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国强

作品数:44 被引量:35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6篇降水
  • 11篇夏季
  • 10篇GRAPES
  • 7篇低频振荡
  • 7篇物理过程
  • 7篇季风
  • 6篇振荡
  • 6篇青藏
  • 6篇青藏高原
  • 5篇夏季风
  • 4篇低频
  • 4篇数值模拟
  • 4篇积云
  • 4篇降水方案
  • 4篇暴雨
  • 4篇GRAPES...
  • 4篇参数化方案
  • 4篇程序结构
  • 4篇值模拟
  • 3篇台风

机构

  • 35篇中国气象科学...
  • 18篇南京气象学院
  • 5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陕西省气象局
  • 2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保定市气象局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44篇徐国强
  • 15篇朱乾根
  • 9篇陈德辉
  • 9篇薛纪善
  • 9篇黄丽萍
  • 6篇伍湘君
  • 6篇沈学顺
  • 5篇沈元芳
  • 5篇孙健
  • 5篇徐国强
  • 4篇王世玉
  • 4篇杨学胜
  • 3篇覃丹宇
  • 3篇沈桐立
  • 3篇金之雁
  • 2篇于翡
  • 2篇郑晓辉
  • 2篇张红亮
  • 1篇何金海
  • 1篇余晖

传媒

  • 8篇南京气象学院...
  • 4篇大气科学
  • 3篇气象
  • 3篇高原气象
  • 2篇气象科学
  • 2篇气象科技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气象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海洋气象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2010年高...
  • 1篇第八次全国动...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多时间尺度低频降水的活动和传播特征被引量:9
2000年
研究表明 ,准 45 d、准 2 3d和准 1 4d等 3类低频降水的频率愈低 ,低频降水愈趋向于从高原东侧和南侧向高原传播 ;反之 ,频率愈高 ,低频降水愈趋向于由高原向高原东侧和南侧传播。低频降水的传播路径倾向于与其上空 1 5 0 h Pa低频辐散带的传播路径相一致 ,但强度则不完全一致。高原中南部低频降水强度远大于高原北部 。
朱乾根徐国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多时间尺度
GRAPES模式中物理过程时间计算精度对降水预报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对数值模式物理过程与动力框架耦合方案进行了分析,在GRAPES模式中引进了ECMWF模式中的Wedi(1999)耦合方案,此方案考虑了两个时间层物理过程的影响,即将上游点和到达点物理过程的影响同时反馈到动力框架中,它是二阶时间精度的耦合方案,比原一阶精度耦合方案更加合理和准确。利用GRAPES模式,设计了Wedi耦合方案与原耦合方案的连续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逐日降水预报中,Wedi耦合方案与原耦合方案降水预报的T评分(Threatscore)互有高低,但差别不大;预报的降水量可能有较小的变化,但不能使预报降水的等级出现本质的改变。但对其平均后的分析可知,新引进的Wedi耦合方案对预报降水评分具有正的贡献。即新耦合方案完善和改进了GRAPES模式,对提高模式的降水预报准确率具有正效果。
徐国强陈德辉张红亮沈学顺李莉金之雁
关键词:GRAPES降水
辐射方案对GRAPES全球模式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辐射过程是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气候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物理过程。本文针对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全球模式非静力半隐式半拉格朗日的特点,进行了不同辐射方案的敏感性比较试验,以期找到一个适合于GRAPES全球模式的辐射方案。用到的方案包括WRF模式中的RRTM长波辐射方案、NASA的Goddard短波辐射方案以及ECMWF的长短波辐射方案。试验结果表明,ECMWF的辐射方案更适合于GRAPES模式,30天平均的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距平相关系数较WRF的辐射方案提高了近2%。另外,针对实际运行中存在的辐射计算不稳定问题,对辐射方案进行了气压订正和温度订正,并对2005年7月影响我国的海棠台风进行了模拟试验,气压订正后的120小时模式预报在对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的描述上更接近于分析,可用预报时效也有了明显提高。
