低趋势 ;4 .B、C、D三组患者OAA/S评分达到 3、2、1以及BIS值达到 5 0时所需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均显著低于A组 ,达到相同OAA/S评分D组所需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显著低于B组和C组。结论效应部位浓度为 10、2 0、30ng/mL的咪唑安定均能显著降低丙泊酚靶控浓度 ,以达到需要的镇静深度 ;随咪唑安定浓度加深 。
曲冬梅彭章龙于布为
关键词:靶控输注咪唑安定丙泊酚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胸科手术对细胞因子及内脏缺血的影响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了解胸部手术时细胞因子、粘膜内pH(pHi)、组织动脉CO2分压差P(t-a)CO2的变化及相关关系,并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对细胞因子和粘膜缺血的影响。方法 20例肺叶或肺叶局部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GEA组和单纯全麻(GA)组,于术前、切皮时、切皮后2h、4h、6h、术后第一、三日晨取血测定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及术前、切皮时、切皮后1h、2h、4h、6h的pHi、P(t-a)CO2值。结果 (1)两组IL-6、IL-10手术开始后升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pHi呈降低趋势,组间无显著差异;P(t-a)CO2,呈渐升高趋势,与pHi负相关(r=-0.318),P(t-a)-CO2在切皮后4h GEA组低于GA组(P<0.01)。(3)pHi与IL-6呈显著负相关(r=-0.252)。结论 (1)胸部手术引起细胞因子改变,并且不受硬膜外阻滞影响。(2)胸科手术导致胃肠道粘膜缺血,P(t-a)CO2可反映内脏组织灌流,胸段硬膜外阻滞可改善内脏组织灌流。(3)胃肠道粘膜缺血与细胞因子可能有相互影响。
曲冬梅叶铁虎金永芳卜玉芬张志庸崔玉尚
关键词:内脏缺血硬膜外麻醉胸外科手术细胞活素类
阿芬太尼干预烧伤患者换药操作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索清醒烧伤患者经静脉用阿芬太尼的最大耐受剂量(MTD),评价阿芬太尼对烧伤患者换药操作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传统“3+3”设计法确定阿芬太尼MTD(该试验于2022年3—7月进行)。验证阿芬太尼镇痛效果试验纳入2022年8月—2023年7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烧伤患者128例,其中男86例、女42例,年龄18~65岁,BMI<40 kg/m^(2),ASA分级Ⅰ至Ⅲ级,烧伤面积1%~50%,烧伤部位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阿芬太尼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对照组),每组64例。在换药开始前5~10 min,开始静脉恒速泵注阿芬太尼500μg/mL或0.9%氯化钠溶液直至换药结束。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构成、年龄、身高、体重、BMI、烧伤表皮总面积(TBSA)、ASA分级、烧伤分度、焦虑程度、既往史],换药前5~10 min(T_(1))、清除敷料时(T_(2))、清创时(T_(3))、更换敷料时(T_(4))、换药后即刻(T_(5))、换药后1 h(T_(6))、换药后2 h(T_(7))的生命体征[平均血压(MBP)、心率、指脉搏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疼痛VAS评分。测定患者T_(1)、T_(7)时间点的炎症因子(IL-4、IL-5、IL-6、TNF-α)水平。记录T_(7)时间点患者的换药满意度、换药时长、用药(阿芬太尼或0.9%氯化钠溶液)总剂量,以及阿芬太尼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采用传统“3+3”试验确定60μg/(kg•h)为阿芬太尼MTD。阿芬太尼组TBSA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2)。两组间换药全程MBP、心率、SpO_(2)、R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阿芬太尼组T_(5)时间点的MBP显著增高(P<0.05),T_(3)至T_(5)时间点的RR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换药全程阿芬太尼组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阿芬太尼组T_(1)至T_(7)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换药操作期间(T_(2)至T_(4)时间点),阿芬太尼组�
邱艳丽窦懿曲冬梅庄蕾
关键词:换药镇痛阿芬太尼
老年高血压患者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拔管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6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不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下拔管的临床指标,确定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的拔管时机。方法90例ASAⅠ或Ⅱ级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术前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手术结束后持续输注丙泊酚,并分别维持BIS值在55±5(A组)、75±5(B组)、95±5(C组),达到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即刻停止丙泊酚输注,比较患者ECG、MAP、HR、SpO2、ST段绝对值的变化,术后镇静/警觉(OAA/S)评分、呛咳发生率、舌后坠发生率、拔管知晓率及清醒时间等。结果A组和B组中患者拔管前后MAP、HR、ST段绝对值均无显著变化,但有增高趋势,C组MAP、HR拔管即刻和拔管后5min时及ST段绝对值拔管即刻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A组患者口咽通气道使用率明显高于B、C组,清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C组患者呛咳率、拔管知晓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合理的拔管时机为BIS值75±5左右。
朱凡曲冬梅沈亮傅维安于布为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拔管丙泊酚
麻醉药物与细菌感染被引量:1
2003年
感染是围术期主要并发症之一,麻醉药物可能通过各种机制对细菌感染起到抑制或促进作用。本文主要综述麻醉药物对细菌的作用,从而了解其在感染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曲冬梅彭章龙于布为
关键词:麻醉药物细菌感染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局麻药肌松药
氟比洛芬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
2007年
目的评价与芬太尼合用进行中等手术病人围术期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92例病人随机分为4组,常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根据手术时间对术中芬太尼总量进行控制,术后采用静脉镇痛。氟比洛芬按照以下方案给予,除A组外,其余3组均于手术结束前给予氟比洛芬50mg。A组:术后芬太尼1mg+生理盐水100ml;B组:术后芬太尼1mg+生理盐水100ml;C组:术后100mg氟比洛芬+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至100ml;D组;术后150mg氟比洛芬+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至100ml。术后随访24h,记录生命体征、镇痛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整个研究共完成病例191例,4组手术病人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别,术后24h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结果术后0h,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B,C,D
唐玲玲曲冬梅
关键词:氟比洛芬芬太尼围术期镇痛
肝移植不同术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比较肝移植不同手术方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原位肝移植病人8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接受经典标准式肝移植(38例),B组接受经典改良式肝移植(12例),C组接受背驮式肝移植(36例)。左桡动脉和右股静脉置管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下腔静脉压(ICVP);经右颈内静脉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脏指数(C I)、外周血管阻力(SVR)和肺血管阻力(PVR)。结果无肝前期三组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无差异。无肝期心率、SVR和PVR上升,C I下降,MAP维持稳定,三组间变化无明显差异。A、B组CVP下降和ICVP升高均显著大于C组(P<0.01)。新肝期开始,A、B和C三组再灌注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4.2%、16.7%和25.0%;A组MAP和C I低于B组和C组,而CVP高于B组和C组(P<0.05)。至新肝期5 m in,除A组C I仍低于B和C组(P<0.05),其他指标三组间无差异。结论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经典标准式肝移植最大,经典改良式肝移植最小。
彭章龙陆志俊王海滨王颖顾敏杰曲冬梅罗艳于布为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方式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