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葛林
- 作品数:106 被引量:480H指数:14
- 供职机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 北京市犬狂犬病病原携带情况及免疫效果调查
- 2007年
- 沈光年韩磊梁明珍靳兴军徐葛林
- 关键词:免疫效果狂犬病病原登记注册强制免疫血清样品
- 抗β淀粉样蛋白(Aβ)单克隆抗体对老年痴呆模型细胞的影响
- 目的:探讨抗β淀粉样蛋白(Aβ)单克隆抗体对老年痴呆模型细胞的影响。结果: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抗β淀粉样蛋白(Aβ)单克隆抗体检测AD细胞模型小鼠神经瘤细胞中表达的APP前体蛋白中Aβ多肽;观测不同浓度抗Aβ单克隆抗体对AD...
- 周辉盛柏杨徐葛林严家新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 文献传递
- 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对狂犬病街毒暴露后的治疗
- 2008年
- 目的研究鼠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单抗)2C、5C,对狂犬病街毒暴露后的治疗效果。方法用3个街毒代表株CQ92、HN06、GX-4分别感染Balb/c小鼠腓肠肌,30min后用2C、5C、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Hu-man Rabies Immunoglobulin,HRIG)进行治疗。结果2C、5C、HRIG对狂犬病街毒暴露后小鼠具有相近的保护率。结论鼠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单抗可用于狂犬病病毒暴露后的治疗。
- 汪霞唐建蓉吴杰郑新雄祝玉桃张智董关木张永振徐葛林
- 关键词:狂犬病病毒
- 人用冻干无佐剂狂犬病疫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观察人用冻干无佐剂狂犬病疫苗(武生欣宁)接种人体后的临床反应和免疫效果。方法40名健康者分别于0、3、7、14和28d接种疫苗,观察接种者副反应,并于接种后采血,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结果第1针和第2针接种后副反应率分别为2.5%和7.9%,后3针副反应率为0。免疫前抗体均为阴性,接种后第7天抗体阳转率为76%,第14天抗体水平GMT为9.42IU/ml,阳转率100%,第28天抗体水平GMT为9.83IU/ml,阳转率100%。结论人用冻干无佐剂狂犬病疫苗反应轻微,效果良好。
- 郑新雄祝玉桃陈伟孙文邓化方黄仕和黄佐林曾令冰徐葛林
- 关键词:狂犬病安全性免疫效果
- 应用间接混合夹心酶免疫试验法检测人血清中狂犬病毒抗体被引量:8
- 1996年
- 本文利用狂犬病毒单抗,结合间接ELISA,建立了一种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的间接混合夹心酶免疫试验法。以此方法检测60份人血清样品,与常规的小鼠中和试验法测得结果相比较,二者相关性显著(r=0.926)。实验证明,此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且省去了间接ELISA的抗原提纯等步骤,操作简单,适合于发展成为诊断试剂盒。
- 鲁晓知徐葛林朱家鸿肖鼎昌徐雯
- 关键词:狂犬病毒抗体检测狂犬病
- 我国近期分离的6株狂犬病病毒的糖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 2013年
- 目的分析我国近期分离的6株代表性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RV)的糖(G)蛋白基因序列,了解RV街毒株与疫苗株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水平的差异。方法对6个RV街毒株G基因进行逆转录和PCR扩增,经纯化、克隆、测序后获得6条G基因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G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6个街毒株的G蛋白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7.7%-100%,在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7.9%-100%;与CTN-181疫苗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86.7%-87.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2.7%~93.1%。结论6个RV街毒株的G蛋白在核苷酸及氨基酸水平上均有变异,但与CTN.181疫苗株关系最近,表明CTN-181疫苗株可能为我国境内流行的狂犬病提供良好的预防作用。
- 黄思佳解庭波吴杰王月季雅琦严家新徐葛林
- 关键词: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类基因型DNA
- 狂犬病毒PV株N基因21 nt小干扰RNA对不同狂犬病毒毒株复制的交叉抑制作用
- 分别采用体外转录和RNA酶Ⅲ消化长片段双链RNA的方法制备了以8条以狂犬病毒(RV)PV株N基因作为靶基因的21nt小干扰RNA和RV-N基因小于扰RNA库,并证实不同21nt小干扰RNA均对狂犬病毒PV株产生了程度不同...
- 王继麟朱家鸿徐葛林
- 关键词:狂犬病毒小干扰RNA碱基错配靶基因
- 文献传递
- 非典型狂犬病一例报告被引量:1
- 2005年
- 2004年12月武汉市江夏区发生一例疑似狂犬病死亡患者,经调查确认系非典型狂犬病病例.死者61岁,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某村农民.发病前无外出史,未发现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健康状况正常.
- 严家新鲜文徐葛林冯彦文郑新雄祝玉桃刘碧芬
- 关键词:狂犬病医院就诊下肢瘫痪医院住院呼吸衰竭
- 1例特殊的疑似狂犬病死亡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和确诊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采用实验室检测方法确诊一例特殊的疑似狂犬病病例。方法利用荧光抗体(FA)试验、双抗体夹心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一例死亡的疑似狂犬病人的脑组织和此脑组织经乳鼠脑内接种传代后的鼠脑组织分别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死亡病人脑组织的直接FA试验和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为阴性,但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将该病人脑组织经乳鼠传代后对鼠脑组织用上述三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均为阳性。对该街毒株的RT-PCR产物中的核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测定,用Mega3.1软件进行分子进化关系分析,证实所分离的街毒株为基因Ⅰ型狂犬病病毒,与以往在该地区所分离的街毒株有较近的遗传关系。结论该病例可确诊为狂犬病死亡病例,其主要和决定性的死因为狂犬病,但并发的肺部感染可能加速了死亡的进程。WHO认为FA技术是狂犬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本病例说明,在某些复杂情况下,只有将多种实验室检测方法联合运用才能确诊狂犬病,而且病毒分离和RT-PCR可能比FA试验更敏感。
- 明平刚徐葛林严家新吴杰任长庆董平国
- 关键词:狂犬病病毒RT-PCR
- 中国狂犬病病毒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分析中国狂犬病病毒(RV)的遗传多样性,为我国狂犬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26株RVN基因,并进行测序,与GenBank登录的序列进行比对,构建进化树,分析RV的基因分型和分组情况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动态进化。结果中国RV分为2个大的进化分支(8组),分支Ⅰ包括1~4组,分支Ⅱ包括5~8组,组内核苷酸同源性≥93.2%,氨基酸同源性≥94.3%;组间核苷酸差异性≥8.0%,氨基酸差异性≥1.7%;运用贝叶斯中的马尔科夫链的蒙特卡洛方法,估计中国RVN基因核苷酸的平均碱基替代率为1.4089×10-4取代/位点·年,共同祖先出现在公元968年。结论中国狂犬病病毒株均属于基因1型狂犬病病毒,存在跨地域、跨宿主传播;我国分支Ⅰ狂犬病病毒株与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分离的狂犬病病毒株起源相同;分支Ⅱ的毒株在全球分布。
- 孟胜利徐葛林程满荣舒祥雷勇良朱风才周敦金王定明明贺田吴杰严家新杨晓明
- 关键词:狂犬病病毒N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