杨学胜沈元芳徐国强
关键词:非静力
GRAPES全球非静力模式研究进展
2008年
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世界上发达国家业务中心全球模式的分辨率大幅度提高,世界气象组织提供的数据表明,未来三年全球业务模式的分辨率将达到25kM。目前的谱模式大多采用静力平衡近似,但静力平衡仅在垂直与水平尺度之比较小时成立,当模式分辨率小于10kM时,静力近似则变得有问题了。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
杨学胜徐国强胡江林伍湘君康志明
关键词:非静力模式GRAPES高性能计算机世界气象组织模式分辨率
新一代全球/区域多尺度通用数值分析同化与预报一体化系统(GRAPES) Ⅵ: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设计及优化试验
新一代全球/区域多尺度通用数值分析同化与预报一体化系统(GRAPES)按照模块化、标准化的程序要求,开发建立了插拔式可移植的与新一代通用动力框架相协调的区域中尺度和全球中期物理过程软件包,物理过程的完整性与国外先进的模式...
徐国强薛纪善孙健沈学顺陈德辉沈元芳黄丽萍伍湘君王世玉
关键词:物理过程程序结构
文献传递
南海夏季风爆发机制的数值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0年
通过3个数值实验和对1998年及1996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对比分析以及多年资料统计研究发现,南海夏季风何时爆发与南海局部地区的海温高低和南海经度上南北海温差异的大小关系不密切,主要决定于南海及其周围大范围地区的环流形势。南海季风爆发前10天内,其环流特征是低层 850 hPa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经菲律宾西伸控制南海,南亚至东南亚为宽广的低槽区所控制,高空 200 hPa上,南亚高压位于阿拉伯海至南海一带,中心位于孟加拉湾东侧和中南半岛西侧的低纬地区,广大北方为西风气流所控制。
朱乾根徐国强
关键词:南海夏季风爆发南海季风爆发环流特征低纬地区孟加拉湾高压脊
太行山东麓焚风天气的统计特征及机理分析Ⅱ:背风波对太行山东麓焚风产生和传播的作用个例分析
利用WRF3.1模式,对太行山东麓焚风典型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太行山东麓焚风的发生和移动和山脉背风波密切相关.由此总结得到太行山东麓焚风的概念模型:西北或偏西气流经历山西盆地、山西境内的山脉或高...
王宗敏张迎新范军红徐国强
关键词:焚风重力波
1998年夏季中国南部低频降水特征与南海低频夏季风活动被引量:49
2000年
1998年 5~ 8月 4 0°N以南的中国地区低频 (含准 4 5天、准 2 3天和准14天 )降水率及其方差占总降水率及其方差的比重很大 ,因此研究低频降水及与其相对应的低频环流对长江流域洪涝的影响是很重要的。研究表明 ,准 4 5天东西向低频槽脊由南海不断向北传播 ,以及低槽中的低频低涡向西传播是形成长江流域低频降水的重要原因 ,低频降水主要位于低频西风区 ,而低频槽南侧的低频西风实质是南海低频夏季风的表现 ,由此可见 ,南海低频夏季风的向北传播对长江流域降水具有重要贡献。
朱乾根徐国强
GRAPES新云量计算方案的引进和影响试验
在GRAPES模式中分别引进了EC云量计算方案、WRF云量计算方案,并与GRAPES现用的云量计算方案和简单云方案进行了对比数值试验,结果表明:(1)这四种云量计算方案都能较准确的模拟云分布,相对而言,EC云方案和简单云...
郑晓辉徐国强魏荣庆
关键词:GRAPES模式
文献传递
郑州“7·20”极端降水地形影响数值试验被引量:5
2023年
针对2021年7月20日发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的极端暴雨事件,利用数值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中的地形影响问题进行了数值试验分析。结果发现,CMA-MESO(GRAPES-MESO 3 km)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此次极端降水过程。地形对降水具有显著影响,地形高度降低时,降水中心强度减弱,位置偏北;地形高度增加时,降水中心强度增加,位置偏南。其主要影响机制为:(1)太行山与郑州市西侧山体抬升作用使郑州市西部出现较强的上升运动中心;太行山南端阻挡作用使东南暖湿气流北支一部分气流向西偏转,与越过伏牛山的偏南气流及东南气流南支汇合,使郑州市上空维持大尺度水汽辐合,进而产生极端暴雨。(2)当地形高度增加时,东南气流北支的部分气流遇太行山阻挡转为偏东北气流,气流辐合区强度增强,郑州市上空水汽含量明显增加;而东南气流南支受伏牛山阻挡抬升作用影响在郑州市西南侧也产生了强上升气流,在郑州市西北侧与西南侧形成两个强降水中心。
程佳佳徐国强
关键词:极端暴雨地形影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