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伟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FPGA多槽电火花线切割脉冲电源的研制
- 徐志伟
- 城市湿地N_2O排放通量特征研究——以广州市海珠湖湿地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N_2O是3大主要温室气体之一,目前对湿地N_2O研究主要集中于河口和自然湿地,而城市湿地由于受到人为的强烈干扰和集中管理,其N_2O排放特征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研究.以广州市海珠湖城市湿地为例,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期间的美人蕉(Canna indica, CI)、野芋(Colocasia tonoimo, CT)、蓝花草(Aphelandra ruellia, AR)3种典型群落湿地的N_2O排放通量季节性变化及相关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美人蕉、野芋、蓝花草3种植被群落在无水区N_2O年平均通量分别为0.029 mg·m–2·h–1、0.089 mg·m–2·h–1、0.013 mg·m–2·h–1,在淹水区N_2O年平均通量分别为0.016 mg·m–2·h–1、0.006 9 mg·m–2·h–1、0.022 mg·m–2·h–1,不同季节差异较为明显;水位和温度是影响N_2O排放的显著性因子,植被群落类型影响并不显著,其中温度处于25~35℃时N_2O排放通量最大.
- 饶欣肖荣波徐志伟
- 关键词:城市湿地N2O排放水位湿地植物
- 广州海珠湖城市湿地CO_2通量特征被引量:5
- 2016年
- 城市湿地是陆地湿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市湿地在人为干预环境下的碳排放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对控制湿地排放温室气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广州市海珠湖湿地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期间的美人蕉(Canna indica,CI)、野芋(Colocasia tonoimo,CT)、蓝花草(Aphelandra ruellia,AR)群落湿地的CO_2通量季节性变化以及相关环境因子.结果显示:CO_2的通量季节性变化明显,美人蕉、野芋通量最大值集中在3月至5月期间,而蓝花草通量峰值集中在9月至10月期间,分别为^(-1) 168.37、-607.57、-751.02 mg m^(-2) h^(-1),季节性CO_2通量强弱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美人蕉、蓝花草、野芋的年平均通量分别为-579.30、-373.05、^(-2)90.43 mg m^(-2)h^(-1),3种湿地植物的CO_2固定能力强弱比较为美人蕉>蓝花草>野芋.湿地植物、大气温度、水力条件是影响城市湿地CO_2通量的主要因子,高温促使城市湿地排放更多的CO_2,而高水位则主要通过限制土壤呼吸以减少CO_2排放;水中的氨氮含量上升显著增强美人蕉群落CO_2吸收能力.本研究表明,观测期内海珠湖湿地生态系统表现为CO_2的汇,CO_2固定量约为1 524.02 t,人为的湿地植物管理和水文调控能进一步促进湿地植物吸收CO_2并减少湿地土壤和植物排放CO_2,从而提升城市湿地的碳汇能力.
- 徐志伟肖荣波邓一荣黄柳菁陈敏
- 关键词:城市湿地CO2通量水位湿地植物氨氮
- 基于竞争神经网络的肝病瘀血舌象信息库研究
- 目的:运用信息融合技术建立肝病瘀血舌象的特征信息库。方法:通过融合模糊逻辑推理、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一种基于竞争神经网络的智能推理模型。结果:智能推理模型与瘀血舌象特征信息库实现了对中医专家诊断推理过程的模拟。模糊神经网络...
- 陈群徐志伟莫传伟武哲丽刘梅李江平韦玉科王剑林雪娟
- 关键词:信息融合肝病瘀血舌象
- 文献传递
- ABR/MBR/纳滤工艺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被引量:4
- 2014年
- 针对南方某城市垃圾渗滤液含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的特点,采用ABR/MBR/纳滤膜多级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设计规模为300m3/d。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出水COD、BOD5、NH3-N分别为(30~60)、(10—20)、(1—10)mg/L,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甚至优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的排放限值。
- 邓一荣肖荣波李义纯周健徐志伟
- 关键词:MBR纳滤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
- 广州市城市湿地CH_4通量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广州市海珠湖湿地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期间的CH4通量季节性变化以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H4的通量季节性变化明显,美人蕉、野芋、蓝花草湿地CH4通量最大值集中在5月,CH4通量的季节强弱表现为:夏季>冬季。三者的年平均通量分别为0.33、0.20、0.064 mg·m-2·h-1,三种湿地植物的CH4排放强弱比较为:美人蕉>蓝花草>野芋。植物群落、温度、水力条件、土壤湿度是影响城市湿地CH4通量的主要因子,高植株能够促进湿地释放CH4,高温能够促使城市湿地排放更多的CH4,高水位通过限制土壤呼吸以减少CH4排放,高湿度的土壤则能抑制土壤CH4的扩散。
- 徐志伟肖荣波邓一荣陈敏
- 关键词:城市湿地甲烷碳排放湿地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