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景存义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新构造
  • 2篇新构造运动
  • 2篇新石器
  • 2篇新石器时代
  • 2篇石器
  • 2篇石器时代
  • 2篇黄河
  • 2篇黄河下游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环境
  • 1篇亚粘土
  • 1篇淤积
  • 1篇人类文化
  • 1篇太湖
  • 1篇农耕
  • 1篇农耕文化
  • 1篇中石器时代
  • 1篇麋鹿
  • 1篇文化
  • 1篇下游河段

机构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篇景存义
  • 2篇伍燕南

传媒

  • 3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农业考古
  • 1篇人民黄河
  • 1篇中国近代水利...

年份

  • 1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河下游河床变迁与新构造运动
景存义伍燕南
关键词:黄河下游河段河道演变新构造运动
太湖的形成与演变被引量:12
1989年
对太湖平原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沉积物、生物化石、泥炭层、古文化考古等方面大量资料的分析研究,证明今太湖及其周边平原地区一直为陆相沉积环境。太湖是在平原洼地上积水而成的湖泊。太湖自形成后,面积逐渐扩大,由于湖流、风浪的侵蚀作用而逐渐成为现今的形状。
景存义
关键词:湖泊太湖亚粘土海侵淤积
鉴湖的形成演变与肖绍平原的环境变迁被引量:5
1990年
本文主要讨论鉴湖的形成与流域内的环境发展变化问题,古鉴湖自全新世早期末至今,由于气候变化,海面升降等影响,曾经历泥炭沼泽、湖泊、泥炭沼泽、湖泊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变化而演变的,而后一个阶段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筑堤扩大湖泊,围湖造田使湖泊缩小的。
景存义
关键词:环境变迁
海南岛引进麋鹿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琼州府志记载,海南岛曾有麇鹿广泛分布。1904年前,日本人在海南岛画了一幅麇鹿写生画.1869年斯云和(Swinhoc,R.)在海南岛搜集到两张幼鹿皮,属麋鹿的皮.晚更新世末期,因气候寒冷麇鹿由长江中下游平原发源地,经洞庭湖平原,湘江河谷平原,南岭湘桂隘道,西江河谷平原,雷州半岛,琼州陆桥到海南岛.
景存义曹克清梁崇政
关键词:麋鹿
太湖平原中石器、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的发展与环境被引量:6
1989年
本文主要研究太湖平原中石器、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旧石器时代末期,太湖平原气候凉干,为森林、草原环境。古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穴居于洞穴之中。新石器时代早期,太湖平原气候暖湿,人类开始以农业生产和渔猎为生,在平原地区建聚落。新石器时代晚期气候转凉干,人类开始挖井取水,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生产随着发展。
景存义
关键词:石器时代文化地理环境
黄河下游河床变迁与新构造运动被引量:10
1991年
黄河以其含沙量大,善淤、善决、善于迁徙闻名于世。有史记载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北宋以前多在现行河道以北、东北流入渤海;南宋至清末,改在现行黄河以南,经淮河流入黄海;清末至今,由现行河道复东北注入渤海。历史时期内,黄河下游河道多次迁徙,河道的走向与新的地质构造运动有关,多沿新构造运动所形成的活动断裂线分布,呈西南—东北、东—西或西北—东南向。
景存义伍燕南
关键词:黄河河床
太湖平原中石器、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发展与环境被引量:4
1991年
前言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无论是人类社会形成的早期,还是科学技术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人们的生产、生活能否顺利的发展,都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的古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均与当时各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太湖平原是中华民族古文化发源地之一。
景存义
关键词: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古地理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