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不合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一例报告 目的 小肠是一个含有丰富淋巴组织的空腔器官,小肠移植排斥反应频繁,术后感染严重,处理困难.小肠移植多选择血型相同(91.3%)或血型相容(8.5%)的供体,而血型不合的小肠移植仅有4例报道.我院于2012年8月施行1例血... 吴国生 李曾山 王新 赵青川 王为忠 施海 王勉 陈冬利 郑建勇 赵正维 计根林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7例报告 活体小肠移植的供体多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组织相容性好,排斥反应和感染的并发症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我院至今共施行活体小肠移植手术7例,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活体小肠移植7例,其中1999年5月至2003年2月4例... 赵青川 王勉 计根林 李曾山 张宏伟 吴国生 王为忠 陈冬利 李孟彬 施海 季刚 刘小南 郑建勇 赵正维结直肠癌组织中Formin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Formin 2(FMN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收治的33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手术切除的结直肠标本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MN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采用电话或信件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6月.率的比较以及FMN2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析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FMN2蛋白的表达位于结直肠癌组织细胞的细胞质.结直肠癌组织中FMN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3.73% (180/335),癌旁组织中为80.90%(271/3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2,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FMN2蛋白的表达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7,36.472,40.635,P<0.05).322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率为96.12%(322/335).随访时间为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其中173例FMN2蛋白阴性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3年累积生存率为48.6%;149例FMN2蛋白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6个月,3年累积生存率为68.5%,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83,P<0.05).结论 FMN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陈文平 施海 周毅 李晓华 初大可 刘朝旭 赵青川 李纪鹏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FORMIN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活体部分小肠移植5例及长期存活2例报道 目的总结1999年~2012年我院完成的5例活体小肠移植术成败经验,并对2例长期存活患者在HLA配型、嵌合体和供体特异性抗体角度进行分析,为后期开展活体小肠移植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我院完成5例活体小肠移植术进行病例分析... 施海 赵青川 吴国生 王为忠 郑建勇 陈冬利 李孟彬 季刚 刘小南 张洪伟 杜建军 王勉 靳燕 赵海红 李秦文献传递 结肠癌侵犯十二指肠的手术方式探讨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侵犯十二指肠的手术方式,评估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侵犯十二指肠患者共26例,结合患者不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十二指肠壁缺损间断全层缝合术10例,右半结肠切除、空肠十二指肠端侧吻合+空肠Roux-en-Y吻合、空肠营养管造瘘术4例,右半结肠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胃窦及球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1例,横结肠-回肠侧侧吻合术2例。术后除1例发生横结肠回肠吻合口瘘,未发生十二指肠瘘、胰瘘等严重并发症,12个月生存率84.6%,30个月生存率76.9%。结论结肠癌侵犯十二指肠时,术前影像学评估、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和积极的外科处理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王坤 刘伟昌 施海关键词:结肠肿瘤 肿瘤侵润 十二指肠 结肠癌切除术 小肠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3年 小肠移植是目前治疗不可逆性肠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移植技术不断进步,对术后感染的有效控制,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小肠移植的预后不断改善。文献报道,全球最大的小肠移植中心美国匹兹堡大学,其移植物和受者的1年存活率分别达到92%和89%, 吴国生 施海关键词:小肠移植 慢性排斥反应 移植后 肠功能衰竭 不可逆性 术后感染 ABO血型不合亲属活体小肠移植一例报告 2014年 目的总结1例ABO血型不合亲属活体小肠移植的治疗经验。方法患者为女性,16岁,ABO血型为B型,因全部小肠和右半结肠坏死行肠切除、十二指肠残端关闭、胃造瘘术。供者为患者父亲,48岁,血型为AB型。患者术前应用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与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联合方案去除抗B血型抗体。术中移植供者远端回肠180cm。术后主要以他克莫司及皮质激素为主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结果受者术后15d发生1次轻度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及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成功逆转。由于受者胃排空障碍,术后45d开始进流质饮食,60d后经口进食耐受良好,后完全脱离肠外营养。随访12个月,移植肠功能良好,体质量较术前增加4k。供者术后6d出院,恢复良好。结论当无ABO血型相同或相容的供者时,可以考虑行血型不合的小肠移植,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受者,采取安全有效的免疫抑制方案。 吴国生 赵青川 王为忠 王勉 施海 陈冬利 郑建勇 赵正维 李孟彬 赵海红 王新 李曾山关键词:血型不合 短肠综合征 小肠移植 活体供者 同卵双生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一例报告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成功实施的一例同卵双生之间活体部分小肠移植的手术经验。方法受者为45岁女性,因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导致短肠综合征;供者为其同卵双胞胎姐姐。术前经短串联重复序列检测证实供、受者为同卵双生。取供者远端回肠155cm作为移植肠。术中及术后受者使用短期激素治疗,之后停用免疫抑制剂。结果小肠移植手术顺利,术后供、受者均无并发症,受者12d后出院并恢复正常饮食。随访12个月,供、受者情况良好。结论同卵双生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理想方法。 吴国生 赵青川 王为忠 施海 王勉 陈冬利 郑建勇 赵正维 李孟彬 赵海红 朱波峰 于卫华 李增山关键词:活体供者 小肠移植 单卵 短肠综合征 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病例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作用仍不明确。本文总结我科开展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手术以来的初步临床经验,对手术的安全性、术后近期疗效和并发症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对比进行分析。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我科共施行达芬奇机器人根治性直肠癌切除手术33例。选择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肿瘤部位≤15 cm和术前临床分期大致相同的33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进行病例对比研究。结果达芬奇组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89.1±44.5 ml vs 116.7±60.8 ml,P=0.04),但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延长(168.0±39.0 min vs 148.5±40.2 min,P=0.05)。两组均无中转开腹病例。达芬奇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早于腹腔镜组(53.3±15.4 h vs 62.5±11.9 h,P<0.01),尿管拔除时间亦早于腹腔镜组(3.0±0.9 d vs 4.8±0.9 d,P<0.01)。达芬奇组术后第24小时疼痛指数明显低于腹腔镜组。两组所有患者肿瘤远侧切缘均未查见癌细胞。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远切缘距离及术后平均住院日方面均无明显差别。术后平均随访124天(6~302天),达芬奇组和腹腔镜组各出现一例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新技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肠功能和排尿功能恢复快的优点。两者对直肠癌手术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王勉 李前进 郑建勇 李世森 王为忠 施海 陈冬利 赵青川 吴国生关键词:腹腔镜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结直肠外科手术 直肠肿瘤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并肠坏死18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的诊断及不同程度肠缺血坏死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2011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18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并肠坏死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其中9例患者行肠切除肠吻合术,5例患者行肠切除+空-回肠端侧T型吻合+远端回肠残端造瘘术,2例患者行肠切除+近端造瘘+远端造瘘置入营养管术,1例患者行肠切除+近端造瘘远端关闭术,1例患者仅行开关腹术。18例患者中,除一例自动出院外,其余均康复出院。6例患者于6~9个月后行造瘘还纳术。随访有1例发生短肠综合症。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症状隐匿,易延误诊治;对于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肠坏死的患者,应早期手术切除坏死肠管,剩余肠管可一期吻合或肠切除+空-回肠端侧T型吻合+远端回肠残端造瘘术,术后早期积极抗凝治疗。 王坤 李振想 施海关键词: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 肠坏死 肠吻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